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87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讲解员细心的提示下,参观者才恍然大悟,并纷纷感叹现代科技的唯美与奇妙。

B.台上的主持人说: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更为蹊跷的是,整条街道上鸦雀无声,寂静异常。

D.以荷花装饰微山县体育馆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庄子》四部作品。

B.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C.《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文章汪洋态意,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D.文中“庄子”的“子”,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或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常令我们凝神①屏息,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②闲熟的技法中更显得________(别有情韵抑扬顿挫)。

文学家们又常将自己的个性隐(nì)在自然景物中,所以即使相同的景色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同样观山,有昏暗陡峭、不见③曦月的“重岩(dié)嶂”,有生机盎然的“负势竞上”,有让“经(lún)世务者”放下名利的奇峰幽谷;同样看水,或沿溯阻绝,或回清倒影,或清流见底,或泠泠作响;同样是林木,时而青翠交映,时而在昼④幽昏,时而林寒涧肃;同样猿鸣,有的听起来凄然,有的听来悦耳……在________(眼花缭乱异彩纷呈)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中的劳神,沉迷自然里的变幻。

3.给加点字注音。

(1)沿溯(____)       

(2)泠泠作响(____)

4.根据文段括号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隐(nì)(____)   

(2)重岩(dié)(____)嶂

(3)经(lún)(____)

5.文段画线四个词语中,只有两处拼写正确,请改正错误的两处。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

6.在文中横线处依次选填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别有情韵 眼花缭乱

B.抑扬顿挫 异彩纷呈

C.别有情韵 异彩纷呈

D.抑扬顿挫 眼花缭乱

三、现代文阅读

传递

王继怀

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念高一。

那时候,我们村没有通公路,从学校回趟家,先要坐车到乡里,然后再走30多里山路回家。

念高中那段日子,我一般是要等到放寒暑假才回家的。

那是11月底,因为我要回家取钱,不得不中途回趟家。

那天上午上完四节课,我就往家里赶,车子到乡里时已是下午5点钟了。

②由于没伴,下车后我只好一个人快步往家里赶。

那天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

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挨一座。

我在寂静的深山里走着,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在心里背课文。

在荒山野岭中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就走了二十多里山路。

③因为是冬天,天黑得也格外地快,走着走着光亮一点一点地收起,天色暗下来了。

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

那时,我身无分文,也没有手电筒,为了赶上回乡里的那趟班车,中午没有吃饭,走了这么远的路,很疲累,也很饿,两条腿又酸又麻,有点走不动了。

我有点胆怯,有点着急,山里不时传来猫头鹰诡异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

突然,一只黄鼠狼从我跟前闪过,吓出我一身冷汗。

④夜深人静雪纷飘。

当我走到一个离家里还有六七里路的山坳坳时,看到了不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我力量,我突然想去那户人家讨点东西吃,立刻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也有劲了,快步往那户人家走去……

⑤快走到屋前时,我又犹豫了。

我想,这户人家不认识自己,凭什么会给一个陌生人东西吃?

⑥走到那户人家门前,门是关着的。

站在门前,静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敲响了那扇门。

⑦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

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她身后。

⑧“我可以到您家……喝……碗水吗?

”我满脸通红,甚至红到脖子上。

⑨“行啊,元宝,给这位哥哥倒碗水。

”老奶奶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说,让他的孙子去给我倒水。

⑩听到喊声的孙子,抬头瞥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

“好咧!

奶奶。

”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

我接过碗,把水喝了。

⑪“后生,你要去哪里?

”老奶奶问,她看出我还不想走。

⑫“我是山羊溪的,在县城读高中,要回家去取生活费。

⑬“妈,他是不是太饿了,我们给碗饭他吃吧?

”中年妇女在老奶奶耳边轻声说道。

⑭“你没呷饭吧,要不到我屋里呷碗饭。

”老奶奶立刻领悟到,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⑮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茶屋。

茶屋里摆设很简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

山里人的茶屋既是饭厅也是客厅,山里人来了客或一家人吃饭聊天都在这里。

老奶奶让我坐在茶屋的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露出红红的炭火。

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

这时,中年妇女从菜橱里端来一碗干红辣椒炒的腊肉,给我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并一个劲地说读书人挺辛苦,要我多吃点。

那天晚上,可能是我太累太饿的缘故,一大碗腊肉和满满的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

当吃完最后一口饭时,猛然意识到怎么一下就把别人的菜全部吃完了?

想到这里,脸“轰”的一下又红了。

旁边站着的中年妇女还要去给我盛饭,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道谢。

⑯吃完饭后,好心的主人给我弄来杉木皮火把,要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

从那户人家出来,尽管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冷冽,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我对那户人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⑰回家后,我将这事告诉了父母。

我不识字的老实巴交的做农民的父母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父亲只说要我记住这户人家,要记住别人的恩情。

母亲要我像那天那样有勇气,不要被害羞犹豫耽误了自己。

⑱时光流逝,年复一年。

后来我和哥哥、妹妹都相继大学毕业离开了那个小山村,都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顿饭和父母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⑲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山里那户人家了,但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年,我都要去山里那户人家问候走走,或带点城里的礼物。

我也牢记要去帮助别人,在街上,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我总要给他们一些零钱,有时也知道有些是职业乞讨,甚至被朋友批判过多次,但我却依然如故。

⑳有一次,在火车站给一位失窃了所有财物的年轻人一百元作为车费,那青年执意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给我寄来了一百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㉑在给青年的回信中,我把山里的故事告诉了他。

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12有4日)

7.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我”的心理

孤身一人在深山行走

(1)

看到有灯光的人家

(2)

发现自己把人家的菜全吃掉

羞愧,感激

告别山里人家,被主人儿子相送

(3)

给帮助过的青年回信

(4)

8.第②③段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环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1)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

(指出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

(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10.有人说,故事到第⑱段就可以,后面的内容可以去掉,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

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

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

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

因为当时有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

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说:

“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

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

她说了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这个反差太大了!

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

“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

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

“你请进来坐一会儿。

”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

“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

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

“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

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

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兴兴然漫步校园,看到天上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值得我一生铭记。

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选自2017年第11期《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1.文章开篇作者从被人们看成“荒漠”的文革写起有何作用?

12.作者的语文老师是怎么样阐释“语文”的?

13.作者去找老师时是“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而离开时是“兴兴然漫步校园,看到天上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值得我一生铭记”,你怎样理解这种心理的变化?

14.“有才气”应该是值得骄傲的事,可是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呢?

请谈谈老师对作者说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四、句子默写

15.默写

(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

(《归园田居》)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

(《卖炭翁》)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

(4)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

(5)文中描写山中秋冬之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全,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6.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7.请选择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待君久不至/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公欣然曰/怡然自得。

C.白雪纷纷何所似/水何澹澹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18.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谢太傅塞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笑”是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乐”说明他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C.“待君久不至”这一句,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尊敬,又回答了自己父亲不在的原因。

D.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无礼,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

六、诗歌鉴赏

19.古诗文阅读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①殷勤为探看。

浣溪沙

[南唐]李璟②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

①青鸟:

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②李璟: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两首诗词都借“落花”、“青鸟”等意象托物寓怀,认真品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李商隐诗中的“青鸟”和李璟词中的“青鸟”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

(2)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词通过“花”分别传达了什么情感?

七、名著阅读

20.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祥子看着自己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会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而绝非白日梦。

祥子的梦想是___________,他的梦想第一次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海水层,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

潜艇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在水中黑暗的地方,可以指示我们回到潜艇上去。

海底岩石上铺着最美丽的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我首先就被这种特有的景象怔住了。

这段文字节选自凡尔纳的小说《___________》,文中的“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1.语言综合运用。

九年级某班以“正确使用手机,选择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校园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的内容,请概括你读到的2条信息。

用 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拥有手机量

63%

97%

82%

玩游戏、看视频

84%

96%

77%

用于学习

11%

7%

15%

(2)班级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

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两条理由。

九、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

用心感悟,你会发现生命中许多邂逅都有意义,让你觉得人性的光彩、生命的斑斓。

那些邂逅或许使你沉思,或许给你温暖,或许令你幡然醒悟,或许让你信心倍增……

请以“邂逅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补充完整题目;②内容充实,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