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988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02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

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

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

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

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

(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

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

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

4.流体传动与控制

(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

2.农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3.工业机器人

4.机械数字化设计

5.机械传动系统及控制技术

(四)车辆工程(080204)

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

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

5.现代汽车轮胎技术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术态度严谨、富有奉献精神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二)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设计、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地、创造性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如确有必要可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在学校规定毕业的基础上增加2篇SCI2区检索论文,并申请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三年半毕业。

2.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

由导师指导学生,全面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教学或者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2)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课程学习累计时间约一年。

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6学分。

(3)鼓励博士参加QS前2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15位的博士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4学分。

四、课程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性质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1

人文学院

必修

英语

3

1

外国语学院

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

2

1

理学院

至少

2学分

泛函分析理论及应用

2

1

理学院

混沌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2

1

理学院

随机过程理论

2

1

理学院

随机微分方程

2

1

理学院

机械工程高等计算动力学

3

1

土力学院/机械学院

双语

(重点建设)

至少3学分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3

1

机械学院

双语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

2

1

机械学院

专家讲座

必修

农业机器人技术

2

2

农装学院

全英文

外教

至少选修

一门

激光细微加工理论

2

2

机械学院

光学纳米制造新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先进材料制造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

2

2

机械学院

微/纳米技术

2

2

机械学院

液压比例、伺服控制系统

2

2

机械学院

微系统封装加固技术

2

2

机械学院

板料成形理论与力学

2

2

机械学院

汽车轮胎设计理论与评价方法

2

2

汽车学院

车辆振动噪声控制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结构动态设计理论

2

2

汽车学院

超精密加工理论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任选

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

2

2

机械学院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2

2

机械学院

柔性制造技术与系统

2

2

机械学院

高等优化设计

2

2

机械学院

现代设计方法学

2

2

机械学院

机械系统建模与控制

2

2

农装学院

农业装备监测与控制

2

2

农装学院

高等机械设计

2

2

机械学院

制造资源智能集成技术

2

2

机械学院

电液控制理论与方法

2

2

机械学院

硅微机械传感器

2

2

机械学院

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

2

2

机械学院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优化

2

2

汽车学院

车辆控制技术

2

2

汽车学院

车辆安全理论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

2

2

汽车学院

高等汽车动力学

2

1

汽车学院

全校所有学科的全部研究生课程

任选

注:

课程性质中请明确是“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或“实验平台”课程等。

五、实践学分要求

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必须参与学术活动和必修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所有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不少于20次。

倡导博士研究生跨学科研讨。

鼓励并认可博士极参加QS前2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15位的学术活动研讨,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

Ø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可视为学术活动环节合格;

Ø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等同于10次学术报告;

Ø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等同于5次学术报告;

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

根据《机械工程阅读专著、文献阅读指南》阅读30篇以上的经典名著和外文文献,并完成英文文献阅读报告,学位论文开题前需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3、专题研讨(≥2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专题研讨汇报不少于2次,英文专题研讨至少1次。

倡导跨学科研讨。

4、实践环节(1学分)

鼓励博士研究生协助导师对硕士研究生授课,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授课3-4节,导师须听课并负责考核。

5、学科综合考核(2学分)

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每位博士生必须参加学科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术道德、理论基础知识和学术科研能力等。

考核形式包括学科综合水平笔试和专家面试两个环节,由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的学科综合面试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并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面试工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

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考核人数的15%。

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可在至少6个月后择期申请另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核机会,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七、其他要求

其它环节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附: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Handbookofmicronanotribology.SecondEdition,BharatBhushan.Springer,2004

2、Thescienceandengineeringofmicroelectronicfabrication.StephenA.Campbell.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

3、Mechanicalbehaviorofmaterial,NormanE.Dowling

4、FundamentalsofMachineElements2E,,Hamrock,BernardJ.;Schmid,StevenR.;Jacobson,BoO.,McGraw-Hill,2005

5、MechanicalDesignofMicroresonators:

ModelingandApplications(NanoSeries),1/e,Lobontiu,Nicolae,McGraw-Hill,2005

6、MechanicsofMaterials,6thEdition,Riley,WilliamF.;Sturges,LeroyD.;Morris,DonH.,JohnWiley,2014

7、SurfaceAnalysisofPolymersbyXPSandStaticSIMS,Briggs,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8、Materialsscience.Hosford,WilliamF.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9、FractureMechanics.Anderson,Edward.CRCPressInc.,U.S,1995

10、AdvancedMechanicsofMaterialsandAppliedElasticity.CRCPressInc.,U.S.

11、NanotribologyandNanomechanics.Springer-VerlagBerlinandHeidelbergGmbH,2005

12、UnderstandingMaterialsScience.Springer-VerlagNewYorkInc.

13、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4、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唐程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5、模拟电子技术.范立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6、微系统和纳米技术(精)周兆英,王中林,林立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7、陈无畏等著.汽车系统动力学及集成控制.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

18、拉贾马尼(美)著. 《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

19、IQBALHUSAIN(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5

二、主要中文专业学术期刊

1、电子学报2.、机械工程学报3、中国机械工程4、机械与电子

5、中国激光6、自然科学进展7、中国工程科学8、声学学报

9、工程图学学报10、仪器仪表学报11、焊接学报12、光学学报

13、材料研究学报14、摩擦学学报15、金属学报1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7、汽车工程18、汽车技术19、中国公路学报20、汽车发动机技术

21、振动工程学报22、农业机械学报2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4、内燃机学报

25、客车技术26、力学学报27、吉林大学学报28、湖南大学学报

三、主要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1、JournalofAppliedPhysics

2、ElectronicEngineering

3、Journalof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4、JournalofMicromechanicsandMicroengineering

5、Mechanic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

6、MechanimandMachineTheory

7、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

8、Tribologyletter

9、SAE(Transactionsof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

10、IEEEInstrumentationandMeasurement

11、JournalofDynamicSystems,Measurement&Control

12、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

13、FormZeitschriftfuerGestaltung482E00540015-76784Springer-Verlag,GERMANY

14、Innovation

15、TheInternationalDesignMagazine

16、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

17、AutomotiveNewsInternational

18、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

19、Activevehicle

20、AccidentAnalysisandPrevention

21、AdvancedPowderTechnology

22、AutomotiveDesign&Production

23、AutomotiveEngineer

24、JournalofMechanicalDesign

25、JournalofSafetyResearch

26、JournalofVibrationandAcoustics

27、MechanicalEngineering

28、SafetyScience

29、AppliedPhysicsLetters

30、NanoLetters

31、PhysicalReviewB

32、PhysicalReviewLetters

33、PhysicalReviewE

34、JournalofPhysicsD:

AppliedPhysics

35、Small

36.ActaMechanicaSinica

37.EuropeanJournalofTransportandInfrastructureResearch

38.IEEE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

39.IEEE-ASM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

40.IET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

41.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otiveTechnology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性质:

双语专业学位课

总目标:

本课程系统讲授国内外机械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形成历史及发展沿革,重点阐述现代机械制造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介绍工业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重点领域和学术前沿,结合我国机械制造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研究并探讨加快发展我国制造科学与技术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学术前沿及发展趋势,系统掌握现代机械制造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我国机械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高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内容简介:

第1章机械制造科学与技术形成与发展

第2章现代机械制造理论与方法

第3章现代机械装备及其系统

第4章高效精密加工方法及应用

第5章高能束技术工方法及应用

第6章绿色加工方法及应用

第7章复合加工方法及应用

第8章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面临的科学问题及发展

实验内容:

(1)高效精密加工的表面完整性

(2)激光微细加工特性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超精密加工理论及应用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目标:

本课程系统讲授超精密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超精密加工的内涵和体系,熟悉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切屑的形成机理、刀具磨损特性、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加工表面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掌握超精密加工理论及应用技术,具备从事超精密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的能力。

内容简介:

第1章绪论

第2章超精密加工的基础理论

第3章超精密切削加工

第4章超精密磨削加工

第5章超精密特种加工

第6章超精密加工检测与控制技术

第7章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

实验内容:

(1)超精密加工表面完整性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前沿讲座

课程性质:

前沿讲座

总目标:

了解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与要求,了解机械工程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资助体系与申请流程,了解科技成果、科技奖励体系与申报流程,了解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了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动态。

初步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知识产权获取流程、方法、与技巧。

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知识产权获取能力。

内容简介:

第1章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

第2章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方法

第3章机械工程科技创新

第4章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

第5章机械工程知识产权

第6章机械工程学科前沿

实践:

1.产学研创新实践;2.专利撰写实践

考查方式:

(1)平时考勤;

(2)笔记;(3)前沿讲座认识与体会;(4)专题报告。

课程名称:

激光细微加工理论

课程性质:

双语专业选修课

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能束激光制造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主要应用,了解微纳制造的内涵、现状及其发展,熟悉典型激光微加工装备及工艺方法,掌握激光微加工中超短脉冲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制,一般规律及其热力效应对微细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具备应用激光微细加工理论,进行激光微加工实验方案设计、加工参数优化选择以及根据加工参数判断加工效果的能力,解决典型微结构加工应用实际问题。

内容简介:

第1章高能束与特种场制造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主要应用

第2章微纳制造的内涵、工艺现状及其发展

第3章激光加工基础理论(激光与物质作用机理)

第4章激光加工基础理论(一般规律、典型效应)

第5章激光加工机理及工艺其技术

第6章典型激光微细加工工艺方法

第7章基于热-力效应的激光微加工质量

第8章超快激光微加应用及其检测技术

实验内容:

(3)皮秒激光微加工表面织构

(4)纳秒脉冲激光精密打孔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光学纳米制造新技术

课程性质:

双语专业选修

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激光纳米制造新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

学生可以了解激光纳米加工及制造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前景,获得用于纳米加工的新型激光技术的本质信息,熟悉最新发展和正在研发的激光纳米制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了解适于批量生产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激光技术,了解基于新型激光的纳米科学与制造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第1章概论

第2章超分辨率激光直写技术及应用

第3章基于多光子吸收的激光微纳制造及应用

第4章激光干涉纳米加工

第5章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超分辨率光刻及图案制造

第6章基于大版式微纳结构的光学器件批量生产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

先进材料制造技术

课程性质:

双语专业选修课

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先进材料制造技术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主要应用,较全面地了解先进的材料制造技术以及所制得材料的特殊性能和用途,适应先进制造与现代装备发展的需求。

内容简介:

第1章绪论

第2章极限材料和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制造

第3章纳米材料的制造

第4章薄膜材料的制造

第5章复合材料的制造

第6章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第8章其他材料特殊制造技术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

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

课程性质:

双语专业选修课

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使学生掌握板料成形技术的成形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先进成形技术的成形性能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先进成形技术的成形性能可试验的类型、试验的基本方法的基本知识,为先进成形技术的成形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介绍特殊成形条件下的力学问题,各种模拟成形性能指数及试验,特殊成形条件下的成形极限的基本理论和试验方法,分析材料参数、变形速度、温度、压力、板料尺寸、晶粒度、冶金因素等对成形性能的影响,主要先进成形方法与成形性能等内容。

第一章特殊成形条件下的力学问题

特殊成形条件下的板条单向拉伸试验,变形物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任意应力状态下屈服准则,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薄板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二章各种模拟成形性能指数及试验

各种模拟试验方法,模拟试验的相似性问题,复合模拟试验,单向拉伸试验与模拟试验间的关系,成形性能指数与实际成形的关系,变形的形式与模具几何参数间的关系。

第三章板料的成形极限及其影响成形性能的因素

成形极限的基本理论,建立成形极限曲线的试验方法,材料参数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变形速度对变形的影响,温度对变形的影响,压力对成形的影响,晶粒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板料厚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冶金因素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差厚板/拼焊板成形技术

差厚板/拼焊板的制备,差厚板/拼焊板成形设备,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