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简案七.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00219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简案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放飞蜻蜓》简案七.doc

《放飞蜻蜓》简案七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一谈蜻蜓一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4、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

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

放飞蜻蜓)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说明: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

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

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

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奇特的眼睛)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

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

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

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

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

(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

lsquo;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设计意图说明:

这一教学片段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

[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

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链接动画,老师描述,学生表白。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

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

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时间允许,同学们可以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3.配乐朗读。

导言:

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说明: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五、小结、下课。

  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

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评点

  一、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叶老说过:

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

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在思维中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放飞蜻蜓》我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

陶先生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在教学完本课后,我出示了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