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042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

4.3断电延时型星角降压启动能耗制动控制使用PLC控制 20

第五章PLC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2

5.1PLC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22

5.2PLC的前景 22

参考文献 27

摘要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启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而PLC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最便捷的工具,因此PLC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直以来,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广泛、可靠的控制应用。

PLC主要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个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当前自动化工业企业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PLC不断地采用新技术以及增强系统的开放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PLC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融为一体,成为实现单机、车间、工厂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组合灵活、编程简单、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控制功能由简单的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发展为复杂的连续控制和过程控制,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三大技术支柱。

特别是在机器人、CAD/CAM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的技术领域有:

顺序控制、过程控制、位置控制、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等。

把PC中的技术,如视窗操作系统和网络等向PLC领域融合、渗透和集成的技术称为PLC的商业技术。

近年来PC在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如用计算机的CNC和DCS等),把PC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技术用于PLC中,集成起来,目的是嵌入应用,是软控制器,能实现实时延伸,它只用廉价的芯片组就可进行浮点运算。

关键词:

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2.控制;

3.自动化;

4.发展;

5.应用;

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1.1定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又称PLC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87年颁布了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三稿。

在草案中对可编程控制器定义如下: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1.2PLC的产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1.3PLC的组成及分类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

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分类:

1、小型PLC

小型PLC的I/O点数一般在128点以下,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整个硬件融为一体,除了开关量I/O以外,还可以连接模拟量I/O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功能模块。

它能执行包括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联网以及各种应用指令。

2、中型PLC

中型PLC采用模块化结构,其I/O点数一般在256~1024点之间。

I/O的处理方式除了采用一般PLC通用的扫描处理方式外,还能采用直接处理方式,即在扫描用户程序的过程中,直接读输入,刷新输出。

它能联接各种特殊功能模块,通讯联网功能更强,指令系统更丰富,内存容量更大,扫描速度更快。

3、大型PLC

一般I/O点数在1024点以上的称为大型PLC。

大型PLC的软、硬件功能极强。

具有极强的自诊断功能。

通讯联网功能强,有各种通讯联网的模块,可以构成三级通讯网,实现工厂生产管理自动化。

大型PLC还可以采用三CPU构成表决式系统,使机器的可靠性更高。

1.4PLC的工作原理

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1)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

(2)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

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

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

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

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

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

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

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这两段程序执行的结果完全一样,但在PLC中执行的过程却不一样。

程序1只用一次扫描周期,就可完成对%M4的刷新;

程序2要用四次扫描周期,才能完成对%M4的刷新。

这两个例子说明: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

另外,也可以看到:

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

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如下图所示,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它是一种图形语言,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左右的竖线称为左右母线。

PLC的I/O响应时间

为了增强PLC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靠性,PLC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

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PLC得I/O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满的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

所谓I/O响应时间指从PLC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

其最短的I/O响应时间与最长的I/O响应时间。

1.5PLC的编程

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

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

系统软件由PLC厂家提供并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预。

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

标准语言梯形图语言是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梯形图中接点(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接点可以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接点或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等的状态。

梯形图中的接点可以任意串、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做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

PLC是按循环扫描事件,沿梯形图先后顺序执行,在同一扫描周期中的结果留在输出状态暂存器中所以输出点的值在用户程序中可以当做条件使用。

1、认识梯形图和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符号的区别:

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的元件符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为了区别它们,在有关符号边上标注如KM、KA、KT等以示不同的器件,但其触头的数量是受到限制。

而PLC梯形图中,也有常开、常闭触点,在其边上同样可标注X、Y、M、S、T、C以示不同的软器件。

它最大的优点是:

同一标记的触点在不同的梯级中,可以反复的出现。

而继电器则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而线圈的使用是相同的,即不同的线圈只能出现一次。

2、编程元件的分类:

编程元件分为八大类,X为输入继电器、Y为输出继电器、M为辅助继电器、S为状态继电器、T为定时器、C为计数器、D为数据寄存器和指针(P、I、N)。

关于各类元件的功用,各种版本的PLC书籍均有介绍,故在此不介绍,但一定要清楚各类元件的功能。

3、编程元件的指令由二部分组成:

如LD(功能含意)X000(元件地址),即LDX000,LDIY000......

4、熟识PLC基本指令:

LD(取)、LDI(取反)、OUT(输出)指令;

LD(取)、LDI(取反)以电工的说法前者是常开、后者为常闭。

这二条指令最常用于每条电路的第一个触点(即左母线第一个触点),当然它也可能在电路块与其它并联中的第一个触点中出现。

第二章PLC的现状

2.1PLC的来源

1、在制造工业(以改变几何形状和机械性能为特征)和过程工业(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为特征)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使得电气控制功能实现的程序化,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名字叫ProgrammableController(PC)。

2、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生,PC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概念和内涵也不断扩展。

3、上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或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美国A-B公司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并将“PLC”作为其产品的注册商标。

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4、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5、近年,工业计算机技术(IPC)和现场总线技术(FCS)发展迅速,挤占了一部分PLC市场,PLC增长速度出现渐缓的趋势,但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6、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

2.2典型的PLC产品

1、国外

施耐德公司,Quantum、Premium、Momentum等;

罗克韦尔(A-B公司),SLC、MicroLogix、ControlLogix等;

西门子公司,SIMATICS7-400/300/200系列;

GE公司,日本欧姆龙、三菱、富士、松下等。

2、国内

PLC生产厂约30家,但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还有一部分是以仿制、来件组装或“贴牌”方式生产。

2.3PLC在我国的应用

虽然我国在PLC生产方面非常弱,但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近年来每年约新投入10万台套PLC产品,年销售额30亿人民币,应用的行业也很广。

在我国,一般按I/O点数将PLC分为以下级别(但不绝对,国外分类有些区别):

微型:

32I/O

小型:

256I/O

中型:

1024I/O

大型:

4096I/O

巨型:

8192I/O

在我国应用的PLC系统中,I/O64点以下PLC销售额占整个PLC的47%,64点~256点的占31%,合计占整个PLC销售额的78%。

在我国应用的PLC,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的品牌,呈现八国联军的态势,但从行业上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大中型集控系统采用欧美PLC居多,小型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单体自动化及OEM产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

欧美PLC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PLC在灵活性和价位方面占优势。

我国的PLC供应渠道,主要有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OEM用户、最终用户。

其中,大部分PLC是通过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达到最终用户的。

2.4PLC发展的重点

1、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PLC制造商纷纷通过收购或联合软件企业、或发展软件产业,大大提高了其软件水平,多数PLC品牌拥有与之相应的开发平台和组态软件,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同时,为用户的开发和维护降低了成本,使更易形成人机友好的控制系统,目前,PLC+网络+IPC+CRT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2、网络通讯能力大大加强

PLC厂家在原来CPU模板上提供物理层RS232/422/485接口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各种通讯接口,而且提供完整的通讯网络。

由于近来数据通讯技术发展很快,用户对开放性要求很强烈,现场总线技术及以太网技术也同步发展。

如罗克韦尔A-B公司主推的三层网络结构体系,即EtherNet、ControlNet、DeviceNet,西门子公司在Profibus-DP及Profibus-FMS网络等。

3、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大大发展

PLC在发展过程中,各PLC制造商为了垄断和扩大各自市场,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各自发展自己的标准,兼容性很差,这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并增加了维护成本。

开放是发展的趋势,这已被各厂商所认识,形成了长时期妥协与竞争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还在继续。

开放的进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

1)IEC形成了现场总线标准,这一标准包含8种标准,虽然有人说,多种标准就是没有标准,但必竟是一个经过困难的争论与妥协的成果。

标准推出后,各厂商纷纷将自己的产品适应这些标准,或者开发与之相应的新产品。

2)IEC制订了基于Windows的编程语言标准IEC61131-3,它规定了指令表(IL)、梯形图(LD)、顺序功能图(SFC)、功能块图(FBD)、结构化文本(ST)五种编程语言。

这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装置在高层次上走向开放性的标准化文件。

虽然PLC开发上各工具仍不兼容,但基于这些标准的开发系统,使用户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较方便地适不同品牌的产品。

3)OPC基金会推出了OPC(OLEforProcessControl)标准,这进一步增强了软硬件的互操作性,通过OPC一致性测试的产品,可以实现方便的和无缝隙数据交换。

目前,多数PLC软件产品和相当一部分仪表、执行机构及其它设备具有了OPC功能。

OPC与现场总线技术的结合,是未来控制系统向FCS技术发展的趋势。

4、PLC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PLC的网络能力、模拟量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内存、复杂运算能力均大大增强,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的应用,而越来越应用于过程控制方面,有人统计,除石化过程等个别领域,PLC均有成功能应用,PLC在相当多的应用取代了昂贵的DCS,从而使原来PLC(顺序控制)+DCS(过程控制)的模式变成PLC+IPC模式。

5、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对PLC有重要影响。

以太网应用非常广泛,与工业网络相比,其成本非常低,为此,人们致力于将以太网引进控制领域。

目前的挑战在于1)硬件上如合适应工业恶劣环境;

2)通讯机制如何提高其可靠。

以太网能否顺利进入工控领域,还存在争论。

但以太网在工控系统的应用却日益增多,适应这一过程,各PLC厂商纷纷推出适应以太网的产品或中间产品

第三章PLC技术的应用

3.1PLC工业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分散安装在生产现场的各单机设备上,虽然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但PLC是专门为工业生产环境而设计的控制装置,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多层次抗干扰和精选元件措施,故具有较强的适应恶劣工业环境的能力、运行稳定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因此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使用。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

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

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

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

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

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

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

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

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

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

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

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

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

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

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3.2PLC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工作环境和抗干扰

温度

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

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

如果周围环境超过55℃,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

湿度

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

震动

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

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空气

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

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电源

PLC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