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363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6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6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9时

乘加和乘减

 

教学内容:

8页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小结。

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6页做一做1、2题。

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教学反思】

这节我主要注重以下几点的讲解:

1关注学生对图意的理解、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即让学生多说图意。

2对算式含义的理解,借助算式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乘加与连加之间的联系。

3渗透并逐步强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的答案必须一致,因为解决的问题是统一的。

(如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加、乘减等)4讲清列乘减算式的思考步骤,借助“形”为学生的思维搭好脚手架。

具体步骤:

1画。

把最后一份也画的和前面的同样多。

2数。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几。

列乘法算式。

3划。

把刚画上去的划去即减去。

个别同学对乘减算式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偏差,计算还不够准确,今后这方面的训练还要多加强。

第10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6和“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十五三()十二()四得八

()四十六四()二十()五一十

()三得九五()二十五()三得六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

3.写出乘法算式。

(l)个3是多少?

(2)4乘以是多少?

二、新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题“6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下表

豆荚个数12346

豆子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连加法,得出有关6的口诀的结果,为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

分别表示有几个几?

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6=66×1=62×6=126×2=123×6=18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

1×6=66×1=6一六得六

2×6=126×2=12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6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

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

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6×3=18三六十八

4×6=246×4=24四六二十四

×6=30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

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熟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l本61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口诀写出连个乘法算式

2.做一做第2题。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我在创设收获豆荚的情景后,利用6的连加完成表格,为学习6的口诀做好了铺垫,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同时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金鱼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然后再让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

再如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运用多样多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第11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题“用数学”。

用实物与?

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

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7题混合练习。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

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4=20()

2)6+6+6+6+可以写成6×+。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13求△+△=()□=()

2、已知□+○=9□×○=18求□=()○=()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

五、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同桌对口令复习了6的乘法口诀,运用多种游戏的形式玩。

如“一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条腿——6只蜜蜂()条腿。

”使学生在心中列出乘法算式并想到所用的口诀解决问题,达到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个别同学对6的口诀不能灵活运用,还要多加练习。

第12时

乘法和加法的比较

 

教学内容:

本第63页例题7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

[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第一题是有4排桌子,每排张。

第二题是有2排桌子,一排张,一排4张。

你能把两道题说的情况在纸上画出吗?

学生根据题意画图。

]

2、怎样解答?

第一题是求4个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是求4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你还发现了什么?

[第二题中的2排桌子的2,不参加计算。

]

3、解答正确吗?

[先对照题意检查图画对了吗?

再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最后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四、全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乘法和加法的比较》一,让学生在两个情境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的两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比较出了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然后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从而能很快选择出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个别同学需要加强对问题中有效信息的整理,达到能正确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13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

哪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

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

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

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7页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7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然后进行了1-6的乘法算式的有序排列,从而让学生发现了乘法口诀存在的规律。

鼓励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背诵。

再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了1-6的口决。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时:

大约3时。

★第1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本P68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

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

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题: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

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玩具,赶快打开看看吧。

(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部分?

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玩具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

、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7页上的熊猫图:

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堂总结

今天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我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新,充分掉发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感受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通过集体观察与交流,理解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通过情景模拟是学生能够根据在不同为在观察到的图形的表象做出判断,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换。

★第2时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本p69例2、例3,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

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1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

2揭示题:

观察立体图形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1、给学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物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2、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3、小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为什么说可能不同呢?

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

4、练习观察图形

三学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1、演示用小立方体块搭出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看谁画的图最标准。

(在方格纸中画一画)

[2、学生自己用4个小立方体块搭出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看谁画的图最标准。

]

3、用小立方块搭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几何体:

[4、做一做:

用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感受到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通过摸、说、画、想等方式,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能够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第3时观察物体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六1—4

教学目标:

1、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

[2、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1、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板书:

正面、侧面、上面

[提问: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

2、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

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1、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六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

3、完成练习十六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积累运用

[1、看一看练一练

2、填一填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3、观察下面的物体。

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

]

四、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教学反思】

通过不同的练习,使学生了积累了观察经验,形成了表象,能够根据情境图,想象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语言表达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能够把图形与图中的人物、序号对应起,完成练习。

个别同学表象形成的差,错误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