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46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动植物结构层次相同

B.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个体结构层次

C.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D.动植物能完整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个体

【答案】C

【解析】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而动物却具有系统这一层次,A项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项错误;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项正确;动植物能完整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细胞,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

B.a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蓝藻、酵母菌和叶肉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呼吸能力,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B错误;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真菌,不含叶绿体,C错误;d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蓝藻和酵母菌虽然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名师点睛】

1.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

3.原核生物、真菌及植物都具有细胞壁,但成分有所不同,其中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几丁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3.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遇重金属会发生变性而凝集,如果蛋白质浓度过高,就会凝集成团而粘附在试管壁上。

4.某60肽中有4个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现脱掉其中丙氨酸,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存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新生成的肽链中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B.该60肽水解得到的4条多肽链比原60肽肽键数目减少8个

C.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D.该6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6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

脱掉其中丙氨酸,得到4条多肽链,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故新生成的4条多肽至少有4个氨基,至少有4个羧基,再多出的羧基(或氨基)必定在R基上,若新生成的肽链中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故A对;据图分析可知,每脱掉1个丙氨酸需要破坏2个肽键,脱掉4个丙氨酸共破坏了8个肽键,故B对;得到的5个氨基酸,其中有4个是相同的丙氨酸,故这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可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故新生成的4条多肽至少有4个氨基,至少有4个羧基,再多出的羧基(或氨基)必定在R基上,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每脱掉1个丙氨酸需要破坏2个肽键,脱掉4个丙氨酸共破坏了8个肽键,需要增加8个氧原子,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脱水缩合

5.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人体中蛋白质不是每种都含有20种氨基酸,例如胰岛素含有16种51个氨基酸,A错误。

分泌蛋白例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的激素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

只有酶起催化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属于酶,蛋白质在人体中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人体中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D错误。

蛋白质分子由多肽链组成,肽链的折叠、盘曲或者糖基化等过程使得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6.下图是位于双链DNA或双链RNA中的两个核苷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若五碳糖a是核糖,则碱基a有4种、碱基b也有4种

B.若五碳糖a是脱氧核糖,则碱基a有4种、碱基b也有4种

C.若碱基a与碱基b之间有两个氢键,则五碳糖a可能是核糖

D.若碱基a是胸腺嘧啶,则碱基a和b之间有两个氢键,五碳糖b可能是核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a是核糖,说明是RNA的基本单位,碱基应有AUGC4种,碱基b和a相配对也应有4种,故A正确。

如果a是脱氧核糖,说明是DNA的基本单位,碱基应有ATGC4种,碱基b也根据互补配对有4种,故B正确。

碱基a和b之间有2个氢键,说明是A和T或A和U,所以a可能是核糖,故C正确。

如果a是胸腺嘧啶,碱基a和b之间有2个氢键,但五碳糖只能是脱氧核糖,因为T是DNA中特有的碱基,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7.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

B.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C.核酸存在于所有生物中

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

1.取材①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③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④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①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②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①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②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①染:

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②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③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①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②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详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失去活性,A错误;R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B正确;朊病毒不含核酸,C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应该混合使用,D错误。

故选B。

8.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下列概括中,有错误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唯一储能物质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A正确;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也是储能物质,C错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糖类的作用

9.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B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C正确;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蛋白质的多样性、脂质的分类、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

C.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D.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通常较高

【答案】C

【解析】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A项正确;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B项正确;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状态存在,属于自由水,C项错误;自由水含量较多时,细胞代谢旺盛,D项正确。

【点睛】对比记忆: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出现抽搐症状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太高,会导致肌肉不能收缩,出现肌无力。

11.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存在着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在细胞膜的外侧,蛋白质和多糖链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对于细胞间的识别、进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细胞膜识别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

综上所述,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点睛】异体细胞间的排斥是由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12.细胞内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对图中结构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

B.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

D.含有DNA和RNA,是决定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

从图示可判断②为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叶绿体数量不同。

叶绿体中含DNA和RNA,但决定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1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答案】B

【解析】

原核生物需氧的都没有线粒体,蓝藻没有叶绿体,所以B错。

1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细胞核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答案】A

【解析】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A项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B项错误;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项错误;液泡内的液体成为细胞液,D项错误。

15.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C

【解析】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

染色体只有出现在分裂期,B正确。

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成分相对含量为100%)中相应成分作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种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B.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C.植物甲对水分子和Mg2+的吸收量不成比例,吸收水的量大于吸收Mg2+的量

D.植物乙根细胞膜上SiO42-的载体比植物甲根细胞膜上Mg2+的载体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植物甲吸收水分的相对速度比吸收Mg2+多,造成培养液中Mg2+浓度上升,植物乙吸收水分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42-多,造成培养液中SiO42-浓度上升。

2、植物甲吸收的SiO42-多,对Mg2+吸收量少,而植物乙吸收的Mg2+多,对SiO42-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详解】据图分析,植物甲和植物乙分别对Mg2+和SiO42-的吸收量不同,A、B正确;由于比较的是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原培养液中相应成分百分含量之比,因此,若比值大于100%,说明培养液中此成分的百分含量较之前含量增大,植物对水的相对吸收量大于对该成分的相对吸收量。

分析图可知,植物甲对水分子的吸收相对量大于对Mg2+的吸收相对量,C正确;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可知,植物乙根细胞吸收SiO42-更少,故细胞膜上SiO42-的载体比植物甲根细胞膜上Mg2+的载体少,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考查植物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知识,分析题图获取正确信息、明确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7.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C

【解析】

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

所以C不正确。

18.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①③

B.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③

C.①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被动运输

D.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依靠图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③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①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方向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两者的共同点是出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③主动运输过程需消耗能量,B正确;①(协助扩散)和②(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被动运输,其共同点为:

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能量,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为分泌蛋白,其分泌属于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区分能力,考生要能够区分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识记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9.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C

【解析】

生物膜和人工膜的差异是生物膜有蛋白质,人工膜无。

生物膜对水分子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故A正确。

生物膜对于K+、Na+、Cl-的通透性各不相同,与生物膜这三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本题有关,体现生物膜对本题物质的选择透过性,故B正确。

图解只显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一样,都很低,说明人工膜缺乏蛋白质载体协助运输离子,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故C错。

甘油分子体积比气体分子体积大,较不容易通过人工膜,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0.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在高温、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则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的表达、具有高效性的原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去路等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1.图甲表示细胞中某条生物反应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酶,A、B、C代表不同的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消耗速度加快

B.若B大量堆积,则很可能是b和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所致

C.当图乙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上升

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得更严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知,a酶是催化A形成B的酶,b酶是催化B形成C的酶,c酶是催化B形成A的酶; 

2、分析乙图,该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达到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

【详解】由题意知,a催化A→B,因此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消耗速度减慢,A错误;B可以形成A和C,如果B大量积累,可能的原因是B形成A和C过程减慢,即b和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所致,B正确;由题图可知,t1是低温,当图乙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上升,而在高温时,酶的结构会被破坏,所以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不会上升,C错误;t1是低温,不会破会酶的结构,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于酶的专一性特点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含量不足

B.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的量不足,A错误,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反应速率比曲线b减少,B正确,图二中B、C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是两个定值,图一中曲线c和曲线d两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变化的,C错误,减小或增大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均应变为曲线f,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酶,意在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解。

2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内的钠离子排出需要消耗ATP,此过程与载体蛋白有关

B.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团数分别是4和4

【答案】D

【解析】

神经元内的钠离子排出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且需要载体,A正确;细胞连续分裂时,需消耗能量,故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B正确;ATP又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式是:

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和两个磷酸,C正确;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3个磷酸基团,所以两分子ATP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团数分别是4和6,D错误。

2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答案】D

【解析】

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项正确;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项正确;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ATP的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项正确;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项错误。

【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ATP的组成、结构特点、形成途径、功能的认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的联系的掌握情况。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重以某一知识(如标题中的“ATP”)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如本题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进行发散辐射,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25.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答案】B

【解析】

好氧型细菌在密闭无氧环境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C2H5OH,B正确;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生成CO2,C错误;酵母菌在密闭无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即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26.如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