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709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5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联合试运转报告LH.docx

联合试运转报告LH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概述

兴旺煤矿位于子长矿区的中部,距子长县城3.5km。

其行政区域属子长县瓦窑堡镇管辖,隶属于子长县煤炭工业局;由原兴旺煤矿和坝滩煤矿整合而成,为民营企业。

煤矿井田面积为4.0857km²,矿井煤质较好。

所采5#煤厚度0.35~1.05m,平均0.62m,主要为发电用煤;3#煤厚度0.70~0.80m,平均0.77m,主要为配焦煤。

其中:

5#煤储量264万吨,3#煤储量334万吨,矿井总地质储量598万吨;所采煤种均为气煤。

矿井地质条件较好,煤层赋存稳定,埋藏浅,瓦斯含量低(为低瓦斯矿井),顶底板中等稳定,矿井涌水量较小。

进风井为新开拓的主、副斜井,回风井为立井。

即中央并列式布置方式。

矿井实行双回路供电,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矿井供、排水系统可靠,主斜井井底设有变电所、水泵房。

设计生产能力300kt/a,服务年限12年。

采用长壁采煤方法,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分别在5#煤层、3#煤层布置回采工作面以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kt/a)。

二.编制依据

1.《延安市煤炭资源矿权设置方案》;

2.《子长矿区一期规划》,陕国土资发[2005]36号文批复;

3.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兴旺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4.陕政函[2007]7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

5.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2008年1月提供的《陕西省子长县兴旺煤矿(整合区)详终地质报告》及相关图纸;

6.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关于小煤矿整合的有关文件和规定要求;

7.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88号《关于划定子长县兴旺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8.陕国土资储备[2008]145号《陕西省子长县兴旺煤矿(整合区)详终地质报告》评审备案证明;

9.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主要采选设备清单);

10.《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规定;

1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立“三条线”的通知,省煤炭局、煤矿安全监察局、资源整合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三.现已办理证照及批复文件:

1.采矿许可证证号:

C610000************1019

2.矿区范围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88号

3.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

610000300005190

4.税务登记证陕联税字:

610623758834594

5.组织代码证代码:

75883459-4

登记号:

组代管610000-079684

6.储量备案陕国土资储备[2008]145号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证书编号:

2005127008

8.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环批复[2009]104号

9.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陕国土资研报[2008]48号

10.资源整合开采设计批复陕煤局发[2008]221号

11.安全设施设计专篇陕煤安局发[2009]24号

12.整合开采设计(变更)的批复陕煤局发[2011]38号

13.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72号

14.建设项目开工备案的批复子煤资整办字[2009]02号

四.井田位置及相邻关系

兴旺煤矿位于子长矿区中部(见子长矿区矿权设置图),属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县栾家坪—余家坪地区煤炭资源普查区块的一部分,归属子长县管辖,北距子长县城约3.5km,西北与合营煤矿整合区为邻,东北界至恒发煤炭股份合作公司整合区,东南及南到志安煤矿整合区,西南角与永兴煤矿整合区对接,西邻天任煤矿整合区。

井田东西宽约1.90km,南北长约2.30km。

井田面积4.0857km2。

范围及拐点坐标见表1-1-1。

表中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整合方案给定坐标系。

表1-1-1煤矿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

序号

1954年北京坐标系

X(纬距)m

Y(经距)m

1

4109446

37379693

2

4109692

37380617

3

4109455

37380750

4

4109455

37381600

5

4107376

37381600

6

4107376

37379693

五.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案

1.矿井所开采的5#煤层露头范围较广,小窑开采历史悠久。

对可疑的采掘工作面,制定预防措施,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2.原矿井生产规模较小,开采方法相对简单,机械化程度低。

为达到新设计的矿井要求,提前为矿井开采培训专业人员,加强技术和安全管理;

3.煤矿范围内有油井34个,均为直井。

井田内的油井对开采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同油井管理部门沟能与联络,掌握开采范围内的油井资料,以采取措施,保证双方安全;

4.加强对矿区工业广场内山体边坡的管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二章矿井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

第一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灾害

一.地形地貌

兴旺煤矿位于子长矿区中部,子长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矿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总趋势为南高北低。

海拔1095~1310m,相对高差215m。

二.水文

㈠.水系:

子长矿区内地表水系均属黄河水系,多属季节性河流。

雨季暴涨且泥沙含量大,旱季断流。

矿区内主要河流有秀延河、南河和羊马河。

兴旺煤矿地表水归属羊马河流域,区内无羊马河流经,仅在羊马河流域东南方向发育一条湫陷沟。

雨季涨水,旱季断流。

羊马河从南西向北西在磁窑村汇入南河,流量10.48~55.101/s,一般18.961/s。

虽为长流水河,但流量有限,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大,有时会断流。

每年3月份冰雪溶化期和7-9月份降雨季节为丰水期;5-6月份及冬季为枯水期。

据资料统计,矿化度多在0.4-0.6g/L,总硬度10.0-15.0H°,PH值为7.1~8.0。

㈡.气象:

子长矿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火盆多雷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干冷雨量少。

据子长县气象观测资源统计,该区年平均气温9℃,年极端最低气温-24.1℃(1984年12月18日),最高为37.6(1966年6月21日)℃,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23℃,最冷的元~2月份平均气温-7℃。

冻土期为11月底至翌年4月初,最大冻土深度103cm,一般冻土深度78cm。

最大风速17m/s,一般1.7~1.8m/s,夏秋季多为东南风,一般为二级。

据子长县气象局1991-2006年降水资料,年最大降水量742.3mm(2002年),年最小降水量237.0(1999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65.93mm。

蒸发量一般为降雨量的三倍。

降水期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

年冰霜日数最多9天,平均3天,年无霜期175天。

㈢.地震:

陕北大地构造位置属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台中部,距南部秦岭、北部阴山构造活动带较远,属陕北弱震区。

本区地震史载,延长(1951年)、宜川(1921年)、罗传(1633年)、黄陵(1599年)发生过5~5.5级地震;1556年华县8级地震波及本区可达Ⅵ度。

本区百年末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三.地质灾害

子长矿区由于河流的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塬梁沟壑地貌,土质松软,渗水性强,其边坡地带人工开挖的坡角、采空区塌陷均可破坏自然边坡的稳定状态,易发生中小型浅层或中层滑坡,为Ⅰ类滑坡易发区。

区内未发生滑波、崩塌及泥流地质灾害,虽未发生,但应引起注意,严加防范。

第二节地层及构造

一.地层

子长矿区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地分区。

其地层系统、地层厚度及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见表3-2-1。

兴旺煤矿地表多被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地层覆盖。

据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

中生界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全新统(Q4al+pl)。

各地层岩性、厚度见表2-2-1。

表2-2-1矿区区域地层分区系统表

地层系统

代号

厚度(m)

全新统

Q4

1~5

上更新统

马兰组

Q3m

2~30

中更新统

离石组

Q2l

4~150

下更新统

午城组

Q1w

1~19.3

第三系

上新统

静乐组

N2j

0.5~100

白垩系

下统

环河组

K1hh+hc

204~640

华池组

洛河组

K1l

241~399.1

侏罗系

中统

安定组

J2a

58.1~159.7

直罗组

J2z

88.4~208.9

延安组

J2y

162~305.6

下统

富县组

J1f

0~141.9

三叠系

上统

瓦窑堡组

T3w

>371.5

永坪组

T3y

39~95

胡家庙组

T3h

75~210

表2-2-2煤矿地层简表

地层系统

厚度

(m)

岩性描述

新生界

全新统

(Q4al+pl)

0~5.00

冲积黄土及砂砾石层。

上更

新统

马兰组(Q3m)

2.00~103.00

浅黄、灰黄色黄土。

中更新统

离石组(Q2l)

10.50~54.80

浅棕黄色亚砂质黄土。

第三系

上新统

静乐组(N2j)

0~91.50

紫红、棕红色粘土,底部含砂砾石层。

中生界

上统

瓦窑堡组

(T3w)

308.21

一般由五个旋迴组成,每旋迴下部粗,上部细。

共含煤层7层。

永坪组(T3y)

>50

灰绿、灰白色细~中粒厚层状砂岩,夹灰黑、灰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

为三叠系含煤地层的基底,岩性以灰绿、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薄层,局部含油。

该组仅在钻孔中揭露,但无钻孔穿透,厚度不详。

2.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

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区内地表仅出露其上部层位(T3w5)。

据本次钻孔资料及以往钻孔资料,该组厚度308.21m,与下伏永坪组整合接触。

该组一般由五个旋迴(五个段、T3w1-5)组成,每旋迴下部为灰黑色中—细粒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交互出现,富含钙质结核和植物化石;中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和粉砂岩互成韵律;上部为主要含煤段,为黑色粉、细砂岩互层。

该组共含煤层7层,其中5#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3#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3.新生界上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

主要分布于沟谷边坡。

该组厚度0~91.50m,平均41.60m。

与下伏中生界不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紫红、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

底部有透镜状砂砾石层,砾石多为泥砾、砂砾,半固结状。

4.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主要分布于沟谷边坡。

在较大沟谷边坡呈不规则条状产出。

该组厚度10.50~54.80m,不整合于其下所有老地层之上。

岩性主要为褐黄色、浅棕黄色粉土、粉质粘土、砂质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含成层分布的钙质结核;底部局部见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

5.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该组是区内第四系主体沉积,地表出露范围大,遍布于各梁峁的顶部及沟坡地带,厚度2.00~103.00m,覆盖于所有老地层之上。

岩性主要为土黄、褐黄色、浅黄色粉土、砂质黄土,偶见钙质结核。

6.全新统(Q4eal+al):

主要沿沟谷呈条带状分布,厚0.00~5.00m。

为近代河床冲、洪积物。

下部为灰白、灰黄色砂卵石层,上部为褐黄色黄土状粉土、砾石、砂质粘土;砾石成分复杂,无分选性。

二.构造

兴旺煤矿位于子长矿区中部,矿井构造为一由东向西倾伏的单斜构造伴有波状起伏,倾角1°~3°,未发现断层或褶皱,无岩浆活动迹象。

兴旺煤矿为构造简单型矿井。

第三节 煤层

一.含煤地层

子长矿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

该组在区内大部伏于地下,仅在东部冯家庄、郭家坪、白家枣林、炭窑沟、强家峁、胡家塔一线以东出露上部层位(T3w4-5)并被剥蚀。

该层厚度187.3~340.86m,与下伏永坪组整合接触。

按其岩性特征、含煤性和沉积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五段:

1.第一段(T3w1):

该段仅在钻孔中揭露,厚92.20m。

岩性为下部灰色中—细粒砂岩夹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薄煤线,具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中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夹灰白色中—细粒砂岩、黑色泥岩及不可采的1#煤层。

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2.第二段(T3w2):

该段仅在钻孔中揭露,地层厚71.20~81.63m,平均厚76.42m。

岩性为下部一套巨厚层灰绿、灰白色中粒砂岩,具波状层理;中上部为灰色粉、细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具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中部夹不可采的2#煤层。

3.第三段(T3w3):

该段主体在钻孔中揭露,其顶部(包括3#煤层)在子长县城以东出露并遭受剥蚀。

该段地层厚60.56~71.87m,平均厚66.22m。

岩性底部为厚层状灰白色细粒砂岩,含黄铁矿结核;下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细粒砂岩及薄煤层,具水平层理;中上部为灰色粉、细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具微波状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上部为矿区,也是本煤矿主采3#煤层。

4.第四段(T3w4):

该段地层厚46.30~61.10m,平均厚53.89m。

岩性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分布稳定;下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具微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中部为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薄煤层(为不可采的4号煤层),砂、泥岩具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上部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顶部为矿区也是本煤矿局部可采的5#煤层和不可采的5号上煤层、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化石。

其中5#煤层在区内东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5.第五段(T3w5):

该段出露于煤矿西北部支流沟谷边坡,其面积很小,呈长条状零星出露。

该段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据地表地质调查及本次钻孔揭露,地层厚3.90~38.50m,平均厚19.48m。

岩性下部为黑色油页岩,层位稳定,岩性坚硬,具垂直节理,裂隙被方解石、黄铁矿薄膜充填,易风化成薄片状,风化后颜色呈灰白色。

夹数层厚0.15~0.20m的粘土岩和菱铁质泥岩;中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具波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上部为分布稳定的巨厚层状灰绿、灰白色中粒砂岩,夹粉砂岩薄层。

二.含煤性

据本次钻孔揭露结合以往资料,瓦窑堡组地层厚度308.21m,含煤层(煤线)7层,煤层总厚度平均2.65m,含煤系数平均0.86%。

煤矿区内具对比意义的煤层有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号上、5号、4号、3号、2号和1号。

其中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3号煤层全区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5号上、4号、2号和1号煤层厚度全部在0.17~0.55m之间,均为不可采煤层。

各煤层的厚度、结构等基本特征详见表3-3-1。

表2-3-1      煤层情况统计表

煤层编号

5号上

5号

4号

3号

2号

1号

赋存层位

T3w4上

T3w4上

T3w4中

T3w3上

T3w2

T3w1中

煤层厚度

最小-最大点数

0.35-0.45

(2)

0.35-0.85

(5)

0.30-0.35

(3)

0.70-0.85

(9)

0.45-0.55

0.20-0.50

平均

0.40

0.62

0.33

0.77

煤层间距

最小-最大点数

4.85-28.35

(2)

15.70-28.35

(3)

21.80-31.95

(3)

66.18-71.32

91.75-106.38

平均

16.60

23.42

27.83

煤层结构

夹矸层数

0

0

0

0

0

0-1

顶板岩性

泥岩

泥岩

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粉砂岩

泥岩

底板岩性

粉砂岩

粉砂岩、泥岩

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岩性复杂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较稳定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可采性

不可采

局部可采

不可采

全矿可采

不可采

不可采

三.可采煤层

据本次钻孔揭露结合以往资料,兴旺煤矿5#煤层局部可采、3#煤层全区可采,两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一).5#煤层

1.赋存层段:

5#煤层赋存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

2.特征及稳定性:

5#煤层区内见煤点5个,煤层厚度0.35~1.05m,平均厚度0.62m,为局部可采薄煤层,可采区及厚度分布见图3-3-1。

煤层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其顶板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底板为黑色泥岩、粉砂岩。

区内东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为煤层露头区,在露头区内东南部存在不可采区,可采区内剩余可采面积2.0771km2,5#煤层为局部可采的稳定薄煤层(据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地质队对兴旺煤矿整合区地质详查报告储量表5#煤厚度平均1.0m)。

3.底板标高:

5#煤层底板标高在1077~1092m之间,由东向西倾伏,地层倾角1-3°。

4.埋深:

5#煤层埋深在220~3m之间,最大埋深位于东南部山包处,最小埋深位于湫陷沟内。

(二).3#煤层

1.赋存层段:

3#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上部。

2.间距:

与上部5#煤层间距45.20m。

3.特征及稳定性:

3#煤层区内见煤点9个,煤层厚度0.70~0.80m,平均厚度0.77m,全区可采薄煤层,厚度分布见图3-3-1。

煤层结构简单。

其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全区面积4.11km2,采空区面积0.7667km2,剩余可采面积3.3433km2,3#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4.底板标高:

3#煤层底板标高在1020~1035m之间,基本由东向西倾伏,伴有波状起伏。

地层倾角1~3°。

5.埋深:

3#煤埋深255~54m之间,最大埋深位于东南部山包处,最小埋深位于湫陷沟之下。

煤层的盖层为基岩,煤层埋深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沟谷区浅,在梁峁区深。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典型的黄土梁峁地景观,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基岩沿沟谷出露。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受地质、地貌、构造及水文气象诸因素的综合控制。

因该区地表坡降大,透水性差,大气降水主要形成地表径流流走,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及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厚层泥岩和粘土为主要隔水层。

(一).含(隔)水层特征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Q4al+pl)

呈带状分布于秀延河、南河、羊马河等较大河流两岸一、二级阶地,岩性一般上为亚粘土、亚砂土,下为砂砾石层,其下为砂泥岩互层,风化裂隙较为发育,与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实为不同岩体的同一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层一般厚0~5m,基岩风化裂隙带厚30~50m。

富水性中等的分布在秀延河一级阶地的子长县附近齐家湾至冯家屯一线之河道中,水位埋深7~17m,含水层为中细砂层及砂砾石层,厚1~5m,根据粮站水井抽水资料,降深0.9m,涌水量1.23l/s,单位涌水量1.37l/S.m。

水化学类型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0.45~0.9g/l。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水量贫乏区分布于徐家洼—子长县稍柏子沟、石家老庄—县火电厂及徐家乡东部地段。

水位埋深7~9m,含水层较薄,据钻孔及民井抽水试验资料,涌水量一般0.2~0.5l/s,最大涌水量0.637l/s。

矿化度相对较高。

水量极贫乏区分布于狭窄的沟谷之中,阶地延伸较短,宽度较窄,且多为基座式阶地,松散层多被疏干。

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组、马兰组孔隙裂隙潜水(Q2l+Q3m)

广泛分布于矿区的梁峁地带,梁区厚,沟谷薄,岩性为粉砂质黄土,厚2~103m,富水性较差。

水位埋深较浅,小于10m,靠近黄士梁峁区10~30m。

单位涌水量0.065l/s•m,为弱富水区,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0.26g/l。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面状渗出为主要排泄形式,泉流量0.014~0.610l/s,总流量2.268l/s。

3.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隔水层(N2j)

出露于矿区的沟谷中,上覆于基岩之上,为紫红色、棕红色粘土,含钙质结核。

厚0~100m,为上、下含水层的良好隔水层。

4.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J2y)

分布于矿区西部,出露于沟谷一带,向东尖灭。

岩性为细—中—粗粒砂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弱,据邻区贯屯井田《水文一队》施工的水1、水2孔抽水试验资料,划单位涌水量0.0013~0.00507l/s•m,渗透系数0.00248~0.00947m/d,水质多为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低,为0.45~0.51g/l。

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在沟谷一带以侵蚀性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泉流量0.01~1.00l/s,总流量7.886l/s。

在有静乐组红土隔水层区呈现出承压性,据羊马河井田Y9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513l/s•m,渗透系数0.001487m/d,矿化度为0.482~0.684g/l。

富水性弱,水质多为HCO3·SO4—Na·Mg和HCO3—Na·Mg·Ca型中硬淡水。

5.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裂隙承压含水岩组(T3w)

出露于矿区东部沟谷中,西部被掩盖,岩性以细—中粒砂岩为主,厚>371.5m,富水性弱。

据724部队水源普查施工的15、36、39、43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35~0.01l/s•m,渗透系数0.0065~0.481m/d,矿化度为2.4~5.1g/l。

水质多为HCO3—Na·Mg和Cl—Na型水。

可分为上、中两个承压含水岩段:

上段自5#煤底至瓦窑堡组顶面,厚度58.26~127.21m,平均87.38m,富水性弱。

出露地表泉水流量0.039~0.454l/s,总流量2.565l/s。

据羊马河井田Y11孔抽水试验资料,涌水量0.0274l/s•m,单位涌水量0.000443l/s•m,渗透系数0.0004387m/d,矿化度为0.480~2.979g/l,水质为Cl·HCO3—Na和HCO3·SO4—Mg·Na·Ca型水。

中段自3#煤底至5#煤底,厚29.61~44.17m,平均36.60m,富水性弱。

出露地表泉水流量0.039~0.454l/s,总流量2.565l/s。

据羊马河井田Y11孔抽水试验资料,涌水量0.004l/s•m,单位涌水量0.0000764l/s•m,渗透系数0.0001176m/d,矿化度为5.83g/l,水质为Cl—Na型水。

6.三叠系上统永坪组裂隙承压含水岩组(T3y)

区内无出露。

岩性为细—中粒砂岩,厚度大,埋藏深,富水性弱。

据724部队水源普查施工的2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184l/sm,渗透系数0.456m/d,矿化度为9.56g/l。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

矿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各含水层因所处地貌单元不同各有差异。

第四系冲、洪积层潜水主要沿沟谷分布,靠近地表水体,富水性较好,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关系密切,丰水期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渗入补给,枯水期反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