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7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docx

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是有继承有创新,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整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有机化学基础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Ⅰ卷客观题主要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选择题9、11、13、14题相对简单,10、12题属中等难度,15题题图结合,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

化学必做题10个题,涉及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思想方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电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一个题一个主题思想,多面设点,每一空、每一选项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试题分析

第9题以氧元素为主线,涉及到核素、同分异构体概念,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NA的计算等

9.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

和1.12L

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第10题,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为主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到了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反应热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盖斯定律的应用、焓变的影响因素等

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不同

第11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第12题,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CO3溶液除去

第13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以Si、Na、C、N、Cl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且以他们为载体考查了酸碱反应理论、大气污染等。

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溶液反应

B.

组成元素相同,与

反应产物也相同

C.

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第14题,实验的基本操作

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检测某溶液是否含有

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

溶液和稀盐酸

第15题,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概念和原理

15.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

点变到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

乘积相等

D.

分别在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第28题以硫—碘循环为素材,以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解答)实际问题为主题,涉及到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原电池原理、盖斯定律等核心知识,兼顾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和应用、简单化学计算、读图、推理等,主干突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第29、30题具有同样的特点。

在选考模块的考查中,也同样突出选考内容的主干知识。

28.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

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1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

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

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候溶液中水

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b.CuSO4c.Na2SO4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2(g)+O2(g)=2H2O

(1)△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28题以“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为情境,29题以“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情境;30题以“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

,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为情境,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并且第28、29、30题,试题设问新、情境新、强调学以致用,有利于引导学生跳出题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教学

反思一关注教材

一、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的价值,提高教学效益

(1)教材为考试提供具体考点支持,是命题的原始素材

(2)教材为考试提供学科方法支持——教材的编排思想及所蕴含的学习方法是命题的方向

①元素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分类思想、氧化还原理论(化合价变化)为线索研究元素性质

②强调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

如: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建立(必修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必修二);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建立(化学反应原理);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于滴定)。

(3)提供实验探究的具体案例,培养探究意识和思想,训练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反思二关注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点

试题使用新情境、新素材,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公平、公正。

第28题以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的陌生情境,考查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熟悉的问题,充分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第29题以金属防腐原理和方法这一熟悉的素材为背景,但是考查角度却是铝的阳极氧化,需要在题目中整合足够的信息才能解答;第30题以聚铁的工业制备为情境,考实验内容、仪器装置、实验方法,将实际生产和实验室操作联系在一起。

第31题着眼材料,第32题涉及碳纳米管,第33题涉及合成药物,更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考查。

因此,试题使用的都是新素材,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公平、公正。

但是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点是命题素材的重点、热点,我们应高度重视。

鲁科、人教、苏教三版《化学反应原理》素材交集点

简易量热装置;铅蓄电池的原理;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测定反应速率的装置;

高炉炼铁中的平衡问题;非传统形式的水解的应用(TiCl4、SnCl2的水解);溶洞素材(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溶解平衡问题);中和滴定曲线。

反思三关注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复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应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复习,这也是社会发展对化学人才的要求。

试题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比例增加和实验试题命制的尝试两方面。

化学总分78分,涉及实验的问题共26分,约占化学总分的33.3%,比去年的29.5%有所增加,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学科和新课程理念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们应关注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复习。

刘建文的《专题整合,帮助学生克服对高考实验题的畏难情绪》会给我们的实验复习提供一些新思路。

反思四考题的“化学味”更浓

必考内容试题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元素化合物的考查。

同时也更注重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在整体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指向能体现化学科学本质的主干知识,指向化学科学素养的考查,也就是考题的“化学味”更浓。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一门学科,修凤艳老师的课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无疑也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反思五关注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种能力要求

  今年的考题全面考查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涵盖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注重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以上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

试卷中所有试题都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对考生来讲无疑增大了陌生度,但试题的起点高、落点低,在陌生的环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景下采用新颖的设问,强化了对信息加工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比分析

纵向看近4年考题,Ⅰ卷7个选择题中,有4个在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范围上已基本常态化,2010年高考更侧重元素化合物的考查:

11题: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2题: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14题:

化学反应;15题:

图表数据定量分析;9、10、13三个题则属于机动型—主要集中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部分的考查。

考查目标一: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07年第13题)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08年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09年第11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0年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对比分析

1.共同点:

①都是以“元素”为载体,紧紧围绕周期表展开,力求多点考查;

②重在体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面上着重考查周期表的结构,性质比较考查周期或主族递变规律,具体元素性质的考查则在前3周期。

2.不同点:

①07年考查了元素性质(以共价化合物为载体)、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结构;

②08年考查对象较具体,重在考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4个选项涉及了第Ⅰ、Ⅳ、Ⅴ、Ⅵ四个主族,具体到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判断

③09年则以“元素”为依托,重在体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表和律”的应用综合性更强;

④10年考查对离子键作用的理解,卤化氢热稳定性、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含氧酸的酸性问题;

⑤相比较而言,08、10年集中在“点”上考查,而07、09两年则倾向于“面”上考查。

反思: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的方向,应以“元素”为载体,围绕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展开,体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表和律”的综合应用。

考查目标二: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07年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08年第12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09年第12题)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10年第12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CO3溶液除去

对比分析

1.共同点:

⑴4年都涉及到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酯(油脂)、石油相关(如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物质;

⑵4年都涉及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性质):

07年取代反应(C选项变相涉及加成反应)

08年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

09年氧化反应(其中A选项变相涉及取代反应)

10年取代反应(其中A选项变相涉及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⑶07、08、10三年涉及到了乙烯和有机物成键特点;

⑷08、09、10三年涉及到“碳氢化合物”的概念、物质制取(分离)方法和有机物褪色问题;

⑸凡是涉及到的物质、反应和性质(用途)都源自教材。

2.不同点

⑴尽管都涉及了某些物质、反应类型、成键特点、碳氢化合物等,但考查方式和落脚点有不同的侧重;

⑵09年涉及到了:

萃取、有机物的鉴别。

反思:

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注重课本,不要随意加深教学要求。

从生活、生产角度认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酯(油脂)、煤、石油相关物质(如石油气、汽油、柴油)。

考查目标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Ⅰ卷选择题:

(07年第14题)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

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08年第14题)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催化剂高温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09年第14题)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10年第14题)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不同

(二)Ⅱ卷非选择题:

(07年第28题)⑴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SO2和1.0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09年第28题)⑴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氨气,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10年第28题)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

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

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候溶液中水

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b.CuSO4c.Na2SO4d.NaHSO3

对比分析

1.共同点:

⑴第14题已固定为与、速率、平衡相关、能够融合其它知识点的题型;

⑵第14题07、08、09三年都有“分式”形态呈现;10年侧重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考查;

⑶《考试说明》中的第⑷条,“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定会考查: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08年在该题考查,07年在第Ⅱ卷28题⑴,09年虽未涉及平衡常数,却重点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0年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⑷08、09两年虽未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但却都涉及到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08年29题⑶:

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mol·L-1。

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

(已知:

10-5.60=2.5×10-6)

09年28题⑷:

在25℃下,将a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

Kb=。

2.不同点:

⑴07年嵌入了SO2与Cl2的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离子浓度关系(电荷守恒);

⑵08、09、10三年则融合了与焓变的关系、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⑶09年14题主要考查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相对而言该题难度有所提升——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前提,同时还考查了反应速率表达式;

⑷需要说明的是,08年尽管28题没有涉及化学平衡,但就整份试卷来看,涉及各类平衡的问题多达4处,共13分:

Ⅰ卷中的14、15小题(8分),Ⅱ卷29题⑶、⑷(5分),分值还是比较高的。

10年28题

(2)(3)两问专门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问题。

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应用、基本计算是考查的热点。

考查目标四:

(定量或定性)数据分析型

(07年第15题)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

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B.0.08000C.0.1200D.0.2400

(08年第15题)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

BaSO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

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09年第15题)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10年第15题)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

点变到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

乘积相等

D.

分别在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对比分析

1.共同点:

⑴4年都涉及对数据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处理,找出数据(或坐标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⑵08、09、10三年都涉及图像,重在考查对图像的分析处理(读图)能力—坐标点所表达的涵义;

⑶该题型重在考查综合能力,如分析(比较)、理解(转换)、计算等。

2.不同点:

⑴虽为固定题型,但涉及面较广,只能说是形式上的“常态化”,就内容考查应当属于灵活型;

⑵07年遵循反应(氧化还原、中和)规律,寻找定量关系,是第一年自主命题,处于探讨阶段;

⑶08、09、10三年则重在考查图解能力:

08年考查的是溶度积(涉及溶解平衡,与溶解度曲线有着非常相似之处),09、年考查的要素则相对较多——强(弱)酸的稀释、溶液导电性、离子积常数等(其中涉及电离平衡),10年考查的要素也相对较多——离子积常数Ksp、KW、饱和溶液等。

反思:

对图像的分析处理(读图)能力(坐标点所表达的涵义)是考查的热点,重在考查综合能力,如分析(比较)、理解(转换)、计算等。

从知识的角度,溶度积、强(弱)酸的稀释、溶液导电性、离子积常数Ksp、KW、饱和溶液等都是考查的对象。

考查目标五:

机动型(综合型或灵活型)考题

这类题目的功能是“查缺补漏”。

考查形式一:

第10题模型

【07年第10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C.NaHCO3溶液D.NaH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