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363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docx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河南省商丘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4页,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卷三部分,共七大题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将座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所有的试题均应按题号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4.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一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皴裂/疏浚绸缪/嬷嬷萃聚/卒章显志惜福/厝火积薪

B.畸昔/俦类咯血/恪守鞑靼/通宵达旦伦理/羽扇纶巾

C.缱绻/肤浅瞭望/獠牙蜉蝣/桴鼓相应戮力/闾阎扑地

D.收纳/木讷黧黑/罹难酒觚/呱呱坠地媾和/熊熊篝火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巨擘礼义之邦山清水秀额手称庆

B.辑录除强扶弱攻城掠地再接再励

C.劝诫奴颜婢膝循规蹈矩代价而沽

D.文身以身示法贻人口实食不裹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十多年未相聚的老同学见了面,有的促膝畅谈,有的尽情欢笑,大家都不拘一格,

十分开心,那场面可真是热闹。

B.本来确定身份证的真假并不难,但部分明星对年龄问题却噤若寒蝉,尤其众多女明

星对自己的年龄更是相当避讳,不愿意谈及。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一道精神文化大餐,其节目精彩绝伦,

富有中华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D.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国内许多知名品牌的奶粉都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名牌信度大打折扣,奶制品业进入了惨淡经营的市场疲软状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都以其迷人的风

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倾倒了中外游客。

B.国家部属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地区投放的录取指标少,考生多,升学压力大,是造成

国民享受高等教育权利不平等的现状。

C.疾病风险不是个人或家庭所能承受的,需要任职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需要聚集全社会的力量统筹共济,在这一方面政府有责任。

D.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更

需要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由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和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之所以有些人喜欢冒险,愿意生活在危险边缘,是因为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它是让大脑感到快感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可以让我们在饱餐一顿后感到满足,在心爱的足球队获胜后感到兴奋,或者在使用了毒品后感到极度兴奋。

早期的动物研究表明,在更喜欢探索和冒险的动物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较少,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戴维·萨尔德教授试图证明,这个理论在人类身上同样成立。

萨尔德教授决定研究一下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大脑在多巴胺多少方面有什么不同。

他给34名男女研究对象发放了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然后用一种仪器测试他们大脑中多巴胺“接收器”的多少。

他说:

“数据研究的结果几乎与我们预计的完全吻合。

”萨尔德教授和他的小组试图在此基础上找到一种多巴胺“调节器”,也就是当多巴胺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调节器”可以示意神经细胞停止分泌这种多巴胺。

这一发现支持了萨尔德的理论,也就是说,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多巴胺“接收器”来储藏这些物质,这意味着冒险者的大脑更有可能在刺激来临时瞬间充满多巴胺,这促使他们更快地开车,更疯狂地饮酒,甚至更大量地吸毒。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布鲁斯·科恩说:

“这一发现的确有趣。

这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人类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原来多巴胺是我们追求刺激的奖励。

”科恩说,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萨尔德的发现,证明吸毒者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接收器”比正常人少,那么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有多巴胺“接收器”作用的药物,从而把这些病人的多巴胺水平降至正常范围。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萨尔德的研究结果能够解决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

一些专家认为,瘾君子因为长期缺少多巴胺,所以从毒品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医治;其他专家认为,瘾君子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素与正常人无异,只是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调节多巴胺的水平。

(选自2009年1月5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5.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多巴胺是让大脑产生快感的一种化学物质。

B.所有动物与人的大脑中都存在多巴胺。

C.冒险者大脑中产生的多巴胺与普通人相比要多一些。

D.从毒品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医治能弥补多巴胺的缺少。

6.下列有关萨尔德研究情况的叙述,与本文相符的一项是

A.萨尔德研究结果的核心内容是发现了有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B.萨尔德的研究结果是以对3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仪器测试结果为依据的。

C.早期关于动物多巴胺的“接收器”的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萨尔德的理论。

D.哈佛大学布鲁斯·科恩教授认为萨尔德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吸毒者毒瘾的成因。

7.下列对萨尔德研究结果意义的分析与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萨尔德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追求刺激的行为。

B.萨尔德的研究结果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医治吸毒行为的途径。

C.萨尔德的研究结果为研制出一种控制多巴胺分泌的药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D.萨尔德的研究结果表明,瘾君子不只是因为长期缺少多巴胺,还由于其大脑调节水

平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予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骑,并车揽辔。

上曰:

“将军怯邪?

”盎曰: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

今陛下骋六,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

”上乃止。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②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迁为齐相。

徙为吴相。

辞行,种谓盎曰:

“吴王骄日久,国多奸。

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

如此幸得脱。

”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

①绛侯:

周勃②人彘:

吕后曾断戚夫人手足,把她扔进厕所里,称为“人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父故为群盗故:

从前

B.大臣相与共畔诸吕畔:

通叛,反叛

C.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系:

D.百金之子不骑衡衡:

栏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直接体现袁盎“直谏”的一项是

①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②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③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④圣主不乘危而徼幸

⑤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⑥适所以失尊卑矣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的父亲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

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禄

的家臣。

后来,在哥哥保举下做了中郎。

B.袁盎认为,绛侯周勃在吕后当政时期手握兵权却不能匡扶社稷;吕后逝世,大臣们

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周勃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罢了。

C.宦官赵同因为受到皇上的宠幸,与袁盎不合,多次陷害他。

在兄长子种的劝说下,

袁盎瞅准一次机会,狠狠地侮辱了赵同。

D.袁盎为人直言敢谏,因此不能久居朝廷。

后来在做吴相时,面对骄横的吴王,袁盎

听从别人的计策巧妙应对,最终为自己摆脱祸患。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田家三咏(其一)叶绍翁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1)有人评价说,这首诗写景“变化而不板滞”,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深情之美无处不在: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关于爱情的一

声赞美;“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是孟郊临行前母亲一针一线的关爱;“但

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是苏轼中秋月夜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_____,尚

思为国戍轮台”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雨夜情思;“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

更护花”是龚自珍看到落花的由衷抒怀。

(2)呜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在秋风秋雨中日渐一日地残破。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

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那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

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及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的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④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

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

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的生年是太接近了。

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

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

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

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被楚怀王放逐成为必然。

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才开始心灵飞翔的,他的笔下也有了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

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

对于庄子之死,从未听说他是怎么死的,死的过程已经了无痕迹。

可以想见的是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

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一种象征。

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⑦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

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

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

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

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选自《经典美文》2009年第2期,有删改)

14.作者为什么说庄子是“会飞翔的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庄子的死是喜剧,屈原的死是悲剧?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将下面五句话按正确顺序填入段中横线处,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回崖叠嶂凌苍生”的庐山脚下小村,是陶渊明的摇篮。

____________官场如戏,走进去就众目睽睽,就身不由己;陷进去就只能是白脸、花脸角色了。

①依高山流水,他苦读诗书,抱着出仕济世之志进京赶考。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大自然的日月、山水、草木、虫鱼启迪着他的智慧,

塑造着他的风骨。

③经历了几次仕而归,归而仕,陶先生对自己“大济苍生”之望齿冷了。

④官场不是尔虞我诈,就是奴颜婢骨。

⑤35岁时,他在江陵刺史桓玄手下当了个小官。

正确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问题:

一处有语病,一处连贯性不好,一处标点有误。

请分别找出并加以改正。

(6分)

①影片《梅兰芳》的热映给电影界诸多启示,②它不仅制作精良,③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④很高的艺术品位。

⑤影片的成功告诉我们,⑥只有树立精品意识,⑦文化资源配置优化,⑧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增强作品的艺术吸引力,⑨才能打造出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统一、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文艺精品。

(1)_________处有问题,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处有问题,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处有问题,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仿照例句,使用引用和比喻修辞手法,写一个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

(5分)

例句:

春天,细雨连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淅淅沥沥的春雨,洒在院里的

梧桐树上,像音乐家轻轻拨动琴弦,又像母亲轻柔的耳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请以“明年春色更暖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60分)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