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32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11年第三季度,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

  二、2011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比6月末低2.9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6月末低4.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6月末低1.7个百分点。

前三个季度现金净投放2557亿元,同比少投放1045亿元。

总体看,2011年以来M2和M1增长逐季放缓,货币总量增速平稳回调,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

此外,考虑到2011年以来表外理财等金融创新对M2增速回落的影响因素,当前实体经济的实际货币条件仍保持适度合理水平。

  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1.2万亿元,同比增长32.8%,比年初增加3.0万亿元。

货币乘数为3.71,比6月末低0.13。

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4%。

其中,农村信用社为3.4%。

  专栏1M2增长平稳回调

  2011年前三个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向常态平稳回调,M2增速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9月末的13.0%。

总体上看,这是稳健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尽管M2增速从数值上看比前几年低,但考虑到金融创新等因素,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相适应的。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统计的影响日益加大

  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与居民投资渠道日渐丰富,分流了企业与居民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

  

(一)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包括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活期和定期存款。

其与整个金融市场运行联系紧密,与M2的流动性水平基本一致。

2011年9月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为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499亿元,同比增长31.9%。

  

(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是指住房公积金中心通过受托银行归集的、沉淀在受托银行的公积金存款。

这部分存款能够在支取时或以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形式构成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

2011年9月末,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余额为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0亿元,同比增长39.0%。

  (三)银行表外理财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发行且在其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

这类理财产品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由客户自行承担。

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

表外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存款替代特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客户资金资源的重要方式。

  (四)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主要是指近年来通过贸易结算等渠道分流为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

这部分存款支付清算功能特征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的流动性和总需求。

  上述项目近来增长较快,此外还有大量其他创新型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基金、资金信托投资计划、银行承兑汇票也分流了存款,致使货币供应量增速对实际货币条件的衡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因此应全面认识与看待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二、当前货币条件符合宏观调控的要求

  三、从上一轮稳健货币政策时期M2增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等多个角度看,当前货币条件基本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1、在上一轮稳健货币政策时期(1998-2007年),有一半年份的M2增速低于15%,最高为2003年的19.6%,最低为2000年的12.3%,算术平均数为15.9%。

3在加入金融创新等因素后,目前实际货币增速只比这一平均水平略低一些。

如果再考虑到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货币存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稳,那么现在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的需要是基本相适应的。

  2、过去由于货币化等因素,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但在通货膨胀较高的年份,因为存在货币购买力可能下降的预期,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会加快,相应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2011年前三个季度,货币流通速度正是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为了稳定通胀预期,货币总量增长也需要有所控制。

  3、从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看,增长速度并不慢。

2011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到15.9%,比2000-2008年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融资结构趋于多元化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债券、股票以及信托委托贷款、外汇贷款等多渠道融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对增量货币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货币供应量只是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对中介目标的分析、调节和管理,仍然应当服务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需要。

由于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总需求的变化对中介目标的变动进行全面评估,在对形势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选择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调控,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有所放缓

  三、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6月末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2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6月末低3.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

外币存款余额为2557亿美元,同比增长9.0%,比年初增加300亿美元,同比多增68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继续4放缓。

9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6月末低3.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2581亿元。

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6月末低3.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

9月末,财政性存款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51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向常态回归

  四、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6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0万亿元,同比少增4887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速继续放缓。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6月末低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贷款增加1.5万亿元,同比少增1481亿元,但比2009年同期仍多增2949亿元。

各地项目投资、中小企业、保障房建设、“三农”及抗灾救灾等信贷需求仍然较强。

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均有所放缓。

9月末,住户贷款同比增长22.7%,比6月末低2.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0万亿元,同比少增3630亿元。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比年初增加6576亿元,同比少增4145亿元。

非住房消费贷款增势较好,比年初增加4833亿元,同比多增555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13.5%,比6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同比少增2450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5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少增1.9万亿元,增长继续放缓。

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59亿元,同比少减8039亿元。

分机构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贷款同比少增较多,全国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同比多增。

  外币贷款增速有所回升。

9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52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4%,比6月末高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34亿美元,同比多增309亿美元。

从投向看,贸易融资增加268亿美元,同比多增192亿美元,保持了对进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境外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增加265亿美元。

  四、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加,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

  初步统计,2011年前三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6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770亿元,同比多增184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5625亿元;信托贷款增6加848亿元,同比少增39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825亿元,同比少增98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397亿元,同比少137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15亿元,同比少113亿元。

  从结构看,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

一是人民币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前三个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8.0%,比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

二是外币贷款比重明显上升。

前三个季度新增外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9%,同比高2.5个百分点。

三是直接融资份额保持稳定。

前三个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券和境内股票融资合计1.1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2%,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

四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前三个季度保险公司赔偿和小额贷款公司及贷款公司新增贷款合计为3065亿元,明显多于上年同期。

五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占比下降较多。

前三个季度以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式合计融资2.1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1.8%,同比低4.9个百分点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行

  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总体保持上行走势,升幅逐月回落。

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06%,比6月份上升0.77个百分点。

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80%,比6月份上升0.44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9.55%,比6月份上升2.57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上升,9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7.36%,比6月份上升0.53个百分点。

  7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显着上升。

9月份,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7.19%,比6月份上升6.04个百分点。

  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6.96%和25.86%,比6月份分别下降2.98个和3.05个百分点。

  受近期国际市场利率持续走高和境内外汇资金供求变动等因素影响,外币存贷款利率总体呈现小幅上升走势。

9月份,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35%和2.99%,比6月份分别上升0.09个和0.20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37%和3.75%,比6月份分别上升0.21个和0.29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549元,比6月末升值1167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84%,比上年末升值4.21%。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24%。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5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24%;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6.5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7.81%。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9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影响流动性供求各个因素的分析监测,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第三季度累计发行央行票据1640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6290亿元。

截至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1.93万亿元。

  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并适时增加7天期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冲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视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截至9月末,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3.1618%、3.5840%和3.97%,分别较6月末同期限品种的发行利率上升8.17个基点、8.58个基点和8个基点;正回购操作利率也相应有所上行。

  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第三季度共开展了三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900亿元。

  二、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

  从2011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10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

  这是对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常规性调整和制度完善。

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的、需要交存存款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是动态调整的。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近年来已陆续将表内理财产品、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存款、金融控股公司存款等逐步纳入交存存款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及相应保证金存款增长较快。

把保证金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计交准备金,有利于维护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完整性,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功能。

  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三、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7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25%提高到3.50%,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1%提高到6.56%,各上调0.25个百分点。

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优化资金配置、居民财富保值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11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积极推进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尽力满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信贷条件且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改进和完善妇女、大学生、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总体看,对中小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强。

截至2011年9月末,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20.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2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13.9个和11.7个百分点。

截至2011年9月末,金融机构发放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13.9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24.8%。

  五、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11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10月1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12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前三个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409.8亿元,同比增长6.9倍.

  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834.1亿元,比上季度有所回落.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3968.6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1865.5亿元.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4195.7亿元,其中实收1569.0亿元,实付2626.7亿元,收付比从上季度的1:

2.9上升至1:

1.67,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平衡状况持续改善.前三个季度,银行共办理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108.5亿元.截至9月末,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1149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2025.2亿元,户均余额1.76亿元;境外企业在境内共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3734个,账户余额867.7亿元,户均余额2324万元.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3549元,最低为6.4748元,65个交易日中34个交易日升值、31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28%(176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14%(90点).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双向波动.9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8.6328元人民币、100日元兑8.2978元人民币,分别较6月末升值8.44%和贬值3.30%.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9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6.00%,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11.95%.

  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成交64707.1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欧元成交196.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港币成交194.9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日元成交67.7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卢布成交29.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英镑成交2.8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林吉特成交0.5亿元人民币.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新兴市场货币报价成交日趋活跃,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双边直接汇率,支持了双边经贸发展.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一是部分发达经济体复苏陷入停滞,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交替上升,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二是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乐观,但仍面临抑制通胀和防止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大幅波动的挑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三是受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主要股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能源、原材27料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由于增长前景黯淡,主要发达经济体均继续放松或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中出现的新的不确定性,主要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美国复苏势头略有回升,但高失业率、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缺失等问题仍无明显改善.受消费、投资带动,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速初值为2.5%,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提高.贸易赤字稳中有降,9月份收窄至431亿美元.但由于经济活动放缓,失业率已连续6个月高于9%.财政赤字持续攀升,美财政部10月14日公布,2011财年联邦赤字高达1.299万亿美元,仅低于2009财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房地产市场略有反弹,考虑到库存和止赎数量仍然较大,复苏前景仍不明朗.通胀率连续10个月上升,9月份CPI同比增长3.9%,创下自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效应向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扩散,成员国经济全面下滑,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一是核心国家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第二季度德国GDP环比仅增长0.1%,为两年来最低,法国经济停滞不前,希腊、爱尔兰等国形势持续恶化,第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仅为1.6%,较第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二是通胀压力增大.

  9月份HICP同比涨幅上升至3.0%,连续10个月高于欧央行2%的通胀目标.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9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0.2%.

  为妥善解决主权债务问题,7月21日召开的欧盟峰会批准了109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方案,但各方在细节上仍有分歧,加之希腊等国减赤进展缓慢,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一是市场担心危机可能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二是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演变为银行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11年秋季《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欧洲银行业持有的主权债务直接账面损失高达2080亿欧元(占银行股本金的12%),若将相关衍生品考虑在内,账面损失高达3970亿欧元.

  9月14日,穆迪宣布下调法国兴业银行和农业信贷银行的评级;10月4日,比利时政府宣布拆分法、比两国合资的德克夏银行集团(Dexia29Group),该行成为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为维护金融稳定、提振市场信心,10月26日召开的欧元区领导人峰会宣布出台一揽子救助计划,就希腊债务减记比例、优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资源、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重要问题达成框架性共识.

  日本经济有所反弹,但贸易部门再次出现逆差.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下跌2.1%,跌幅较前两个季度略有收窄.9月份核心CPI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但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仍在下降.出口在震后于8月份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受日元升值和震后能源进口需求激增的影响,当月商品贸易赤字高达7796亿日元.此外,就业状况持续改善,8、9月份失业率连续降至4.3%和4.1%的年内最低水平(该统计并未包括重震灾区).

  主要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仍面临通胀、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和发达国家需求放缓等风险.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生产、贸易规模已接近或超过危机前水平,但受国内紧缩政策、国际金融动荡和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等事件交替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无序波动的风险上升,政策制定难度加大.此外,由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金融同欧元区高度关联,近期下行风险有所增加.

  专栏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进展

  近期,希腊经济快速衰退、处于债务违约边缘,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投资者对欧债危机蔓延的担忧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为妥善解决主权债务问题,10月23日、26日,欧盟各国在布鲁塞尔连续两次召开峰会,重点讨论银行业注资方案.10月26日晚召开的欧元区峰会上,各方就希腊债务减记比例、优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资源等问题终于达成30框架性共识.

  一、欧债危机发展的基本情况

  希腊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一是救助拨款未如期到位.9月份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仍未就是否拨付第一轮救助的第6笔援助贷款作出决定.二是希腊未达成其减赤目标.根据希腊政府10月2日公布的预算草案,2011年和2012年赤字占比预计分别达到8.5%和6.8%,而目标水平为7.6%和6.5%.三是德国等欧元区成员尚未批准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各国对私人部门在救助方案中承担的损失比例也存在分歧.受此影响,9月份以来希腊国债收益率和信用违约掉期(CDS)利差连创新高.

  意大利和西班牙再度受到冲击.在8月份欧央行购买意、西两国国债之后,两国国债收益率曾一度回落.但由于意大利9月初落实削减赤字和提高经济活力的承诺进展缓慢,投资者开始担忧其债务偿付能力.9月19日,标准普尔宣布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调降至A.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