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578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北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Li7C12N14O16S32Cl35.5Na23CU64Ca40

I卷选择题(共42分)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硝酸钾B.酒精C.铁D.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钾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硝酸钾溶液能导电,硝酸钾是电解质,故选A;

B、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酒精是非电解质,故不选B;

C、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C;

D、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D;

『答案』选A。

2.关于容量瓶上标有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容积B.温度

C.一条刻度线D.两条刻度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实验室常见规格有50mL、100mL、150mL、200mL、500mL等,容量瓶上标有一条刻度线、并标有容量;容量瓶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瓶上标有使用温度,故选D。

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CO3=Na2++CO32-B.Fe2(SO4)3=Fe3++SO42-

C.NH3·H2O

NH4++OH-D.HCl

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电离出Na+和CO32-,电离方程式是Na2CO3=2Na++CO32-,故A错误;

B.Fe2(SO4)3电离出Fe3+、SO42-,电离方程式是Fe2(SO4)3=2Fe3++3SO42-,故B错误;

C.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NH3·H2O

NH4++OH-,故C正确;

D.HCl是强电解质,电离出H+、Cl-,电离方程式是HCl=H++Cl-,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的强弱及电解质微粒的比例关系即可解答,需要注意的是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

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Fe3O4B.Na2O2C.CuCl2D.Fe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3Fe+2O2

Fe3O4,故A错误;

B、2Na+O2

Na2O2故B错误;

C、Cu+Cl2

CuCl2,故C错误;

D、2Fe+3Cl2

2FeCl3,不能生成FeCl2,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B.氯气可用于制备漂白粉

C.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供给氧气D.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压钠灯射程很远,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故A正确;

B.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用于制备漂白粉,故B正确;

C.Na2O2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放出氧气,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供给氧气,故C正确;

D.纯碱碱性太强,应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选D。

6.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所以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HClO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是碱性氧化物,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Na2CO3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Na2CO3是盐,故C错误;

D、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氢离子,NaHSO4是盐,Na2O2是过氧化物,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错误;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B错误;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铜溶液呈蓝绿色,故C正确;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D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的摩尔质量是32g

B.11.2L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将25g胆矾固体(CuSO4·5H2O)溶解在1L水中,可配制0.1mol/L的硫酸铜溶液

D.将10mL10mol/L的盐酸加水稀释成100mL,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2L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非标准状况下,11.2LH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5mol,故B错误;

C.将25g胆矾固体(CuSO4·5H2O)溶解在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故C错误;

D.将10mL10mol/L的盐酸加水稀释成100mL,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mol/L,故D正确;

『答案』选D。

9.与100mL0.2mol/LCaCl2溶液中Cl-浓度相同的是()

A.50mL0.1mol/LFeCl3溶液B.200mL0.4mol/LNaCl溶液

C.200mL0.1mol/LMgCl2溶液D.200mL0.2mol/LKCl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0.2mol/LCaCl2溶液中Cl-浓度是0.4mol/L。

【详解】A.50mL0.1mol/LFeCl3溶液中Cl-浓度是0.3mol/L;

B.200mL0.4mol/LNaCl溶液中Cl-浓度是0.4mol/L;

C.200mL0.1mol/LMgCl2溶液中Cl-浓度是0.2mol/L;

D.200mL0.2mol/LKCl溶液中Cl-浓度是0.2mol/L;

故选B。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KOH+HCl=KCl+H2O

B.Ba(OH)2+2HCl=BaCl2+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u(OH)2+2HNO3=Cu(NO3)2+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KOH+HCl=KCl+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A;

B.Ba(OH)2+2HCl=BaCl2+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B;

C.2NaOH+H2SO4=Na2SO4+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C;

D.Cu(OH)2+2HNO3=Cu(NO3)2+2H2O,氢氧化铜难溶于水,Cu(OH)2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故选D;

『答案』选D。

11.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Ag+、Cl-、OH-B.K+、OH-、HCO3-、NO3-

C.Na+、H+、Cl-、CO32-D.Na+、K+、O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Ag+、Cl-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OH-、HCO3-反应生成CO32-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H+、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Na+、K+、OH-、Cl-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D。

『答案』选D。

1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Mg2++2OH-=Mg(OH)2↓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Na2CO3+2H+=2Na++H2O+CO2↑

C.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Cu2+=2Na++Cu

D.金属钠放入水中:

2Na+2H+=2Na++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

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故A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O32-+2H+=H2O+CO2↑,故B错误;

C.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

D.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答案』选A。

13.下列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

移走蒸发皿

C.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答案』A

『解析』

【详解】A、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故A正确;

B、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不能用手拿,故B错误;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应长进短出,故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B.氯水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保存

C.液态氯化氢和熔融氯化钠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Cl-,所以都能导电

D.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纯碱溶液润湿过的口罩,并迅速离开现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是活泼非金属单质,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故A正确;

B.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氯水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保存,故B正确;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液态氯化氢中不含自由移动的Cl-,故C错误;

D.氯气能与碱性溶液反应,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纯碱溶液润湿过的口罩,并迅速离开现场,故D正确。

选C。

15.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

B.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可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故A正确;

B.CaCl2溶液与NaHCO3不反应,CaCl2溶液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CaCl2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故B正确;

C.金属钠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沙子盖灭,故C错误;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最终都将变为Na2CO3,故D正确。

选C。

16.现有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2H4和CO两种气体,不是1:

1的是()

A.分子数之比B.原子数之比C.质量比D.密度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相同体积的气体一定有相同的分子数。

【详解】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2H4和CO两种气体,C2H4和CO分子数一定相等,分子数比是1:

1,故不选A;

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2H4和CO两种气体,C2H4和CO分子数一定相等,原子数比是6:

2=3:

1,故选B;

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相同体积的气体一定有相同的物质的量,质量比等于28:

28=1:

1,故不选C;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密度比等于28n:

28n=1:

1,故不选D。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gH2O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C.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NA

D.1L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Na+的数目为0.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1个H2O分子中由10个电子,18gH2O中所含电子数

10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1.2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B错误;

C.O2和O3都由O原子构成,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

NA,故C正确;

D.1L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Na+的数目为

0.2NA,故D正确。

选B。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国庆期间进行了研究膨松剂的蒸馒头实验。

他们取一定量的面粉和水,和好面后分成六等份,按照下表加入对应物质后充分揉面,做成6个馒头放在同一个蒸锅里蒸制。

实验完成后,他们比较6个馒头的大小和颜色,下列有关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所加物质

1g

Na2CO3

1g

NaHCO3

2g

NaHCO3

1gNaHCO3

和适量食醋

适量

酵母

A.1、2号馒头外形最小,且2号馒头呈黄色带碱味,说明Na2CO3不能单独做膨松剂

B.4号馒头会比3号馒头外形较大、颜色较深

C.3号馒头比5号馒头外形较小、颜色较深,说明等量的NaHCO3受热分解时比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较多、残留有碱性较强的物质

D.6号馒头中的酵母属于生物膨松剂,馒头蒸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加热不分解,Na2CO3不能单独做膨松剂,故A正确;

B、4号馒头加入的碳酸氢钠比3号馒头多,分解生成的碳酸钠多、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4号馒头会比3号馒头外形较大、颜色较深,故B正确;

C、1molNaHCO3受热分解时放出0.5mol二氧化碳,1molNaHCO3与酸反应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故C错误;

D、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微生物,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膨松剂,馒头蒸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19.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97岁的Mr.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0.534g/cm3,金属钠的密度是0.97g/cm3,煤油的密度约为0.80g/cm3。

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锂也可保存在煤油中

B.7gLi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C.金属锂可能会与氧气、氯气、水发生反应

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有相似又有不同,体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1个Li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7gLi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3mol,故B正确;

C.金属锂是活泼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能会与氧气、氯气、水发生反应,故C正确;

D.锂与钠都是活泼金属,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有相似体现了分类法,锂与钠的活泼性不同,体现比较法,故D正确。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D.可用稀盐酸一种试剂将Na2CO3、NaCl、AgNO3三种溶液区别开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CO32-或HCO3-,故A错误;

B.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或Cl-,故B错误;

C.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故C错误;

D.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Cl与盐酸不反应、AgN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用稀盐酸一种试剂可将Na2CO3、NaCl、AgNO3三种溶液区别开,故D正确;

『答案』选D。

21.在无土栽培时,需用0.5mol·L-1NH4Cl、0.16mol·L-1KCl、0.24mol·L-1K2SO4配制而成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来配制1L营养液,则需此三种固体物质的量分别为()

A.0.4mol、0.5mol、0.12molB.0.66mol、0.5mol、0.24mol

C.0.64mol、0.5mol、0.24molD.0.64mol、0.02mol、0.24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营养液中NH4+、Cl-、K+、SO4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5mol、0.66mol、0.64mol、0.24mol,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KCl、NH4Cl和(NH4)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64mol、0.02mol、0.24mol。

『答案』选D。

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22.7.8gNa2O2投入200mL水中,充分反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

(2).1.12(3).1

『解析』

【分析】Na2O2投入200mL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详解】

(1)Na2O2投入200mL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

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

,设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是xmol,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ymol;

2Na2O2+2H2O=4NaOH+O2↑

241

0.1molymolxmol

x=0.05mol;y=0.2mol;

(2)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23.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固体,但现在只有混有Na2SO4、NH4HCO3的NaCl固体混合物。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固体。

已知:

NH4HCO3

NH3↑+CO2↑+H2O

如果此方案正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A.酒精灯B.漏斗C.坩埚

(2)操作②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而不用过量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

A.过量Na2CO3溶液B.过量K2CO3溶液C.过量NaNO3溶液

(5)操作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6)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

B.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

C.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

『答案』

(1).AC

(2).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3).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4).A(5).Ba2++CO32-=BaCO3↓(6).BC

『解析』

【分析】

(1)操作①是加热灼烧固体;

(2)操作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

(3)若SO42-未除尽,继续加入BaCl2溶液,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

(4)操作③是除去②中加入过量BaCl2;

(5)操作③中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6)加入盐酸后滤液中含有盐酸和溶解的二氧化碳;

【详解】

(1)操作①是加热灼烧固体,应选择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坩埚,故选择AC;

(2)操作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会引入新杂质离子NO3-,所以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而不用过量硝酸钡溶液;

(3)若SO42-未除尽,继续加入BaCl2溶液,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判断SO42-已除尽的方法是:

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

(4)操作③是除去②中加入过量BaCl2,所以加入的试剂是过量Na2CO3溶液,故选A;

(5)操作③中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CO32-=BaCO3↓;

(6)加入盐酸后的滤液中含有盐酸和溶解的二氧化碳,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HCl,故选BC;

24.氯气可用于制取漂白剂和自来水消毒。

(1)将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氯水,氯水可用于漂白,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84”消毒液也可用于漂白,其工业制法是控制在常温条件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

将5mL市售“84”消毒液稀释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12;

步骤2:

将稀释后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

步骤3:

用H2SO4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步骤4:

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烧杯

溶液的pH

现象

a

10

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b

7

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c

4

10min后,红纸颜色变得更浅;4h后红纸褪色

已知,溶液中Cl2、HClO和ClO-物质的量分数(

)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以下结论:

溶液的pH在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