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01005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8页)5200字.docx

人教版五年级018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XXXX年-XXXX年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有三节教材:

、站在泰山顶峰、来到黄河岸边、循迹孔子故里;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

有三节教材:

好大一个家、同是炎黄子孙、为了祖国的振兴;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

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雪域高原。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确立价值伦理和遵循社会规范对于建设有序、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在的权力、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通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

实现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不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二、乐于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习与体验──感悟的学习,当然,传授──给予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

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

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哪怕是&;满腹的话儿说不出&;。

  六、教学进度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

  12、16&;&;2、20一、一山一水一圣人1站在泰山顶峰

(1)登临泰山

  22、23&;&;2、271站在泰山顶峰

(2)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3)名山

  33、2&;&;3、62、来到黄河岸边

(1)我看到了母亲河

(2)母亲河哺育了我

  43、9&;&;3、13(3)为了母亲的微笑(4)主题会

  53、16&;&;3、203寻迹孔子故里

(1)至圣先师

  63、23&;&;3、27

(2)孔子的影响(3)主题活动

  73、30&;&;4、3二、心中有祖国1、好大一个家

(1)祖国有多大

(2)我们都是一家人

  84、6&;&;4、102、同是炎黄子孙

(1)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94、13&;&;4、17

(2)两岸人民血浓于水3、为了祖国的振兴

(1)辉煌成就

  104、20&;&;4、24

(2)祖国不会忘记他们(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14、27&;&;5、1机动时间

  125、4&;&;5、8三、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

1林海雪原北国风光

  135、11&;&;5、15资源宝库2、江南水乡水上人家鱼米之乡

  145、18&;&;5、223、黄土高坡走进窑洞学唱黄土高坡

  155、25&;&;5、29开发热土4、雪域高原领略雪域风情

  166、1&;&;6、5雪域变通途走进布达拉宫

  176、8&;&;6、12期末复习

  186、15&;&;6、19期末复习

  196、22&;&;6、26期末质量测试

  206、29&;&;7、3期末工作总结,安排放假事宜

  人教版五年级XXXX年-XXXX年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二)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下册相应编制了&;爱美丽的生命、&;规矩与方圆&;、&;不能忘记的历史&;、&;科技创造新生活&;、&;商品带你看世界&;五个单元,共17课。

较好地渗透了科技、历史、规则及生命教育的知识。

  二、工作目标

  1、通过追踪生命诞生和成长的过程,感受父母、亲人、学校、社会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认识天生我材必有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耐挫能力,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已的人生价值。

  2、通过学习&;规矩与方圆&;,使学生愿意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强化规则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一个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本单元从现实生活的视角出发,以感叹圆明园的废墟和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的凭吊活动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关注历追溯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4、通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为类造福。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从《商品带你看世界》单元,让学生了解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知道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知道我国加入一些国际组织和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在教法设计上,要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具体工作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种开放性。

  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转化为知识积累和行为变化。

  3、教学措施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

  3、通过历史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强不落志,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

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XXXX年-XXXX年学年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

  一、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

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

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

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

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