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0616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含答案

训练17 古代诗歌鉴赏

(二)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1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归”“过”采用了拟人手法。

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

诗人的情绪从离愁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

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

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

②掩泉扃:

关上地宫之门。

(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有何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

(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

宋代诗人,笃信佛教。

②桡,船桨,指代船。

③赊,语助词。

④翡翠,翡翠鸟。

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⑥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描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

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

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2)①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水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

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

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

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指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试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是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并因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之抱屈。

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②泠泠:

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

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

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达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

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

晒干。

此二句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中“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

“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

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2)比喻。

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零,一片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受了失伴之痛吧!

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偷”指孩子们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2)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

“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心境;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下生活的喜悦之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②摩:

接近,碰到。

③顾藉:

顾虑和依凭。

(1)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倦”字写出觅枝的乌鹊的困惫与无枝可依的孤凄处境。

“堕”写出大雁坠地的声音,更写听者的心境情凄。

(2)①象征:

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②拟人:

颈联写“愁”故意来寻找自己,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表现诗人愁绪无法排遣。

③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12.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骢 马

万 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

(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

(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

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①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②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③沙。

【注】①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所作。

②谢娘:

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韫。

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

③瀚海:

谓沙漠。

(1)作者借咏雪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词简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借咏雪花而咏怀,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

词的上片说处于“冷处”的雪花

是令人喜爱的,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

它不是那些争妍斗艳的牡丹、芍药一类的“富贵花”。

下片前二句是说此花于天涯飘泊,很少有人怜惜,大有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

结句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里的恶劣环境,增加了凄凉冷寞的氛围。

(2)借物抒怀或以雪花自喻(写一点即可),寄托了如雪花之漂泊无依的情感。

用典,谢娘之后无人能和自己一样懂雪。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