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79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docx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题复习资料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07】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1】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08专一性】【09PH】高效性,受温度影响

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2】

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8、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0】

9、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0、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2007

【1】3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将洋葱根尖染色的试剂是

A.碘液B.龙胆紫溶液C.斐林试剂D.苏丹Ⅲ染液

【10】35.有同学尝试设计生态瓶,在制定方案时,下列有关设计的方法步骤错误的是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B.按合适的比例放人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摆放在光照适宜的位置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

40.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12%~18%。

现有一种待测婴儿奶粉,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⑴实验目的

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⑵实验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⑶材料用具

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04溶液、试管和滴管等。

⑷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人2mL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编号甲)和2mL的待测婴儿奶粉溶液(编号乙)。

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在本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2mL的 NaOH溶液 溶液,振荡,摇匀。

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3~4滴CuS04溶液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的变化。

(5)结果预期

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变紫色,待测奶粉变紫色或不变色。

2008

【4】34.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9】35.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中,属于本实验需要的是

A.琼脂块B.双缩脲试剂C.放大镜D.显微镜

40.(6分)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

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4)实验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40.⑴①B蔗糖溶液C淀粉酶溶液③斐林试剂

⑵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⑶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009

【1】34.大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检测大豆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取的试剂是

A.苏丹Ⅲ染液B.龙胆紫溶液

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

【1】【4】【5】【6】35.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材料错误的是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菠菜叶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紫色洋葱鳞片叶

A.①B.②C.③D.④

40.(6分)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

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向3号试管内加入▲,并振荡试管。

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并记录。

(2)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

▲。

40.(每空一分,共6分)

(1)①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1mL(等量)盐酸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

②鸡肝研磨液③产生气泡的多少

(2)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

(4)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2010

【1】34.(2010年江苏)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为了检测人体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选用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B.苏丹III染液C.龙胆紫溶液D.碘液

【1】【4】35.(2010年江苏)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

【6】【9】的是

A.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震荡摇匀后再吸取样液

C.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充分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D.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

40.(6分)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

请分析回答:

(1)E组实验配制的2,4–D溶液浓度是。

(2)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说明。

(4)该实验还可以用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

(5)若要进一步探究2,4–D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40.

(1)800mg/L(单位不写不给分)

(2)对照(3)2,4—D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2,4—D既能促进插条生根,也能抑制插条生根)(4)平均根长(或其他合理答案)(5)在2,4—D浓度为400mg/L与600mg/L之间按一定浓度梯度设计多个实验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且适宜,按题目表格中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以生根数(平均根长等)为指标确定最适浓度(2分

2011

【1】【4】【6】3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1

在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溶加热

出现砖红色深沉

2

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3

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

滤液呈绿色

4

洋葱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体呈紫色

A.1B.2C.3D.4

【9】3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6分)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持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

40、

(1)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的现象形成对比

(2)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3)①、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故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为红色,原生质层为无色

2012

【1】11.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制成匀浆,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这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A.还原糖B.脂肪C.淀粉D.蛋白质

【10】35.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瓶内个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

B.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

C.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入洁净空气

40.(6分)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下表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

步骤

具体操作

①剪碎叶片

称取适量幼嫩菠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②充分研磨

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然后迅速、充分地研磨

③迅速过滤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张滤纸)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④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⑤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重复画若干次,每次待滤液干后再画

⑥分离色素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⑦观察与记录

观察试管内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②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2)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收集到的滤液呈色。

(3)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三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

(4)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等食品中。

40.答案: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浅绿(3)步骤①中应该用新鲜的绿叶(幼嫩的菠菜叶色素含量少)步骤②中研磨时还要添加少量碳酸钙步骤③中漏斗基部应该放一块单层尼龙布(4)酸性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糖类的鉴定:

(1)淀粉的鉴定

淀粉+碘液蓝色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原理

2min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单糖、麦芽糖和乳糖)

注:

斐林试剂的使用:

成分:

0.1g/mLNaOH溶液(甲液)、0.05g/mLCuSO4溶液(乙液)

使用:

混合(甲液2mL,乙液4-5滴)(人教版:

等量)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

50-60℃水浴加热

●过程

选材:

含糖量(还原糖)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备组织样液:

制浆→过滤(用一层纱布)→取液

呈色反应:

取2mL组织样液,向试管中加入1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结果与结论: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脂肪的鉴定

原理: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过程:

(人教版)

方法一: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

切片:

用刀片在花生子叶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

制片:

①选取最薄的切片

②在切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

③去浮色(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吸去酒精,加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

视野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说明有脂肪存在。

蛋白质鉴定

●原理: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

成分:

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

(A液)(B液)

使用:

分开使用,先加1mL0.1g/mLNaOH溶液,再加4滴0.01g/mLCuSO4溶液。

条件:

(不需要隔水加热)

●过程(人教版)

选材与制备:

鲜肝提取液或黄豆浆滤液(鸡蛋清)

呈色反应:

取2mL组织样液,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1ml并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并摇匀,组织样液变成紫色。

结论:

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1】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2、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3、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位置。

(现象:

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3)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低倍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现象:

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用低倍镜下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现象:

中央液泡逐渐变大,细胞液颜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4、实验结论: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镜检)→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

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

(3)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

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质壁分离→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KNO3、尿素、甘油、乙二醇等溶液)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08专一性】【09PH】高效性,受温度影响

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

注:

每滴质量分数为3.5%FeCl3溶液中Fe3+数大约是质量分数20%新鲜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操作顺序

项目

1号试管

2号试管

1

底物

2mL3%的H2O2

2mL3%的H2O2

2

催化剂

2滴20%新鲜肝脏研磨液

2滴3.5%FeCl3溶液

3

用棉花堵住试管

4

插入点燃无火焰卫生香

5

现象

产生气泡快、多;

卫生香燃烧猛烈

产生气泡慢、少;

卫生香燃烧不猛烈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注: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范例:

1

取3组试管并编号

1、1`号

2、2`号

3、3`号

2

1-3号加等量淀粉溶液

1号2mL

2号2mL

3号2mL

3

1`-3`加等量唾液

1`号1mL

2`号1mL

3`号1mL

4

控制不同温度条件

冰块(5min)

37℃(5min)

沸水(5min)

5

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并继续

1`→1

2`→2

3`→3

6

控制不同温度

冰块(5min)

37℃(5min)

沸水(5min)

7

加入等量碘液

1滴

1滴

1滴

8

观察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在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

●分析: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注: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下图:

思考:

1、可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甲、乙两装置中产生CO2的多少。

2、CO2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根据其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产生的CO2的多少。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的1、2号试管中→分别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4)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中浑浊程度高且速度快,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多且快。

②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说明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5)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3、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将甲装置连接橡皮球,让空气不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该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O2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总反应式及元素去向: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9、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附:

血球计数板(可参考苏教版选修1第P82)

(1)构造: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它的上表面有4条下凹的槽,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各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上有9个大小相等的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2)规格:

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方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方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方格,每一中方格又分为25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见图:

(3)使用方法

①取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加盖玻片盖住网格和两边的槽。

②将待测菌液充分摇匀后,用无菌吸管吸少许,由盖玻片边缘或槽内加入计数板,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内,计数室内不能有气泡。

静置5-10分钟。

③在低倍镜下找到小方格网后更换高倍镜观察计数,上下调动细螺旋,以便看到小室内不同深度的菌体。

位于分格线上的菌体,只数两条边上的,其余两边不计数。

即数上线就不数下线,数左边线就不数右边线。

④计数时,若使用刻度为25中方格×16小方格的计数板,计数四个角的4个中方格,及中央1个中方格的菌数(即80小方格);若使用刻度为16中方格×25小方格的计数板,就数四个角的4个中方格(即100小方格)内的菌数。

每小方格中菌数以5-10个为宜,如菌液过浓可适当稀释。

⑤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样品中的菌数。

刻度为25中方格×16小方格的计数板:

刻度为16中方格×25小方格的计数板:

 

⑥试验结束后要清洗和整理试验用具,特别注意血球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正确的做法是浸泡和冲洗,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3、研究步骤: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呈现“S”型曲线增长。

(3)设计和实施实验

①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②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③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

④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用吸管吸取,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选定的中方格(5个或4个)中酵母菌数并记录在下表中:

(以25中格×16小格血球计数板为例)

时间(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

1

2

3

4

5

稀释倍数

总数

平均值

(4)分析结果:

将所得的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5)得出结论: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呈现“S”型曲线增长。

4、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该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取样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培养后期的样液要稀释后再计数。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6)计算酵母菌数量时要注意单位、是否稀释过。

5、深入研究

分析环境因素(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中某养分的浓度等)对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影响。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原理解读

(1)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较为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内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2、实验过程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3-4d,取洋葱(或大蒜鳞茎)放在烧杯上,烧杯内装满清水,让其底部与与水面接触。

把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

待根长到5cm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根尖供实验使用。

(2)玻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