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60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docx

古代汉语虚词总结

古代汉语

一、语法:

(一)词法

虚词:

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

1.虚词:

(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之代词:

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

相当于“我”:

幸来告语之

指事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

助词介词,连词:

“的”:

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

到(某地)去

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

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

问其主

代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

而观其辟人也

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

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

表示推测的语气:

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

增加反问的语气:

如之何其废之

表反问“难道”: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字本意:

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

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

(译作:

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

天下皆是也(这样的)

作指事代词:

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

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

陈涉者,羊城人也

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

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的话”:

不然者

表示疑问语气“呢”:

何以得擅许秦者?

放在句尾和“也”连用:

……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

所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所读者(所读的书)

所仰望而终身也

吾先子所畏也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所以”(所凭借的原因):

故今具道所以

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

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或曰……(有人说……)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

莫否定性不定代词:

天下莫不闻

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都有副词用法或(作状语,表不肯定):

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

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

莫(表否定):

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

焉都是合音词“于之”,“于是”

诸“之于”,“之乎”

焉“于之”,“于是”: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

在句尾:

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

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诸“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

有诸?

(有这件事吗?

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

孰:

指事,指人

何:

何事。

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

安:

指地方。

沛公安在(在哪)

回答问题步骤:

解释加点字

1)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

例:

之:

助词。

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以:

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

(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

以以介词用法为主:

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助词,译作“凭借”。

和“五十步”组成介宾

(名词+以+动词)构,作状语)

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

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

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

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

连接原因

为介词: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介宾动宾介宾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

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

“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

与介词(两者间不并列):

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

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

于:

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

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

乎介词:

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

以吾一日长乎而(“于”)

吾尝疑乎是。

(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语气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疑问句)

 

(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而连词:

并列:

美而艳

偏正:

楚晨压晋军而阵

连接主谓:

假令晏子而死

人而无信

代词: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作主语)(作定语)

则连词顺承:

闻言则大愧

并列:

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

(就)

转折:

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

欲速则不达

假设:

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

谏而不入,则子继之

条件: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

副词:

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此则XX楼之大观也(就是)

然——连词,“然而”:

然X亡

(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表X围:

俱、皆、悉

表否定:

不、无

弗:

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5)语气词

表判断——也,矣;邪

表疑问——耶

表感叹——哉

表否定——莫,不,弗,无

弗:

“不+之”晋人弗许(不许他)

 

2.实词

(1)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工具)

一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

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

云朵响应(像云一样)

其后楚日以消(一天天的)

(2)动词的特殊意义

①被动有标志(“于、见、为、被”是标志):

伤于矢(被箭射伤)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人杀了)

无标志:

如姬最幸(最被宠幸)

自子厚之斥(自从X子厚被贬斥)

窃钩者诛(被杀),窃国者侯(被封侯),

②使动求也退,故进之(求很谦让,所以使他进)

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喝酒)

朝饥谁饱(早晨饿了,谁使你饱)

走芝卯(使芝卯逃跑)

王辟左右(王让左右避开)

③其它动宾关系而誓之曰…(向他发誓说…)

邴夏御齐侯(邴夏为齐侯赶车)

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指着项羽对王翳说:

“这是项王”)

④宾补不分死名于首阳山(作宾语)(在首阳山上为名而死)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A.一般动词:

皆肘之(都用肘去推他)肘: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译作用肘推

今京不度:

符合制度

衣冠而见之:

穿好衣服,戴好冠

B.使动(让“宾语”成为“名词”那样的人或物):

尔欲X王我乎?

(你想使我变成X王吗?

哀公臣仲尼(哀公使孔子成为臣下)生死而肉骨:

让死而生,让白骨长肉

C.意动:

吾闻而药之也(把…当成药)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A.一般动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有很多客人)

主之所贱(主人所看不起的)

B.使动:

以愚黔首(使百姓变得愚笨)

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

C.意动: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鲁国变小了)

伯夷丑周(认为周朝丑陋)

(3)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后面带宾语,活用为动词)

虽四三皇而六五帝(三皇变成了四个,五帝变成了六个)

二三其德(数次改变自己的品德)

一天下

(二)句法

1.词序(宾语的位置)

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欺谁)

吾实不才,又谁敢怨?

(敢怨谁)

沛公安在?

(在安,在哪里)

王者孰为(为孰,为谁)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前置

许子奚为不自识?

(为什么)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和谁)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的标志——“不,无,莫”

居则曰:

“不吾知也”(不知道我)

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③用“之”、“是”复指宾语,“之”、“是”和宾语一起前置

唯余马首是瞻(只看我的马首)

“是”复指“余马首”

父母惟其疾之忧(只担心他的病)

“之”复指“其疾”

子是之学(之复指是)姜氏何厌之有先君之好是继

2.省略

(1)动词(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主语省略

对话中可省承前省:

我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

(古今一致)蒙后省:

没赶上车,所以我迟到了

(3)介词宾语的省略

子厚与(之)设方计(子厚给他想办法)

必以(之)分人(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

(4)兼语省略

子产使(人)坏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使纳)(于之)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之)滋蔓

3.一些固定结构

(1)“如…何”拿…怎么办?

对…怎么办

“奈…何”

“若…何”

例:

奈之何奈君何如宋王何

(2)“何以…为”为什么…?

“何…为”

例:

何辞为(为什么要告辞?

)何哭为?

何以兵为(为什么要动武呢?

(3)“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有以…”(有可以用来…)

例:

无以为报吾必有以重报无以为江河

(4)“不亦…乎?

”反问句不也是…吗?

该不会难道不是…吗?

“得无…乎?

“无乃…乎?

例:

不亦乐乎?

(5)孰与:

表比较

例:

(项羽)孰与君少长:

项羽和你比谁大谁小

 

二、词汇

(一)构词法(古今的不同)——古今汉语构词法的不同

古:

单音词为主

今:

双音词为主

例:

1.地方千里(地:

地方;方:

方圆)

2.鞠躬(鞠:

弯曲;躬:

身体)

3.虽然(虽:

虽然;然:

这样)

4.是矣(是:

因为;矣:

这样)

5.衣裳(衣:

上衣;裳:

下衣)

6.与时消息(消:

时间;息:

增长、消亡)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叔古:

排行老三;“九月叔苴”(捡拾)

今:

叔叔

季:

“此季世也”(这是最末的世代了)

行李:

使者(使吏使理行李)

党:

乡党亲族

劝:

鼓励

让:

“公使让之”(责备)

抢:

“以头抢地”(碰撞)

再:

“三年再会”(三年里见了两次)

毙:

扑倒;倒地

扫除:

打扫道路

瓦:

女儿(弄瓦之喜)

是亦圣人也:

是:

代词,这。

也:

表判断句,是

功劳:

功:

强调结果。

劳:

做了,但不一定有结果。

(三)基本意思的改变

足:

小腿

股:

大腿

涕:

眼泪

脸:

颧骨那一块儿

走:

亡:

逃亡

氓:

居无定所的人

牺牲:

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

(四)义项的增加或减少

1.增加:

被:

“被子”被动含义

齿:

门牙“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所有的牙

信:

“诚实”书信

掉:

摇动,转动(“尾大不掉”尾巴大,摇不动)从上到下的运动

2.减少:

田土地:

“而分宋魏之田”

种田:

“田之”名词:

田地

打猎:

“焚林而田”

坟坟头

水边的高地所有高出来的名词:

坟头

大:

“坟首”(大脑袋)

树:

种植名词:

树木

穷:

走投无路“穷则独善其身”贫穷

(五)词义的确定

本义:

造字之初的意思

引申义:

后来发展出的意思

假借义:

见下面“六书”中“假借”(和字形毫无关系)

三、文字(主要要掌握汉字的表意法)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

“六书”象形(独体字):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抓特点。

日,月,羊,牛,草

(汉字的造字法)指事:

X,亦,高

会意(会合两个都表意的字,单独哪部分都不发音,会合意思):

休,杳,旦

形声(一半形,一半声):

江,河,湖,海

转注:

假借:

亦腋,其箕,之(原表示庄稼向外长)

而、尔、耳(尔:

本无其字,按声音借“你”来用)

(注):

形声字:

不能用现代音考究,古今音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

入声字,普通话已没有了(p、t、k结尾的字)

 

复习重点:

可以参考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二册,每个单元后面的常用词,及语法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