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重点笔记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总论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者:张机,字仲景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2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首次校正:宋朝林亿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3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病有发热恶寒

伤寒论重点笔记Tag内容描述:

1、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总论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者:张机,字仲景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2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首次校正:宋朝林亿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3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

2、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为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为阴也;14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传变1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

3、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总论1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者:张机,字仲景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2 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首次校正:宋朝林亿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3 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

4、一太阳病太阳病伤寒,金匮,张仲景 1 9 B0 yw8 ho一提纲1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2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张仲景学术研究:3 dRI:q6 L3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

5、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3、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张仲景学术研究 9#X(q?7 K*w/n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阙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12八纲。

7、躁烦”是将传阳明,“颇欲吐”即喜呕为病将传少阳。
6、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亦可汗而解之,但总须辛凉透解,切忌辛温发汗。
温病渴而不恶寒,伤寒不渴而恶寒。
温病只能用辛凉解表之法,误用辛温发汗之剂,如麻黄、桂枝之类再发其汗,则津。

8、读书笔记 伤寒论讲稿伤寒论讲稿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少阴属心肾,为人身生命之本,阴阳气血之源.其证候大抵分阳虚寒化证与阴虚热化证两种类型.寒化证中,又可出现自利而渴及格阳咽痛等假热现象,但以小便白为辨证标准.脉微阳气虚,鼓动无。

9、伤寒杂病论读书笔记伤寒杂病论读书笔记篇一:读伤寒论有感 我学伤寒论有感 班别: 姓名:学号: 成绩: 本学期跟着伤寒教研室的老师学习伤寒论,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学习伤寒论,注意其方证很重要.伤寒论的主要方证源自汤液经法,其主要内容是继承。

10、伤寒论临证指要重点伤寒论临证指要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第一章 辨非论第一节 伤寒论中医之魂 伤寒论分 后汉人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人. 生卒年代约为公元 150年219年. 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 死亡惨重, 激发他感往昔之沦丧。

11、伤寒论选读重点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 作者: 日期: 总论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者:张机,字仲景共有:十卷,二十二篇,一百一十二方2首次整理;魏晋王叔和首次校正:宋朝林亿首次注解:宋金成无己通行本: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3伤寒的涵义:伤寒有广义和。

12、伤寒论重点条文伤寒论重点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伤寒论重点笔记】相关DOC文档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docx
伤寒论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
《伤寒论》选读重点整理.docx
《伤寒论》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伤寒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读书笔记 《伤寒论讲稿》.docx
伤寒杂病论读书笔记.docx
伤寒论临证指要重点.docx
《伤寒论》选读重点.docx
伤寒论重点条文.docx
【伤寒论重点笔记】相关其他文档
伤寒论重点笔记.wps
伤寒论重点笔记.wps资料文档下载
标签 > 伤寒论重点笔记[编号:3047839]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