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631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总结.docx

《政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总结.docx

政治总结

1.狭义-马恩创立的

广义-后来对它的发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邓、三、中国特色理论

2.1848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标志(单选看到就选)

3.经济根源,阶级基础、理论来源(重)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大(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贡献—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唯物史观(哲学)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盛希文、傅里叶、欧文)

4.(单选)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革命性统一

5.两次飞越—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际

6.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早期无产阶级

三个历史阶段-16~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初

历史贡献-指出资本主义是暂时阶段而且对未来做了描述

历史局限性-经济原因(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阶级力量(无产阶级)、现实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最大局限性是历史观是唯心的

空想和科学社会主义区别—历史观是唯物还是唯心的

7.无产阶级革命基本特征-最彻底、最广泛、最深刻

无产阶级革命两大基本形式-暴力(主)和和平

“暴力是助产婆”“执政党不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8.无产阶级在许多国家同时发生—同时发生论(马克思),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历史下提出

列宁提出“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决定的,是世界经济产生矛盾的永远的总根源”一国胜利论

9.列宁三个时期-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战后新经济政策

“政治遗嘱”列宁口述文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测,就是我们现在在走的道路。

经济上(合作社、大工业、重工业)、外交(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教育上(大力发展)、执政党机构改革、反官僚主义、党的团结

10.封建-资本-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复杂的原因?

--经济原因: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历史原因:

封建主义传统多,资本主义少,少中间环节

客观原因:

社会主义诞生遭到资本主义包围和扼杀(暂时)

主观原因:

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少

1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预见的特殊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对未来的预测、揭示资本主义旧世界对未来新世界进行描绘,坚持对未来社会做大体方向轮廓描述,不具体细节。

未来社会所有一切经过实践证明。

12.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三大差别的消失-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脑力差别

13.必然亡国,自由亡国—两种社会的状态

必然亡国,受剥削、压迫,人不能摆脱。

Eg.奴隶、资本、封建、社会主义社会

自由亡国,人摆脱压力剥削,成为主人。

Eg.共产主义社会

14.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规律性一定如此

两个不会—“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能够容下生产力发展是不会灭亡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没有孕育成熟,也是不会产生的”→社会规律实现的条件性

自然规律麻木实现,社会规律实现的人为性

不矛盾,一致性

15.①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唯物论);②这个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着的(辩证法);③(认识论)——构成辩证唯物论

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6.唯物论(选择)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只有表达这个问题时,前后才能相等)→恩格斯

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世界是否可知

作用—①(最重要)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②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是可知论(黑格尔),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英.休谟德.康德)

可知论有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唯物不等于可知,唯心不等于不可知

⑴定义⑵提出⑶内容⑷作用⑸地位

17.唯物主义形态—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现代辩证(人类对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

三种共同点—把物质作为本原

三种区别的—三种唯物论各自观点、特点、局限性

古代朴素-观点:

水火是万物本原,提出原子论的观点;特点:

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相结合(“活火”);局限性:

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

近代形而上学-观点:

“基本粒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看到就选);特点:

科学性、抽象性;局限性:

机械性(用机械力学解释世界是什么)、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近代唯物论仅仅承认唯物,不承认辩证,eg.发展)、不彻底性(马克思说“近代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

意识能反作用与物质——辩证法

马克思之前的唯物论都是自然唯物论

马克思之前历史观全是唯心的

三大统治阶级——地主、无产、资产阶级

★辩证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点-不懂辩证法、历史观唯心

选项-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c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d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唯物史观问题)

人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我的感觉、意志(eg.上帝就在我心中)——主观唯心主义

★根本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做本原——客观唯心主义(eg.①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②柏拉图的”理念世界“③中国古代“理”&中国古代“道”④上帝、天帝)

18.辩证法——形而上学(重点)

辩证法(发展、联系、矛盾),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是两种对立的两种哲学

几种辩证法①古代自发辩证法②近代唯心辩证法(黑格尔)③唯物辩证法(马克思)

承认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并不都是辩证法

★辩证法—形而上学二者根本区别: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单选)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回答物质观的问题(选择)

⑴定义:

物质是哲学范畴;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物质可以被意识反应,是可知的。

一个过程

现实世界中只有没有被认识的物质,没有不能被认识的物质。

--彻底可知论

⑵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⑶下定义的原则

列宁通过什么定义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⑷根本属性:

运动。

性质也是运动的。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载体承载者。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马克思)

意识存在脑袋中,脑袋是物质的

运动和静止(选择)-统一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过程始终伴随着静止,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0.实践(单选)

-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对象性活动(通过做把想象变成现实)

21.(重点新增多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①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决定其他活动的东西

②劳动实践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③“人类社会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独有的存在方式

④实践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又是客体,实践是连接的中介

22.意识观(重点多选)

⑴意识的产生

哲学说意识是①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又是②社会历史的产物

A意识是无极限b灵活的意识产生无极限c劳动在意识产生中有决定性作用d意识通过语言表达

①列宁-“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物质自身中产生有意识、生命的本性

②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马克思“语言是意志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

⑵意识的本质

⑶意识的能动性:

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事实辨析选择题)

Eg.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判断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a人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够迅速实现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意识的能动性发挥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前提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错误的思想没有反作用f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第一性)

23.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普遍联系(最多)、永恒运动

(选择、大题)普遍联系定义:

一个生物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地存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每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整体上的一个环节,通过一个个环节体现出世界的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

就是普遍联系定义

(大题)永恒发展: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②发展是过程的结合体;③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④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法则(只要有发展两字)

发展不包括倒退,坏的变化,是前进性的、新的产生

两个特征: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质量突变、否定之否定

五对范畴:

辩证和偶然、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对立统一最重要,地位是实质和核心;作用是动力和源泉;研究对象是矛盾;

矛盾的两重性质-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精髓原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特殊性(个性,不一样)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引起矛盾特殊性的原因: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划分是由许多矛盾决定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叫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由一个矛盾划分的;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日益增长和落后生产的矛盾

落后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4.(大题、选择)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①相互依存②相互渗透(“三人行必有我师”)③相互转化

和谐社会-矛盾的同一性

哲学最多考辩证关系,辩证关系都要回答“转化”;

转化:

①承认转化的观点(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辩证法有唯物和唯心)②转化形式的多样性:

性质转化、作用转化、地位转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可以同时发生

Eg.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辩证唯物主义b一切唯物主义c一切唯心主义d某些唯心主义

25.(大题、选择)矛盾同一性的作用—①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或场所②为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目的是壮大发展自己③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发展

(大题、选择)普遍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相互转化

eg.共性和特性的关系:

a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一切个性b特性包含的比共性更多c共性存在个性之中d个性与共性相联系存在e共性包括一切个性f共性包括个性的一部分,一方面

普遍性特殊性:

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③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的性质,特性一定有;整体的性质,部分不一定有)

整体和部分关系—①部分依赖于整体②整体由部分构成③*脱离的整体的部分就是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黑格尔“离开身体的手就不是手了”)④*整体是个部分有机之和(非相加之和)⑤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整体的作用)⑥转化(一个集体的精神转化到个人精神)

26.(大题、选择)特殊性

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主要矛盾决定非主要矛盾的解决;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制约着主要矛盾;概念和关系都答

特殊性-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质量突变

质(选择重要)

⑴定义—内在的规定性

根本质和非根本质

质是多;根本质是“一”

⑵选项出现认识-质和事物是直接统一的(反物必有质,反质必有物);量和事物不能直接统一

⑶作用-质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选择);量是把相同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

质和量相同就是度(选择、大题)

度--关键点、临界线(水的100度),指质的量的限度,独一无二(单选就选)

掌握度的原则,过和不济都不行

28.量的积累通过度的范围才能引起质变

度区别是质变还是量变(选择)

eg.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

①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变革②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体积③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④遗传变异,旧物种向新物种变革⑤水变成蒸汽

29.(大题、选择)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因素构成--肯定与否定因素;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就是否定;②否定也包含肯定(取精华去糟粕),在一定条件下,否定就是肯定。

③马克思指出: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人是由生与死两个因素构成

就事物变化而言,否定更积极更主动(大题、选择)

①辩证观否定性质:

否定包含肯定②原因:

自我否定(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③作用:

两个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④实质:

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eg.中国、西方的传统文化

eg.辩证法否定观①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②自我否定③矛盾必然结果④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⑤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⑥扬弃

30.否定之否定(多选)--中西性,

整个事物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肯定阶段(肯定是对否定的)--否定--否定之否定;周期性

(社会起点)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统一为起点

eg.体现否定之否定a团结-批判-团结b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c实践-认识-实践d植物-种子-植物(麦秆-麦粒-麦秆)<顺序错误,应从种子开始;符合事实规律是正确的,不符合是错误的>e统一-分裂-统一

鸡-蛋-鸡,先有生物

31.eg.以下对的是a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b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因此它对事物发展没有作用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d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选择的(正确的:

二者都是不可选择的)

共性非个性相加,是个性的共同点

32.本质和现象

现象有假象,假象可以引起错觉,但是不是错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