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47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

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

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

(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灞上①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

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

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

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

(2)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

②衬托。

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

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苏 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

行色匆忙。

②挂席:

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

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1)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2)比喻。

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桥感事①

吴 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②早闻临渭北,射雕③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

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

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

②饮马:

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③射雕:

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

“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

④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

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

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

答案 

(1)引用典故的手法。

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

(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

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

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

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

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

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各题。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

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1)“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

(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

答案 

(1)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

(2)“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

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浮生:

指人生。

②尊:

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

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

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登缥缈峰

吴伟业①

绝顶江湖②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③,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注】①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

②江湖:

偏义复词,义在“湖”,这里指太湖。

③鱼龙气:

指太湖水汽。

(1)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

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2)这首诗的尾联表面是慨叹吴王夫差的霸业消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荻花和钓船了,实际上抒发的是吊古伤今的感慨,借对吴王夫差的慨叹,抒发对明王朝灭亡的感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答案 

(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

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

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

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

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答对两点即可)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

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

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

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14.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①

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①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

②诗题下原注:

“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末句艺术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句忆昔日之愁。

诗人由于得罪权贵而被贬,望江上风雨,使他对五年被贬生活发出身心交瘁的慨叹。

第二句表今日之喜。

奉召还京,正值春天,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2)结句以景衬情(答借景抒情也可),作者不直接写自己读回京诏书时的喜悦之情,而是用满山艳丽的桃花侧面衬托自己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