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4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docx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目录

●编者注

……………………………………………………………………1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弦外之音

——《散步》教学案例………………………………………………丁晓华1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梅华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与反思………………………薛晓辉7

《病梅馆记》教学案例……………………………………………………周利波9

这作文有点意思!

…………………………………………………………阚颖碧13

 

●调查报告

上海市合庆中学2007—2011四年发展规划起草——问卷调查报告

……………………………………………………………………15

 

●向你推荐好书

……………………………………………………………………20

◆主编:

罗羽忠(负责对编委送审的稿件最后把关,三审)

◆副主编:

顾晓君(负责对稿件进行分类、编辑、二审、排版)

◆编委:

潘耀明(负责筹集、审核管理类稿源、提供反馈意见等)

蔡国良(负责筹集、审核教学类稿源)

黄斌裕(负责筹集、审核德育类稿源)

阚颖碧(负责校对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初中本地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比例则逐年上升,这给我校初中办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各科合格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生源受高中布局调整的不确定性,优质生源已大幅下降,如何提高高考的上线率、专科与本科的录取率,是我校高中教师的当务之急。

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为摆在全体教职员工面前的一大重点与难点。

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到任后,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正确认识“校长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及时召开教学工作分析会,深入课堂,加强听课评课,了解教学实情,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不断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并落实教导处,通过课堂改进计划,校本教研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推进教学工作。

各教研组在认真实施《上海市合庆中学加强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积极领会贯彻教导处与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进,形成了认真学习、合作共进的良好教研氛围。

在此,我们首先选取语文教研组教师的学习成果,刊出部分课堂教学改进案例,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弦外之音

——《散步》教学案例

丁晓华

一、案例描述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

美文要美读,这是我习惯的作法。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让一位学生美读文章中精彩的第七自然段,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突然被冒出的一声“弦外之音”给打断了,师生的思想的火花由此而发生了碰撞……

二、教学片断

师:

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

生:

我来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所打断)

生1:

这个作者真笨!

师:

哦?

(感到吃惊,犹豫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要么吃了豹子胆,竟敢怀疑一个大作家,要么就是在存心捣乱,要么是在胡说。

不过我这一次没有责骂他而是打破常规,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一次机会,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生2:

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

(于是教师顺水推舟)。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

说来给大伙听听。

生1:

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

(故作停顿片刻,吊人胃口)。

学生们:

你快说呀!

师:

请说。

生1:

那就是,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

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

(全班鼓掌)

生3:

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

生1:

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生3:

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

师:

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儿子。

生2:

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的路和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

师:

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

其他同学还要什么想法吗?

生4:

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得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师:

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

(把绣球再一次抛给学生)。

生5:

我不同意以上同学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

哦?

师:

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

生5:

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做出决定。

为什么呢?

因为选择走大路就满足不了儿子愿望,选择小路也就委屈了老母亲,作者左右为难因此大路与小路是不相通的。

(学生们个个若有所思,似乎都理解作者选择走大路的原因)。

生1:

老师,这么说来我们前面所讲的不都是没有用了,不都是废话了吗?

师:

不能这么说,辩论出真知嘛!

……

三、课后反思

课后,我反复琢磨着这个教学片断。

这个教学片断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师生进行了一场无谓的对话,但从这个片断中更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它之所以得以展现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在这堂课中收起了师德的尊严,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勾通。

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学生那可能是刚刚萌发的创新火花。

学生的那一句:

“这个作者真笨”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并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

如果当时为了赶任务,而面对学生的“不逊之言”横加否定和指责。

对于文中的作者“走大路还是小路”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学生也不理解而教师马上给出现成的标准答案,同时由于学生也出于对老师所谓的“尊重”,因而他们想不出好办法也不敢去想。

这样的话我们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可贵的是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了,这是一种不迷信文本,积极思考的表现。

对于他们敢于、勇于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教师都给予赏识,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及时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说实在的,一系列主观、僵化、权威的条条框框,不仅约束着教师自己,还约束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僵化的、唯上、唯师、唯本的观念。

在课堂上多动脑想想,多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重视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这样做,你会惊奇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多么巨大。

这时的课堂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问题和“弦外之音”而变得精彩。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

梅华

一、背景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

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教学这篇文章,我们就是要通过文本的解读,领悟作者是借歌颂安塞腰鼓,讴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讴歌冲破束缚阻隘的强烈愿望、讴歌阳刚之美、讴歌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以及奋斗不息的黄土高原人!

以学生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

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这一切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潜藏者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这幅图片大家感觉到的是什么?

(播放黄土高原的图片)

生:

荒凉,贫瘠。

师:

再来看看听听这个短片。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短片)

师:

看到听到这样的场面,大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

热烈的场面,宏伟的气势。

师:

再看看表演者的脸部表情!

生:

面带微笑,一派幸福满足的表情!

师:

很好!

同学们,大家想想看,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条件必定艰苦,生活必定艰难,然而黄土地上的老百姓有没有自卑,有没有唉声叹气?

生:

没有!

师:

对,没有,从他们表演的气势上我们感受到的是自信,是斗志,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评析: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朗读,熟悉课文

师:

刚才我们欣赏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短片,那么作者刘成章在课文中用哪些语句来表现安塞腰鼓的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然后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待会朗读给同学们听!

(学生讨论,自由朗读)

评析:

讨论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二期课改精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朗读,这样处理,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加有兴趣。

生:

我喜欢这些句子: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

恩,读得真好!

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这些都是描写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后,气势得恢宏,那么感受得到的是什么?

生:

激动!

热烈!

师:

对,再来,读出这种激动,热烈!

生:

(齐读)

生:

我喜欢的句子是: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师:

好的!

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敲打着鼓面,同样也敲击在你的心坎上,大家感受到的鼓声的力度,是一种情感的碰撞。

强烈的鼓点感染者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感染者我们每一位读者!

朗读的时候,那种恢弘的气势,大开大合的场面我们应该表现出来!

生:

(齐读)

生:

我很喜欢这句话: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师:

不错!

读得很有感情!

一连窜短句的运用,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三)圈画讨论,研读文本

师:

“好一个安塞腰鼓!

”是文中出现的语句,可见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直接赞美!

“好”是磅礴的不容束缚的力量,是朴实而强盛的生命,是一种美。

那么它为何而美?

请同学们还是小组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提示:

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和短句的运用去品味赏析,。

) 

评析: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生:

(讨论)

生: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生: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作者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

气势恢弘。

师:

同学们讲的很好,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把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们再来朗读一下。

感受这宏伟的气势,热烈的场面。

生:

(朗读)

生: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传达了勃发的生命激情,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

生:

我补充:

还有“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师:

很好,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来,大家的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刘成章在本文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短句,使文章的节奏干相当强烈,层次清晰,读起来铿锵有力,符合腰鼓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的结尾,感受一下这个特点。

生:

(朗读)

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

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写的也是相当得精彩!

正如文章说得: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三、教学反思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恢弘奔放的气势,魅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

通过《安塞腰鼓》这堂课的教学,我有颇多感受。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观点在这节课中,我是深有体会.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先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用奔放、动感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在上课开始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又以“看到这些图片有何感受?

”让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以简单易懂的问题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了短片、图片创设的气氛,同学的表达积极主动,思路清晰,效果良好。

“读”是与课文接触的开始,是理解文章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在“借助朗读,熟悉课文”这一环节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听,让学生读,从而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进而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听后,不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有所感悟,而且享受审美情趣,有了“说”的欲望,让学生把积蓄的感受抒发出来,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堂课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文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渎、讨论、交流来读懂、理解课文的。

我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学生,他们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随之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薛晓辉

一、背景

不久前,我校刚召开了秋季田径运动会,在运动会期间,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个为班级摇旗呐喊的学生,一张张专注于班级荣誉榜的脸庞,学生热衷于为集体出力,热衷于为个体呐喊,也会对其他班级的失利报以同情,在这时,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在我为他们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看到的确是一张张木然表情的脸庞,一个个学习的机器。

为此,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教学思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能学有所得。

正好本学期语文教材中选有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而不久前我看到过学生写的一篇这样的文章:

“最近学了《<指南录>后序》,我既为文天祥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又为他那种封建思想所束缚住的为国而亡的精神感到悲伤。

在我看来文天祥不过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

他做的只是一个受到忠君思想影响的文人的无谓反抗。

”“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他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文人墨客和一个文官,是很难成为一个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并且还为文天祥列了八大罪状:

“不识时务”、“顽固不化”、“跳梁小丑”、“以鸡蛋碰石头”等。

文天祥身上现出来的浩然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倒不衰、繁衍强盛的精神支柱。

学生们否定文天祥,实际上就是对这种浩然正气在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于是,我尝试着上一堂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语文课。

二、案例描述

上课了,我在黑板上写下讨论题:

“文天祥是英雄还是不识时务者?

学生感到愕然。

我解释了讨论题的由来,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部分同学认为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者”,文天祥的反抗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还不如归附元军,避免战争。

一位男生说:

“文天祥应以退为进,搞曲线救国。

“对,搞诈降。

不少同学赞成这种想法。

也有学生反驳:

“如果文天祥选择诈降,那么元军就会利用宰相也投降来瓦解宋朝剩余的反抗力量。

但如果他宁死不屈,老百姓和军人就会认为宋朝还有一个好宰相,宋朝是有希望的。

“但当时的宋朝是没有办法抵抗强大的元军的。

学生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说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者,那么,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抗外族入侵的斗争?

尤其是如何看待8年抗战?

听了我的话,学生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说:

“正是靠着顽强不屈的抵抗,中国人民才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我又引导学生思考:

“是以成败论英雄,还是以精神论英雄?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应如何看待项羽?

无人回答。

我想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口。

我问:

“李清照是怎样评价自刎乌江的项羽?

学生背诵李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心目中,项羽是位英雄,虽然他失败了。

项羽身上那种宁可自杀也不含羞受辱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李清照,也影响了后世的许多仁人志士。

谭嗣同,秋瑾,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都是以他们身上那种顶天立地、一往无前、慷慨赴义的精神永垂史册,影响后人。

我们的民族正是因为凝聚了这样一种精神才不倒不衰,繁衍至今。

如果在外敌入侵时,就投降,做一个识时务者,那么,中华民族恐怕早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学生中有不少人点头,他们认同我的看法。

我又将问题的讨论深入一步:

“关于文天祥的讨论,实际上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

应怎样来衡量人生的价值?

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继续讨论。

三、课后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体会到:

1、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大都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而现在的学生由于课业繁重,都只把学校当作是学习文化知识,为高考做准备的地方;而忽视了学校同样也是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作为语文教师,这方面不应该忽视。

2、人文精神的渗透不能简单化,一旦发现学生认识的偏差,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使学生有话不敢说,而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畅所欲言才能说真话,说真话才能交流,沟通,才能纠偏纠误。

3、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自身一定要有深厚的功底,要旁征博引,使学生心悦臣服,我自己的这堂课就是因为自身水平有限,导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只能借助于课后作业,要学生继续讨论,加深影响,使自己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病梅馆记》教学案例

周利波

一、案例背景

我准备上《病梅馆记》的时候,大家都说这篇文章文言难度不大,不就是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太简单了,一提示清楚就行了,没什么知识可以学到的。

可是,我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课堂教学并非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而是得教给他们如何阅读文本的方法和培养提高他们阅读能力。

通常对这篇文章常规的教法是:

先介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并向学生事先点明本文是一篇表面上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小品文,在引导学生时对文章的表面记梅与深层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种教法直接让学生进入议政的内容,似乎直达本质,一下子便抓住了文章的基本艺术价值。

但是,这种教法却失去了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学生无须动脑思考便轻轻松松理解了本文主旨所在。

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某一作品具体知识掌握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想能不能有一种新的教法促使学生去思考呢?

并且让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能领悟到阅读文本的一种方法,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呢?

对学生来说,阅读此文的表层意思并不困难,在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后,将梅做对应性理解也不难,难就难在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怎样由表层的记梅而悟及本文还有深层的议政。

或者说怎样由表层意象悟及本文含义双关的特点,悟及本文本质上是一篇政治小品文。

一般的基本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先接触作品的意象,再经过仔细推敲领悟,这样逐步发现作品的象外之象,逐步领会其深层含义,由表层意象发现并领会其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一能力障碍的跨越,便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病梅馆记》存在着“由表层意象悟及本文妙语双关的特点及其深层含义”这一阅读能力障碍,恰恰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机会。

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加以提示扫除这一阅读障碍,岂不是失去了锻炼学生发展这一阅读能力的机会和过程?

因此笔者尝试了这样一次教学。

二、课堂实录

(一)导入课文

师:

说起梅花,你会联想到哪些写梅的诗句?

生: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香扑鼻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4)《山园小梅》中的被成为千古绝唱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5)王冕的《白梅》等等。

师:

这些诗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七嘴八舌:

梅花有耐寒,坚毅,傲雪,清香,高洁等等品质。

师:

而今天我们所学的《病梅馆记》中“梅”在作者笔下展示出的不是“傲骨”“丰姿”,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

(介绍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温故知新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师: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实他还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之一。

他对严酷的封建思想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更法”“改图”,废科举,重人才,但他的思想一直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在京城辗转数十年后还是被迫弃官还乡。

他的诗词散文大多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知人论世,消除时代隔阂,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研习新课

师: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的?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读,满含感情,但有点夸张)。

师:

读的很好,感情很充沛,如果能再流畅些,没有错别字和读断的句子就更好了。

现在请其他同学指出他读错的音。

生:

欹qī(倾斜)、斫zhuó(用刀斧砍)、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鬻yu(卖)

与此同时师补充出这些字的意思。

(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

下面四句话中红色字体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语言环境快速推敲出来。

(显示投影,师生共同定下答案)。

a.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