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397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

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

__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⑴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理想。

并且在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学生能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已经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

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文言字词的用法,套用在今后的文言学习中,可以大致读懂文意。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重点字词的讲解、课文的背诵及联系实际谈体会上。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因此,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展开,使得课堂重点没有凸现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实现“大同社会”添砖加瓦。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

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

施行b选贤与能:

通“举”

  c讲信修睦:

培养d故人不独亲其亲:

独,单独。

亲,以---为亲

  e矜:

guān老而无妻的人f皆有所养:

供养

  g男有分:

fèn职分,指职业h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i不必藏于己:

私藏j谋闭而不兴:

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3、理一理: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

总领全文。

  第二层: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

总结全文

  4、议一议:

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__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

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陆海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对__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

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

施行

  ⑵选贤与能:

通举

  ⑶讲信修睦:

培养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

  ⑸矜:

guān老而无妻的人

  ⑹皆有所养:

供养

  ⑺男有分:

fèn职分,指职业

  ⑻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⑼不必藏于己:

私藏

  ⑽谋闭而不兴:

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⑿故外户而不闭:

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⑴__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特别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有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共同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

  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指导诵读

  1、理清__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__内容。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

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养;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⑴大道之行也:

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五、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六、作业

  1、思考:

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的能力。

  ②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是你们中考必须要考的,那么你们有谁知道古时候那些考生要考上举人、状元,他们和你们一样必考的科目是哪些,请问有谁知道?

(让学生踊跃回答)

  是“四书五经”。

我们今天上的〈大道之行也〉是选自〈礼记〉。

而〈礼记〉就是“五经”之一。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解一)

  我们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然而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礼记〉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全班朗读课文,老师解释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a大道之行也:

施行

  b选贤与能:

通“举”

  c讲信修睦:

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所以、因此。

亲,以……为亲

  e矜:

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

供养

  g男有分:

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i不必藏于己:

私藏

  j谋闭而不兴:

发生

  k外户而不闭(从外面)

  l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三、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翻译课文,老师帮助概括、总结。

  理清__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__内容。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

“……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

  (同学们,__的层次划分就是按照上面三位同学的翻译,划分的。

  五、请同学回答

  ⑴、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大道”“大同”的各指什么意思?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

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

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

  3]怎样实施“大道”,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请找出相关语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⑶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提问:

__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有分,女有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六、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七、探究讨论问题:

“大同”社会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形态)为依据的,是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这种社会模式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虽然不能实现,但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而“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八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九、作业:

  ①思考:

“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②背诵并默写全文

  ③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对__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

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

施行

  ⑵选贤与能:

通“举”

  ⑶讲信修睦:

培养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

  ⑸矜:

guān老而无妻的人

  ⑹皆有所养:

供养

  ⑺男有分:

fèn职分,指职业

  ⑻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⑼不必藏于己:

私藏

  ⑽谋闭而不兴:

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⑿故外户而不闭:

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⑴__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特别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有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共同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

  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指导诵读

  1、理清__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__内容。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

“……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养;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⑴大道之行也:

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五、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六、作业

  1、思考:

“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熟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