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981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docx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附答案

2018年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模考试题

(一)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

综合课模考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通过封建君主“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使封建经济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并在过渡中产生带有浓厚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的法的作用是(        )

A.规范作用            B.指引作用            C.社会作用            D.强制作用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

“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

(        )

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

4.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是(        )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规范性法律文件

5.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国际法包括国际条约

B.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并不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D.我国缔结、加入或者承认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

6.黄某是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

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法律监督

7.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        )

A.最高人民法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8.纪某与夏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

据此,产生纪某与夏某夫妻关系的事实属于(        )

A.法律事件                B.单一的法律事实

C.事实构成                D.事实关系

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不诉免责(        )

A.仅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

B.不适用于犯罪行为

C.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也适用于大多数犯罪行为

D.一般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也适用于某些犯罪行为

10.法治的终极性的目的价值是(        )

A.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            D.遵循权力制约原则

11.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2.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不包括(        )

A.表现形式                B.意志属性

C.社会目标                D.实施方式

13.守法的最低状态是(        )

A.不违法犯罪

B.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C.在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方面都符合法的精神要求

D.守法主体以法的主人的姿态自觉、积极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14.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

C.国务院            D.国务院或其部委

1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        )

A.宪法                B.选举法

C.全国人大组织法                D.立法法

16.将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        )

A.法国《人权宣言》                    B.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

C.日本1946年“和平宪法”            D.法国1791年宪法

17.宪法修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年份是

(        )

A.1988年            B.1993年            C.1999年            D.2000年

18.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        )

A.成文宪法和协定宪法            B.不成文宪法和民定宪法

C.成文宪法和民定宪法            D.不成文宪法和刚性宪法

19.在现代各国,制宪权的主体是(        )

A.君主                B.国民

C.制宪机关                D.一般国会或民意机关

20.法国采用的宪法解释体制是(        )

A.由立法机关解释                B.由司法机关解释

C.由宪法法院解释                D.由宪法委员会解释

21.以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加拿大            D.德国

2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请解释宪法:

(一)中央或地方机关,于其行使职权,适用法律与命令发生有抵触宪法之疑义者;

(二)人民、法人或政党于其宪法上所保障之权利,遭受不法侵害,经依法定程序提起诉讼,对于确定终局裁判所适用之法律或命令发生有抵触宪法之疑义者。

这个条文确定的违宪审查方式是(        )

A.第一项为抽象审查,第二项为具体审查

B.第一项为具体审查,第二项为抽象审查

C.第一、二项均为抽象审查

D.第一、二项均为具体审查

23.有权改变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直辖市人大            D.直辖市人大常委    会

24.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效力最高的是(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25.宪法的核心是(        )

A.国家权力制约人民权利        B.人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C.保证国家权力的行使        D.建立有限政府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在选举北京市人大代表时,主持会议的主体是(        )

A.海淀区人大主席团        B.海淀区人大常委会

C.海淀区选举委员会        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28.对外不是一个国际法主体的是(        )

A.单一制国家        B.邦联制国家

C.联邦制国家        D.君合国

29.有权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作出增减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30.下列关于受庇护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庇护权只给予提出避难申请的外国人

B.外国人提出避难申请,必须出于政治原因

C.中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避难申请必须同意

D.被给予受庇护权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驱逐

31.根据现行宪法,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

32.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负责的对象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33.国家副主席缺位时,应(        )

A.由全国人大补选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补选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D.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人选

34.实行个人负责制的机关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35.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无权(        )

A.决定山东省副省长的个别任免

B.决定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代理人选

C.批准任免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批准任免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36.担任法官必须是(        )

A.年满18周岁的具有选举权利的中国公民

B.年满20周岁的具有选举权利的中国公民

C.年满22周岁的具有选举权利的中国公民

D.年满23周岁的具有选举权利的中国公民

37.“刑律统类”这一法典编篆体例最早出现于(        )

A.唐高宗            B.唐玄宗            C.唐宣宗            D.宋太祖

38.《大统式》制定于(        )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39.实行鞠言献分司制的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40.监察机构定型于(        )

A.秦代B.汉代                C.唐代D.明代

41.明朝掌复核驳正的机关是(        )

A.刑部B.大理寺            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

42.开始依据“赦死从流”原则,将流刑列为法定刑,并划分等级的时期是(        )

A.秦朝    B.两汉                C.三国    D.南北朝

43.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的增删修改的通过人数要求是(        )

A.经参议员4/5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3/4以上之赞成

B.经参议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4/5以上之赞成

C.经参议员4/5以上之出席,全体议员3/4以上之赞成

D.经参议员3/4以上之出席,全体议员4/5以上之赞成

44.《十九信条》的起草机构是(        )

A.宪政编查馆    B.资政院            C.咨议局    D.修订法律馆

45.在清朝,督抚可以决定地方上的(        )

A.徒刑案件    B.充军案件            C.流刑案件    D.死刑案件

46.规定“测定之法”的朝代是(        )

A.西晋    B.北魏                C.南朝宋    D.南朝陈

47.取消国会制的宪法性文件是(        )

A.“天坛宪草”    B.“袁纪约法”        C.“贿选宪法”    D.“临时约法”

48.规定关于礼仪方面内容的汉朝法典是(        )

A.《九章律》    B.《傍章律》        C.《越宫律》    D.《朝贺律》

49.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一般采取(        )

A.从旧从轻主义                    B.从新从轻主义

C.从旧从重主义                    D.从新从重主义

50.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

(51—6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5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52.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资源环境保护法

D.经济法、科教文卫法、军事法

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B.表述法和法律规范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C.并不是所有的法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

D.同一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54.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的条件有(        )

A.得到法律认可

B.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C.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

D.具有独立性

55.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包括(        )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

B.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C.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

D.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的传播

56.宪法制定程序包括(        )

A.制宪机构的设立B.宪法草案的提出

C.宪法草案的通过D.宪法的公布

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村民在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B.根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C.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共和政体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国籍法适用于香港和澳门地区

B.基本权利构成了普通法律权利的基础和原则

C.基本权利均不可放弃

D.公民的范围窄于人民的范围

59.可以由全国人大罢免的国家领导人员的有(        )

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务院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60.关于唐朝法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中书省承皇帝命令草拟诏书

B.科举考试中第者立即实际任官

C.致仕即为退休

D.《唐六典》规定了回避制度

6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至元新格》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B.《大元通制》中只有《通制条格》留存下来

C.《元典章》是元中央政府编辑的法令法规汇编

D.《大元通制》使元代法典定型

62.体例为12篇的法典有(        )

A.曹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大业律

63.《法经》中关于诉讼程序方面的篇目有(        )

A.盗            B.贼                C.囚            D.捕

三、简答题:

(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4.简述法的普遍性。

65.简述宪政的基本精神。

66.简述《大清律例》的主要特点。

四、分析题:

(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67.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

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材料。

此举使甲最终胜诉。

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分析该法官的行为是否适当。

68.试运用有关宪法和法律知识分析《行政处罚法》的以下规定: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69.《唐律疏议•断狱》规定:

“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

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试就此予以分析。

五、论述题:

(70小题,20分)

70.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依法行政。

————————————————————————————————————————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

综合课模考试题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B

6.D        7.C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C        15.A

16.D        17.C        18.C        19.B        20.D

21.B        22.A        23.B        24.A        25.B

26.C        27.A        28.B        29.B        30.C

31.D        32.C        33.A        34.C        35.D

36.D        37.C        38.D        39.C        40.C

41.B        42.D        43.A        44.B        45.A

46.D        47.B        48.B        49.B        50.A

二、多项选择题

51.AC        52.BD        53.CD        54.ABCD    55.ABCD

56.ABCD    57.AD        58.AB        59.ABC    60.ACD

61.ABD    62.BC        63.CD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64.

(1)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律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1分)。

(2)法的普遍性具有以下含义:

法律效力对象的广泛性;法律效力的重复性;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适用相同的法律(3分)。

(3)法律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2分)。

(4)法律具有普遍性,但法律不是绝对和无限的:

法律的空间效力范围以国家权力管辖范围为限;法律只调整的行为(2分)。

65.

(1)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因此人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法的核心(2分)。

(2)这一核心在政治实践中的集中表现,就是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都植根于宪法之中,也就是说,必须建立有限政府。

因此,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2分)。

(3)宪政的基本精神具体表现为两个宪政原则:

一是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2分);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2分)。

66.

(1)《大清律例》是七篇的结构体例,即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2分);

(2)《大清律例》是律文和附例的合编结构(2分);

(3)《大清律例》是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汉唐以来确立的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主要制度在《大清律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2分);

(4)《大清律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清朝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特色,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对前代法律有所发展和变化(2分)。

四、分析题答案要点

67.

(1)该法官的行为是适当的(1分),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不违反司法的中立性和被动性。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甲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2分)。

(3)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和依法确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处理具体案件。

该法官依法调查证据,并据以作出相应判决,符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3分)。

(4)司法的中立性,要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能具有态度上的倾向性;司法的被动性,要求“不告不理”。

该法官调查证据是基于甲的合理说明(甲的合理说明隐含了要求法官依法调取证据),因此不违反司法中立性和被动性(4分)。

68.

(1)这是关于法律、行政法规对于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规定(1分)。

(2)行政处罚是由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性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关合法权益的限制或者剥夺,因此应当依法设定行政处罚(2分)。

(3)人身自由是公民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权利,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

因此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设定(3分)。

(4)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它们制定的法律相对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而言,具有极高的民主性和权威性,因此法律能够设定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内的所有行政处罚(2分)。

(5)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因此国务院相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言,处于从属的地位,其制定的行政法规相对于法律而言,也处于从属的地位,即行政法规必须根据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

因此,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2分)。

69.

(1)这是《唐律疏议》关于司法审判适用法律的规定(1分)。

(2)司法审判必须严格依照律、令、格、式的正文定罪处罚;对于皇帝针对特定人、特定事项发布的敕令,如果没有经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具有普遍效力的“永格”的,不得引用作为判案的依据;如果任意引用而致定罪量刑有出入的,属于故意的,按故出入人罪定罪处罚,属于过失的,按失出入人罪定罪处罚(3分)。

(3)《唐律疏议》的这一规定在形式上体现了罪刑法定的要求,这表明《唐律疏议》在立法技巧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2分)。

(4)《唐律疏议》在形式上遵循罪刑法定的要求,这有利于防止官吏滥用比附而出入人罪(2分)。

(5)《唐律疏议》只是在形式上遵循罪刑法定的要求,比如承认皇帝超越法律的“临时处分”,也承认比附,只是不能出入人罪而已(2分)。

五、论述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