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51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docx

开花和传粉教案示例高中生物教案

开花和传粉教案示例_高中生物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开花和传粉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和传粉的两种方式,以及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受粉的意义。

  2.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因为:

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

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说,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此外,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受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准备新鲜的风媒花和虫媒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为:

  ①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②从开花的时间看,有些秋季开花的植物花期很短,有的只有几个小时,有的也只有几天的时候,给采取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好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

如果准备起来确实有困难,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引言:

前一节讲的是“花的结构”和“花的种类”,学生已经知道,“花”是植物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构。

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的开始可以这样说:

“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都要开花。

什么叫开花?

植物开花后又要进行哪些生理活动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给出开花的概念。

开花是指:

花的各部分成熟后,花被(花萼和花瓣)展开,雌蕊和雄蕊显露出来的过程。

然后再指出:

植物开花后,还要经过传粉才能结果,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2.关于“开花”的教学,教师可以紧接引言,用“启发式”教学法,把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弄明白。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②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③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④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开花?

  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要讲明,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例如桃属植物要3~5年;烨属10~12年;椴属20~25年。

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直到死亡为止。

只有少数多年生植物,如一些竹类,一生只开一次花。

  可以补充说明,植物的开花一般在发叶之后,但也有先开花后长叶的,如杨树、紫荆、玉兰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开花?

最后总结出,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

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和某些豆科植物;有些植物需高温暗光才能开花,如晚香玉、紫茉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大丽花;冬天开花的梅和水仙所需要的温度更低,光照更短。

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补充说明,各种植物花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如平时所说的“昙花一现”说明昙花开放时间很短,只有几个小时;水稻、小麦的花期也只有一周左右,苹果、梨的花期可以维持2周左右;而棉花、花生等植物的花期可延续一至数月。

各种栽培植物的开花期与品种特性、营养状况和外界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3.关于“传粉”的教学。

仍可采取“问答式”教学法,因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许多同学早已知道,花开的结果是进行传粉。

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部分知识总结出来。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开花的结果会怎样?

②什么叫传粉?

③花粉可以借助什么方式落到柱头上?

④什么叫自花传粉?

什么叫异花传粉?

上述这些问题,学生是不难回答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导:

借助昆虫传粉的花应该叫——虫媒花;借助风力传粉的花应该叫——风媒花。

虫媒花与风媒花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4.关于“虫媒花和风媒花”的教学。

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风媒花和虫媒花,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两种花在结构上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果没有新鲜的花,教师也可以用彩色图片、投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照片(图片)能够得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

  关于虫媒花: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讲过的内容,使学生能较系统较连贯地掌握知识。

如:

前面讲过的花的蜜腺产生花蜜可以招引昆虫;各种小花组成的花序,形成较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也是招引昆虫的一招;枣花虽然没有鲜艳的花冠,但枣花蜜甘甜如饴,使昆虫蜂拥而至;还有一部分花的花瓣能散发出香气,使昆虫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香而至。

  可以告诉学生,花的香气比颜色对于昆虫有更大的吸引力。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用彩色纸做了许多假花,把它们粘在枝子上,将其中一部分花朵撒上香精油,结果蝴蝶、蜜蜂都飞向这些带香味的假花。

香气对于夜晚开花的植物更为重要,因为晚上开的花不易被昆虫发现,要靠香气把昆虫诱来,夜来香的花特别香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风媒花:

教师要注意与虫媒花对比。

风媒花一般小而不明显,花被很小或退化,不具鲜艳的颜色;无香味和蜜腺;花丝细长,易为风吹摆动,散布花粉;每朵花产生的花粉粒多、小而轻,外壁光滑干燥,适于被风吹走;雌蕊柱头显著突出,常呈羽毛状或具分叉、能分泌粘液,易粘受花粉。

  玉米的花是风媒花,它是雌雄同株而异花受粉的植物。

主要因为玉米的雌穗一般比同株的雄穗开花晚2~3天,这个特性决定了玉米雌穗上接受的花粉多数为异株玉米雄穗上的花粉。

也就是说:

玉米是异株异花传粉。

  从生物学意义来说,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

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如果玉米同惨号花传粉就会产生发育不全的籽粒和弯曲的穗轴,产量不高;而异株异花传粉,则产量显著提高。

为什么自花传粉会引起品种衰退?

因为自花传粉,卵细胞和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朵花(或同株异花),它们产生的环境条件基本相似,其遗传性差异较少,相结合后产生的后代生活力和适应性就比较差。

反之,异花传粉由于卵细胞和精细胞来源于不同植株,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差别较大,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结合后其后代生活和适应性也强。

  5.关于“辅助授粉”的教学。

教师可以这样说明:

异花传粉虽能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是,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如不刮风。

下雨、低温),传粉没有保证,或者由于植物体本身的原因造成受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受粉。

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书上的插图,说明人工辅助受粉的方法和意义。

  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

开花的结果是完成了传粉。

当花粉经过各种途径(自花传粉、风媒传粉、虫媒传粉)落到本种雌蕊的柱头上后,花粉和子房会产生怎佯的变化呢?

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

3、过滤除菌

4、放射线灭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理想的消毒剂:

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

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

相对药效:

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

1、微生物种类

2、培养基

3、消毒剂

4、环境因素

5节:

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谢物

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

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围:

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

多肽类,多烯类

3、干扰蛋白合成:

抑制而非杀死

4、阻碍核酸合成:

对细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

微生物遗传

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

又称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态与生理特征。

变异variation—遗传型的改变。

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表型的改变。

基因—指带有足以决定一个蛋白质全部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组遗传型相同的细胞群。

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

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

大多是无性生殖,变异易保留。

1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1928,Griffith首次发现Streptococcuspneumoniae的转化现象。

1944,Avery等在离体条件下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

终于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Griffith转化实验:

Avery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T2的感染实验

1952,Hershey&Chase用E.coli,phage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

蛋白质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别用35S、32P标记E.coli,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实验过程(插入)

(三)病毒拆开与重建实验

1956,Fraenkel&Conrat用TMV(烟草花叶病毒)和HRV(霍氏车前病毒)进行实验,说明遗传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

(一)细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体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遗传功能单位)

(六)密码子水平(遗传信息单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变或交换单位)

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

染色体外,独立存在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可游离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

附加体episome:

质粒插入到染色体上和染色体一起复制。

质粒种类

1、F因子(致育因子):

大肠杆菌中发现,含质粒为F+(♂);无质粒为F-(♀);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为Hfr.

2、R因子(耐药性):

痢疾杆菌,多价耐药性,耐药信息携带在质粒上。

3、Col因子(大肠杆菌素产生因子)

4、青霉素酶质粒

5、Ti质粒(诱癌质粒):

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载体。

6、降解质粒:

Pseudomonas

隐蔽质粒、表达质粒、分泌质粒等。

2节:

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顺序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包括基因突变(点突变)—由于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

染色体畸变—DNA的大段变化现象,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由于重组或附加体等外源遗传物质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变,不属突变范围

[1]

教学教案录入:

admin    责任编辑:

admin 

三、噬菌体与宿主关系

1、烈性噬菌体:

凡能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敏感细菌。

2、温和性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lysogenicbacteria

温和性噬菌体存在状态

1)游离具感染性的virion;

2)前噬菌体(prophage):

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

3)营养期噬菌体:

指导合成。

3、溶源性细菌特性

1)遗传性

2)自发裂解

3)诱发裂解:

双氧水、UV、X、等。

4)免疫性

5)复愈(消失溶源性)

6)溶源转变

溶源性菌株命名

四、噬菌体分离检查与防治

(一)分离检查(效价测定)

怎样证实有噬菌体存在:

宿主特异性;噬菌斑、液体培养变清等。

1、双层平板法

2、单层平板法

3、玻片快速法

效价(titre),噬菌斑形成单位(pfu)

(二)防治措施

1、消灭phage,杜绝其依赖生存条件。

2、选育和使用抗phage菌株。

3、菌种轮换使用。

4、药物防治:

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表面活性剂。

五、亚病毒

1、类病毒viroid:

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

2、拟病毒virusoids(类类病毒):

一类包括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RNA。

3、朊病毒prion,virino:

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性蛋白。

艾滋病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1年首先在USA发现,1983年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分离出一种virus证实为AIDS的病原,1986年WHO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专门侵犯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缺陷。

传播途径:

血液、母婴、体液

第二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了解不同微生物需要什么营养物,怎样吸收,起什么作用,如何为其配餐。

营养物:

必须得到的细胞结构成分,必须得到的能量储存物质。

营养:

把营养物从外界吸收至细胞内,复制出新细胞结构的过程。

1节:

营养物及其功能

一、细胞化学组成

整个生物界大体相同,主要是C、H、O、N(占干重90-97%),C(约50%),此外为各种无机元素,由这些元素再组成化合物。

其中C/N一般是5:

1。

1、水分和无机元素

含水70-90%(鲜重),无机元素(3-10%干重)依次为P、S、K、Mg、Ca、Fe、Zn、Mn等。

2、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维生素等

二、主要营养物及其功能

主要功能:

提供合成原生质和代谢产物原料;产生合成反应及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调节新陈代谢。

(一)碳源物质

定义:

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碳元素的营养源。

功能:

碳源、能源

微生物碳源谱:

(二)氮源物质

定义:

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功能:

氮源,一般不作能源。

微生物氮源谱:

氨基酸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

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

生理碱性、酸性、中性盐

(三)能源

化学能: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

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

光能

(四)生长因子

定义:

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种类:

维生素、AA、base、FA等。

作用:

辅酶或酶活化

来源:

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

浓度:

(五)无机盐

所需浓度在10-3-10-4M的元素为大量元素

所需浓度在10-6-10-8M为微量元素。

主要功能:

构成菌体成分;酶活性基组成或维持酶活性;调节渗透压、pH、Eh;化能自养微生物能源等。

无机元素来源与功能:

一些无机元素加入盐:

(六)水

存在状态:

游离态(溶媒)和结合态(结构组成)

生理作用:

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

2节:

微生物营养类型

依碳源不同:

异养型heterotrophs(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自养型autotrophs(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依能源不同:

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光反应产能)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s(物质氧化产能)

这样可将微生物分成四种营养类型

(插入)

其中,化能异养型又据利用有机物特性,分成腐生和寄生。

营养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不同生活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3节:

营养物吸收与代谢物分泌

营养物吸收至胞内被利用,代谢物分泌到胞外以免积累,这就是物质运输过程。

通透性与吸收是不同概念。

一般大分子:

先水解为小分子,再吸收。

脂溶性物质:

易透过

离子化合物:

弱快强慢(极性)

一、营养物吸收

1、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

依靠胞内外溶液浓度差,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代谢能,无特异性。

水、二氧化碳、氧气、甘油、乙醇等。

2、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有特异性。

载体蛋白(渗透酶)有底物特异性,是诱导产生的。

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

3、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

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机制。

逆浓度梯度运输,耗能,需载体蛋白,有特异性。

氨基酸、乳糖等糖类、钠、钙等无机离子。

亲和力改变←蛋白构象改变→耗能

上述3种方式中,被运输的溶质分子都不发生改变。

4、基团转位grouptranslocation

属主动运输,但溶质分子发生化学修饰-定向磷酸化。

主要依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PEP+HPr丙酮酸+P-HPr(EI)

糖+P-HPr糖-P+HPr(EII)

膜对大多数磷酸化合物具有高度的不渗透性。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脂肪酸等。

二、代谢物分泌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糖类、胞外酶、荚膜多糖等,由此可知,分泌与吸收不是同一机制。

4节:

培养基medium

选用各种营养物质,经人工配制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一、培养基类型

1、依来源不同:

合成、天然、半合成。

2、依状态不同:

固体、半固体、液体。

3、依功能不同:

选择、鉴别

二、选择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一)四个原则

1、目的明确

培养什么微生物,获得什么产物,用途

2、营养协调

恰当配比,尤其是C/N比(100/0.5-2)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pH,考虑区别,培养基调节能力。

采用磷酸缓冲液或假如碳酸钙,流加酸碱。

渗透压和水活度aw:

等渗适宜。

aw表示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含量。

微生物适宜生长的aw为0.6-0.998之间。

氧化还原电位Eh:

好氧微生物+0.1v以上;兼性厌氧+0.1v以上行好氧呼吸,+0.1v以下行发酵;厌氧微生物+0.1v以下生长。

4、经济节约

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简代繁等。

(二)四种方法

1、生态模拟

2、查阅文献

3、精心设计

4、实验比较

第三章:

微生物代谢

广义的代谢--生命体进行的一切化学反应。

代谢分为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复杂营养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简单小分子合成为复杂大分子(同化作用)

二者关系

初级和次级代谢

依据代谢产物在微生物中作用不同,又有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

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提供生长能量的一类代谢。

产物有小分子前体物、单体、多聚体等生命必需物质。

次级代谢:

某些微生物中并在一定生长时期出现的一类代谢。

产物有抗生素、酶抑制剂、毒素、甾体化合物等,与生命活动无关,不参与细胞结构,也不是酶活性必需,但对人类有用。

二者关系:

先初后次,初级形成期也是生长期,只有大量生长,才能积累产物。

1节:

微生物能量代谢

微生物对能量利用:

有机物化能异养菌

日光光能营养菌通用能源

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菌ATP

只有ATP和酰基辅酶A起偶联作用,其他高能化合物只作为〜P供体。

生物氧化过程分为:

脱氢、递氢、受氢三个阶段。

生物氧化功能:

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以下主要讲述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1]

教学教案录入:

admin    责任编辑:

admin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

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

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

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

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

如: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

确认吗?

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

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

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

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

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