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31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5含答案

训练15 文言文阅读

(二)

(时间:

50分钟 分值:

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jù,家贫)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

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

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

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

官阶。

解析 A项,薄:

看不起。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今以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所亲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解析 A项“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B项“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

C项“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以”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

D项“之”,都是代词,他。

答案 D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

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③⑤⑥

C.①②⑤D.②③④

解析 ①是个性;②是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答案 B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解析 B项,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答案 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

(2)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

“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

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职门下省。

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

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太宗常说:

“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

”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

“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

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

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

”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

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

马周感叹道: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

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

“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地,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

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

“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

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

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

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

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

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

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

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

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

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

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

狱上,利用曰:

“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

”讯之,果冤也,卒雪其冤。

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

帝及太子嘉纳之。

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

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

“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

”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

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

“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辟:

征召。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籍:

登记,造册。

C.未几,致仕,居汉中致仕:

退休。

D.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敦:

奖励,发展。

解析 B项,籍:

查抄。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恐为操所先

D.利用以老病不能朝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解析 A项连词,和。

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动词,是;介词,被。

D项介词,由于;介词,用。

答案 A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王利用“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  )(3分)                 

①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②利用承檄覆问,尽出为民 ③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 ④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⑤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④⑥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③④

解析 ①是交代王利用被征召不做官;⑤是王利用去世前和弟弟们谈皇恩浩

大;⑥是廉希宪评价王利用写作和处理政事能力的话。

这三句均不能表现出

王利用的“为国为民”。

答案 D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利用在任职期间,一心为民,减轻百姓租额,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徭役,能为百姓做主伸冤,精神可贵。

B.王利用善于断案,在兴元任总管时曾巧断冤案,纠正一起狡吏背后作祟的妇人杀夫案,最终为妇人平反昭雪。

C.成宗时,王利用上政事疏十七事,恳切进言,忠怀激烈,得到皇帝和皇太子的褒奖,他的建议也都被采纳。

D.当时名相廉希宪为政慎重,不随意赞扬别人,却高度评价王利用“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足见王利用是难得的人才。

解析 B项,不是为妇人昭雪,而是为商人昭雪。

答案 B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狱上,利用曰:

“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巡逻的兵卒向皇上上诉,王利用替百姓们辩驳,越发坚持,最终把所没收的财产全部归还给百姓。

(2)案卷上达,王利用说:

“家富而卖毒药,难道符合人情吗?

(3)根据人的才能授予官职,按照时令让人务工服役。

【参考译文】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

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的七世孙,高祖以下都在金朝做官。

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同学,于是齐名。

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交口称赞他。

当初元世祖在做藩王的时候王利用就侍奉他,中书省征召王利用为掾,他推辞没有赴任。

中统初年,(王利用)受命监铸百官衙门的官印,历任太府内藏官,出京担任山东经略司详议官,升为北京奥鲁同知,历任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朝拜为监察御史。

蓟州有禁地,百姓不得在其中打猎,巡逻的兵卒诬陷州民犯禁,没收了这些百姓的家财,王利用纠正了这起冤案。

巡逻的兵卒向皇上上诉,王利用替百姓们辩驳,越发坚持,最终把所没收的财产全部归还给百姓。

又升为翰林待制,兼理兴文署,奉旨监督课考上都、隆兴等路的儒士。

又升为直学士,与耶律铸共同编修《实录》。

出京担任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

四川土豪有议论官府是非的,他问得实情,并给判罪,百姓靠他得以安宁。

都元帅塔海,强使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巫山县民屡次上诉也没有得到裁决,王利用秉承朝廷的指示审查这个案子,全部把他们释放为平民。

大德二年,(王利用)改任安西、兴元两路总管。

他在兴元,减轻职田的租额,全部免除在其他郡服役的站户的徭役,百姓得到了很多利益。

有个妇女毒杀了她的丈夫,审问她毒药从何而来,郡吏教唆那妇女冒指是从(某个)富有的商人处所购得。

案卷上达,王利用说:

“家富而卖毒药,难道符合人情吗?

”审问富商,果然是被冤枉的。

不久,王利用退休,归隐汉中。

成宗即位后,起用王利用做太子宾客,王利用首先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书上奏:

敬畏上天的警告,效法祖宗,孝顺地侍奉皇后,恭敬侍奉皇上,爱护百姓,勉励农业抑制工商业,清心理政,寡欲养身,酒要少喝,钱要节约使用,有功一定有奖赏,有罪一定要处罚,杜绝谗言,寻求并采纳直言劝谏,官职量才授任,工程劳役看季节而行,让贴身侍从按时到御前讲席讲读经文史书。

皇帝及皇太子都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皇后听说这件事,命王利用另本进奏。

王利用由于年老多病不能上朝,皇上命御医前去诊视,王利用对弟弟王利贞、王利亨说:

“我受国家厚恩,不能报答,十分惭愧;死生有命,药也无能为力。

”随后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

王利用常常说,平生读书,对于“恕”字有心得。

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谨慎,曾经对别人说:

“当今文章和政事兼备的人,只有王国宾一人。

”武宗即位,由于王利用是东宫旧臣僚属,赠予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追封为潞国公,谥号文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2分)

张起岩,字梦臣。

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

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

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

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

“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

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①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

丞相倒剌沙②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

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今以奉职获戾③,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

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

”章三上,不报。

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

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

法司谓:

“《唐律》,告叛者不反坐。

”起岩奋谓同列曰: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转燕南廉访使。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④为台臣所纠,去位。

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⑤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

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

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

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

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墨:

贪污。

②倒剌沙:

人名。

③戾:

罪。

④别里怯不花:

人名。

⑤剀(kǎi):

切实。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     法:

法令。

B.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疾:

痛恨。

C.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

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纠:

检举。

解析 A项,法:

效法。

答案 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代词,他们/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并列;C项都是副词,才;D项介词,和、同/连词,和。

答案 C

1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  )(3分)

①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②何谓法祖宗耶 ③起岩廷争愈急 ④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起岩执不可 ⑥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③④⑥D.①②⑤

解析 ④是打击地方不法势力的行为,⑥是改定史官的不当文字,皆非“论

事”(讨论政务)。

答案 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起岩刚二十岁就踏入仕途,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突然发生燕南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解析 B项,张起岩本就是“以新除留台”,他是为其他台臣抗争;最终被罢免还乡的是那些台臣,他是“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答案 B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三上,不报。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

(2)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

(3)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确立,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

他的祖上是章丘人,五代时避乱迁至山东禹城。

高祖张迪以元帅右监军的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

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20岁时,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

时间一长,由于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佩服地说:

“如果张教谕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考中元延祐乙卯年进士第一名,授予登州同知(副职)。

皇帝特别命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台臣(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命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惩治。

丞相倒剌沙痛恨台臣轻慢侮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君罔上,想要严加惩处。

张起岩凭借新任命的留台身份,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

“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

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

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下达的命令都是效法祖宗体制。

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

”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

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论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

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经查证都不实。

主管法司的官员说:

“按照《唐律》,上告反叛的人不被治罪。

”张起岩激动地对同僚说:

“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确立,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催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恭敬整肃,大事很快就确定了。

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提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

转任燕南廉访使。

他打击豪强势力,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检举,被罢官。

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评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人都称赞他。

不久,担任御史中丞,他讨论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

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任总裁官。

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常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改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厚醇正典雅,道理表达得充分。

史书编写成功,张起岩才六十五岁,就上书请求退休,又过了四年逝世。

谥号为“文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