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54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大同市中心城区。

是带动大同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承担着大同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三副:

三个副中心城市。

即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分别承担着西部左云发展片区、东部阳高-天镇发展片区、南部广灵-灵丘-浑源发展片区的中心功能。

一轴:

区域中轴。

东西向横跨左云县、都市区、阳高县和天镇县,依托由快速路、国道、铁路等陆路交通干线组成的复合交通通道,串接中心城区、龙泉镇、玉泉镇、罗文皂镇等重点城镇。

中轴西段的左云县和南郊区,以及邻接的朔州市,是晋北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区;

中轴东段的大同县、阳高县和天镇县,是向面京津冀的特色农业发展区,也是承接区域产业转移,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的重点发展区。

一带:

特色经济发展带。

南北向纵贯左云县、中心城区、浑源县、广灵县和灵丘县。

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大同实现转型发展。

特色经济发展带北段以京津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南段依托浑源县人文自然景观、广灵县和灵丘县生态农业资源,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重点,适度发展资源型产业。

(二)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

1个市域中心(大同市中心城区)、3个市域副中心(永安镇、龙泉镇、云兴镇)、5个县域中心、11个重点镇、17个一般镇。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级。

1个15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大同市中心城区);

8个5-15万人的二级城镇,其中,2个10-15万人(永安镇、龙泉镇),6个5-10万人;

11个1-5万人的三级城镇,17个小于1万人的四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

包括:

9个综合型城镇,5个工贸结合型城镇、2个工矿型城镇、5个商贸流通型城镇、3个旅游服务型城镇、13个农贸主导型城镇。

(三)市域综合交通

1、铁路

高速铁路:

规划大同至西安、张家口的高速客运专线。

预留远景大同至保定快速铁路、大同至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高速铁路的通道。

普速铁路:

包括现状的京包、北同蒲、大秦、大准和京原铁路,以及云冈、口泉支线铁路。

规划预留北蔚县至大同广灵县、浑源县、朔州应县的铁路,实现与北同蒲铁路衔接。

云冈支线、广灵-浑源铁路在规划期内以货运功能为主,预留远景增设客运功能条件,发挥市域客运铁路作用。

2、公路

在现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布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干线公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县乡公路网,提高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和抗灾能力。

(1)骨架干线公路

由绕城高速、大运高速、大呼高速、得大高速、天大高速、京大高速、广浑高速和荣乌高速等高速公路构成。

在得大高速与天大高速之间规划高速公路联络线,远景规划预留从大同市南郊区肥村至大同县陈庄的高速新南环。

延伸天黎高速衔接京藏高速,延伸广浑高速衔接张石高速。

规划王庄堡至阜平的高速公路,连通荣乌高速和保阜高速。

远景规划预留左云至朔州应县的高速公路连接荣乌高速和大运高速,构建大同都市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线。

市域范围内,远景规划预留高速公路东纵线,连接天黎高速、京大高速、浑广高速和荣乌高速,加强天镇、广灵、灵丘三县之间的交通联系。

(2)一般干线公路

规划“四横两纵”国道干线公路以及10条省道干线公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加强干线公路网络化组织。

国道“四横”中新增G512和G336,“两纵”中新增G239。

省道中新增S206(聚南线)、S302等2条省道,延长2条省道(S202广灵县的南村镇,原S204延伸与原S339相连变为S215)。

国省干线公路提升至二级以上。

(3)农村公路:

逐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规划期末各乡镇主要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实现村村通公路。

3、机场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适时扩建大同云冈机场,发展航空口岸,开辟大同至国内外重要城市的新航线,吸引航空客源。

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园区,加强高附加值货物的航空运输。

规划在阳高县大白登镇境内建设通用航空机场。

4、城市道路系统。

建成以快速路为骨干、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各级路网,提高道路网络化程度。

(四)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三山一水”的市域整体山水格局,保护市域内4处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公园。

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相对集中的五个重点保护区,即古都古城风貌保护区、云冈峪(武周川)文化遗存保护区、鹿苑遗址保护区、古墓葬保护区和长城古堡保护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5处。

(五)旅游业空间布局

以发展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等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形成“两核、两带、五区、五线”的市域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

1、“两核”

“两核”指两大旅游服务核心:

中心城区为综合旅游服务主核;

浑源县永安镇为旅游服务次核。

2、“两带”

“两带”指两条旅游发展带:

摩天岭-云冈石窟-恒山-平型关旅游服务密集带;

阴山-太行山脉旅游观光带。

3、“五区”

“五区”指五大特色旅游片区。

(1)古都文化旅游区

以中心城区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中心城区和南郊区,形成以古建游为主题的北魏文化旅游片区。

(2)恒山旅游区

以永安镇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浑源县全境,形成以恒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山岳文化旅游片区。

(3)边塞军旅文化特色区

以云兴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左云县和新荣区,形成以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古堡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片区。

(4)火山奇景、温泉养生和长城特色区

以玉泉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建设永定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带,形成以休闲养生、地质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旅游片区。

(5)湿地文化和红色旅游特色区

以武灵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广灵县、灵丘县,形成以生态体验、观光农业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片区。

4、“五线”

“五线”指五条精品旅游线路:

长城旅游线路;

古城-火山群-许家窑旅游线路;

桑干河旅游线路;

恒山-应县木塔旅游线路;

平型关-赵武灵王墓历史旅游线路。

(六)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市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严格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水源地;

全市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治山治水,广种草地,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大同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降水条件,大同市的植被以草地和乔灌木结合为主;

认真实施荒山造林绿化,防风固沙。

2、市域空间管制

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大同市域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大类型,制订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六、中心城区规划

(一)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1、发展方向

优化提升老城片区,疏解人口和优化功能;

重点发展御东和口泉片区,实现东向、西南方向发展。

2、空间结构

2020年规划形成“两河三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河:

依托御河、十里河有序组织城市功能,成为城市的文化、生态、活力区域。

三城:

即老城、御东、口泉三个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片区。

依据规模适度、合理分工的原则,共同构成大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

推进各片区产城融合,承担区域功能分工,实现片区内部职住平衡。

综合发展片区内形成多个城市组团:

即古城组团、铁西组团、十里河组团、御东组团、经开区组团、高新产业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口泉组团、矿区组团、南郊组团、塔山组团。

(二)功能布局

1、综合发展片区

老城片区:

由古城、铁西,十里河、城南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高端服务职能。

以古城为依托,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优化用地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调整建设强度,适度疏解人口,形成充分展现大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的核心区。

御东片区:

由御东、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区和临空区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性的高端生产服务职能。

发挥面向机场与高铁的交通枢纽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商务金融、总部办公、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创意产业、新型加工业和流通产业,提高就业供给能力,吸引老城疏解人口。

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居住环境,建成花园式的新城区。

口泉片区:

由口泉、矿区、南郊和塔山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功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的综合服务功能。

以能源工业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清洁型的能源加工产业,推动矿产开采与加工、机械制造业转型提质,鼓励轻型加工业发展,在山西省建成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主要承载地。

2、城市组团

古城组团:

以传统商业、行政办公、文化休闲、旅游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

十里河组团:

主要发展商业贸易和现代物流功能。

铁西组团:

主要发展现代物流和居住功能。

御东组团:

以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休闲、康体娱乐、高等职业教育和居住功能为主。

经开区组团:

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办公、新兴工业和现代居住功能。

高新产业组团:

主要发展现代服务、教育培训、装备制造业和居住功能。

临港产业组团:

主要发展新兴工业。

口泉组团:

主要发展综合服务、商业贸易和居住功能。

矿区组团:

主要发展行政办公、职业教育、商业商贸和居住功能。

南郊组团:

主要发展煤电产业、现代工业和居住功能。

塔山组团:

主要发展煤电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三)绿地系统

以大同中心城区外围防护林带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组成的城郊生态隔离绿环为背景,规划建设“两核、三带、多园、多廊”的点线结合绿地系统。

两核:

古城墙环城绿带、文瀛湖公园。

三带:

御河、十里河和甘河滨水生态景观带。

多园、多廊:

城市多个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绿地广场、城市绿道及带形防护绿地。

(四)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1、历史文化城区

(1)保护原则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全时空、全方位保护大同文化遗产。

保持古城整体格局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合理利用与永续利用,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改善民生,将传统风貌延续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

传承大同文化,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

(2)保护体系

建立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2、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0项大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老字号、老地名、历史名人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

(五)城市交通规划

1、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形成由大同站和大同高铁站组成的铁路客运场站体系、4个一级公路客运站和1个二级公路客运站组成的公路客运场站体系。

规划城市快速路联通云冈机场,加强机场与城市各组团、客运铁路枢纽和公路客运站的衔接;

规划公交首末站,提升机场枢纽的城市公交服务;

通过高速公路网络联系都市区腹地。

2、公共交通

中心城区以城乡公交拓展其服务区域,内部以轻轨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和其他方式为补充,形成多层次的分级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3、道路交通

规划“两横两纵”的快速路系统,两横为北环路-西环路-同泉路、西环路-开源街,形成联系口泉片区、老城片区、御东片区各组团间的快速通道;

两纵为御河东路、魏都大道南延,形成联系城市南北方向的快速通道。

规划形成“十一横二十二纵”的主干路系统,依托主干路网布局,在各组团建立疏密得当、布局合理的次干路系统。

(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明确了给排水、电力、电信邮政、燃气、供热、环卫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目标、规划布局,并提出统筹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

(七)环境保护与四线管制

1、环境保护

规划明确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功能区划,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

2、中心城四线管制

城市绿线指中心城范围内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蓝线指中心城范围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主要地表水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

城市紫线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历史建筑及其风貌协调区。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布局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中心城“四线”范围内用地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管理。

(八)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保护整体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大同边塞城市的山水特色,突出“山水都城”的整体格局,建立与山、水、古城相融的城市景观风貌,并对重要地段进行分区指引。

在中心城区规划5类特色景观区:

古城特色景观区、环湖特色景观区、高铁特色景观区、传统活力特色景观区、现代商业特色景观区。

(九)旧城更新

旧城更新主要集中于老城片区内的古城地区,包括平城遗址及周边地区。

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疏解人口,优化用地功能布局,改善古城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商业贸易、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功能,体现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人文特色。

公布图纸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办函〔2017〕9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大同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大同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逐步把大同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37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大同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6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4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完善货运交通通道和枢纽设施。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

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有序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

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重点防灾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

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

要加强对恒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六、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

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

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

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云冈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突出山、水、古城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风貌。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

《总体规划》是大同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

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

驻大同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大同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大同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大同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9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