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学习教案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文本名句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学习教案Tag内容描述:

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文本名句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2、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

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 粤教版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学前导引本文是唐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对上.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据史载,这篇奏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四月上陈的.隋末农。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一词多义安信求3古今异义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必固其根本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何必劳神苦思4。

5、1重点实词2重点虚词3通假字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4古今异义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尽情。

6、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原文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

7、2.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

8、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六国论等四篇课文第八单元教案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和结构;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2揣摩重要语句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总结魏征十思的内容;3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对。

9、DL精品新版人教语文下册学案谏太宗十思疏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学前导引 本文是唐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对上.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据史载,这篇奏疏是唐太宗贞。

10、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3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

11、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1.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讲解题解 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

12、高二语文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学习要点1.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讲解题解 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

13、教育资料谏太宗十思疏学习指导与检测学习专用谏太宗十思疏学习指导与检测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 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

14、学年高中语文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

15、江苏淮阴中学高二语文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学习要点1.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讲解题解 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

16、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19 谏太宗十思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

17、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沪教版第四册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学习要点1.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讲解 题解 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

18、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语文必修 4粤教版19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学习教案】相关DOC文档
标签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学习教案[编号:3923215]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