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992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docx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

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问答题

Copyright:

2006Smile,Allrightsreserved

主编:

舒昕|Smile责任编辑:

舒昕|Smile

首席顾问团:

磨女涂猪巫女囡囡雷丝小二奶

参考文献: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l]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b.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2]艾春香.Microbiology微生物学[Z].厦门:

艾春香,2006.

[3]涂真秋.微生物复习思考题1[Z].厦门:

涂真秋,2006.

[4]涂真秋.微生物复习思考题2[Z].厦门:

涂真秋,2006.

[5]舒昕|Smile.微生物学单方面猜测名次解释[Z].厦门:

舒昕|Smile,2006.

[6]巫女囡囡.囡版微生物复习思考题[Z].厦门:

巫女囡囡,2006.

[7]F1-204.无题[Z].厦门:

F1-204,2006.

1、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答:

(1)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50-300倍)②对一些微生物的形态进行描述(如雨水中及人体口腔内的微生物)

(2)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发现乳酸菌的发酵时由于微生物的作用②提出了“自然发生学说”——微生物学开始创立③改进了炭疽疫苗④巴斯德消毒法

(3)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

①意识到微生物在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②证明某些特殊的疾病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③科赫法则④创立了他那个时代3种重要疾病的微生物病因学(霍乱、肺结核以及炭疽热)

奠基时期(巴斯德以及科赫的重要贡献):

①微生物学开始创立②建立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代

2、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答:

(1)通过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使原先猖獗的细菌性传染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人类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2)生物工程学(biotechnology)

(3)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4)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5)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前全人类广泛重视

(6)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

①由于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突变;分布广,种类多)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微生物学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

③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④基因工程的主角⑤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

总之,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四大里程碑中,为生物学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关键作用。

3、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

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

1续采用微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材料。

2生物生产与动植物生产并列为生物产业的三大支柱。

    在工业中许多产品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如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等)、化工原料(酒精等)。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用途,发酵食品和许多调味品都离不开微生物。

3生物是消除污染、净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4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微生物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作为基因工程的外源DNA载体,不是微生物本身(如噬菌体),就是微生物细胞中的质粒;被用作切割与拼接基因的工具酶,绝大多数来自各种微生物。

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培养条件较简易,当今大量的基因工程产品主要是以微生物作为受体而进行生产,尤其是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酿酒醉母。

借助微生物发酵法,人们已能生产外源蛋白质药物(如人胰岛素和干扰素等)。

尽管基因工程所采用的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动植物,但由于微生物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它们是最丰富的外源基因供体。

5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已知微生物种类只是估计存在数量的很小一部分。

可以想像,既然对少数已知微生物的研究就已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多样性微生物的开发必然会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

6生物学事业方兴未艾。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将基因组信息在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

4、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

答:

(1)继续研究微生物学在人体及动物体病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某些流行病、慢性病等,有利于攻克一些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

(2)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以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为生物对生物工程学研究起促进作用。

(4)继续探索和研究一些未鉴定出或无法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这有利于人类探索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5)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例如如何更好的利用其进行转化、转导以及接合。

(6)将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来回答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及其基本规律。

1.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上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

例如生命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突变本质的证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等的阐明等等,都是以微生物作为材料才得以肯定的。

2.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三大支柱之一前美国科学院院长P.Handler在其主编的《生物学与人类未来》(1970)中曾指出:

“约在25年前,随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融合,分子生物学开始出现。

这三门学科的各种方法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创造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和概念工具。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十分确切的,说明微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或三大支柱之一。

3.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由于遗传学主要是研究亲代与子代间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因此,代期短、培养条件简便、遗传性状丰富、多数为单倍体和具备多种原始遗传重组方式等优点的微生物,自然就成为最适宜的遗传学研究对象了。

4.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有基因供体、基因载体、工具酶和基因受体等四个主要方面。

至今基因载体都只能是微生物或其某一组分(如细菌的质粒、病毒粒子或噬菌体),各种工具酶(核酸内切酶、连接酶等)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

由此可以看出微生物在当代基因工程中的突出地位。

5.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扩散到生命科学的各研究领域微生物学是整个生物学中第一门具有一套自己独特操作技术的学科,因而需要特殊的实验室装备和独立的训练。

例如显微镜术和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和克隆化技术,合成培养基技术,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技术,突变型标记和筛选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以及各种DNA重组技术等。

这些技术已迅速扩散到生命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并几乎已成为研究一切生命科学的必要手段,从而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

5、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

(1)细胞壁:

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唐,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4)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细胞膜:

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功能:

1)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4)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以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

(3)细胞质和内含物:

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物、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其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质和大分子的单体等。

细胞内含物是指细胞质内一定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4)核区:

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核区是细菌等原核生物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6、试述G+菌肽聚糖、G-菌细胞壁结构。

答:

G+:

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

这种太聚糖网格状分子交织成一个致密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3部分组成:

1)双糖单位:

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B-1,4-糖苷键与另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

2)四肽尾:

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3)肽桥:

其连接前后2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G-:

细胞壁的比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

其细胞壁所特有的外膜,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

在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称周质空间,其中存在着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7、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答: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这主要是由于其细胞比化学成分的组成差异而引起的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同,正由于这一物理特性的不同才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

其基本步骤是:

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酶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

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酶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时不同的。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牢牢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脱色西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8、在原核生物范畴内有哪些细菌没有细胞壁?

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答:

虽然细胞壁是一切原核生物的最基本构造,但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在实验室菌种的自然突变中都回产生少数却细胞壁的种类;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认为方法通过一直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胞。

主要有四种类型,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以及支原体。

实验室中形成:

自发缺壁突变:

L型细菌

缺壁细菌人工方法去壁:

彻底除尽:

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

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支原体

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

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寄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protoplast):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的细胞。

一般G+菌容易产生。

可用于杂交育种以及有利于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球状体(sphaeroplast):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菌的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支原体(Mycoplasma):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为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故即使没有细胞壁,其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9、什么是伴孢晶体?

他在何种细菌中产生?

有何实践意义?

答: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Bacillus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半饱晶体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等200多种昆虫和动、植物线虫有毒杀作用,因此可将这类细菌制成对人畜安全、对害虫和天地和植物无害,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物农药(“Bt”细菌杀虫剂)。

10、什么叫菌落?

为什么说正确理解菌株的含义对展开微生物学工作极为重要?

怎样识别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答:

将单个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他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范志,形成细胞堆,此称菌落。

有些细菌个体(细胞)形态和群体(菌落)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的现象,这对许多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多数放线菌有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成熟时又会进一步分化成孢子丝并产生成串的干粉状孢子,它们伸展在空间,菌丝间没有毛细管水存积,于是就使放线菌产生与细菌有明显差别的菌落: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等等。

11、什么叫营养缺陷型菌株?

在实验室中如何从原养型菌株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

设计一个具体实验方案。

答:

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为只能在家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里突变菌株成为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或简称营养缺陷型。

它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相应补充培养基上生长。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

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环节。

现分述如下步骤:

①诱变剂处理②淘汰野生型:

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

通过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浓缩”极少数营养缺陷型的目的③检出缺陷型:

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法④鉴定缺陷型:

可借生长谱法进行。

生长谱法是指在混有供试菌的平板表面点加微量营养物,视某营养物的周围有否长菌来确定该供试菌的营养要求的一种快速、直观的方法。

12、霉菌的孢子可分为哪些类型?

哪些是有性孢子?

哪些是无性孢子?

他们有何分类意义?

答:

霉菌的孢子主要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种类型。

有性孢子: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无性孢子: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3、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

答:

微生物类别

菌落特征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酵母菌

霉菌

主要特征

含水状态

较湿

干燥

外观形态

大而突起

大而酥松或大而致密

相互关系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形态特征

大而分化

粗而分化

参考特征

菌落透明度

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

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

颜色的差别

相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细胞生长速度

较快

一般较快

气味

多带酒香味

往往有霉味

14、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请说明每个阶段的内容。

答:

1.同质融合(Plasmagamy):

供体细胞将单倍体的细胞核穿透入供体细胞的细胞质中。

2.同性孢子相互融合(Karyogamy):

两个配子融合称为一个双倍体的受精核子。

3.减数分裂(Meiosis):

通过减数分裂,双倍体核变为单倍体核(有性孢子),其中的有一些进行了基因重组。

15、细菌鞭毛与真菌鞭毛有何异同点?

答:

细菌鞭毛的结构:

基体由4个称作环的盘状物组成。

由外至内依次为:

L环,P环,S环和M环,共同嵌埋在细胞质膜上。

鞭毛钩是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构造。

鞭毛丝是由许多直径为4.5nm的鞭毛蛋白亚基沿着中央孔道作螺旋状缠绕而成,每周有8~10个亚基。

真菌鞭毛的结构: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由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被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

过渡区将基体与鞭杆相连。

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横切面呈“9+0”型,且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中央则没有微管和鞘。

16、4种霉菌的比较(实验)

答:

青霉

曲霉

根霉

毛霉

菌丝

隔膜

假根

匍匐菌丝

孢子囊颜色

蓝绿色

不同种类不同颜色,黑曲霉的孢子囊是黑色的

黑色

白色

分生孢子头形状

菊花状、球状、棒状

扫帚状

孢子囊梗或

分生孢子梗的

生长方式

由部分气生菌丝分化而成

由部分气生菌丝分化而成

营养菌丝体产生匍匐丝向四周蔓延,接触基质后,向下生出假根,向上生出孢囊梗

孢子囊梗直接由菌丝体生出

菌落特征

一般为蓝绿色,表面呈密毡状

菌落的形状和大小比较稳定,多为圆形,颜色多样

在培养基上菌丝交错形成疏松的絮状菌落

无固定形态

分布

分布广,常生长在腐烂的橘皮上

分布于谷物、空气、土壤及各种有机物

分布广,常出现在淀粉类食品上

分布于土壤、肥料、空气、淀粉食品

17、病毒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又称分子生物;2.化学组成简单,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4.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5.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6.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18、何谓噬菌体?

病毒的繁殖过程分几步来完成的?

试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答:

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和噬兰细菌体等,它们广发春在与自然界,凡有原核生物活动之处几乎都发现有相应噬菌体的存在。

增殖过程:

1.吸附(adsorption,attachment):

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如果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接触,就可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就附着在受体上,从而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2.侵入(penetration,injection):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胞壁产生小孔;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3.增殖(replication):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包括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核算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装配):

噬菌体的成熟(maturity)过程事实上就是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装备(selfassembly)的过程。

主要步骤有:

DN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完整的头部,尾丝和尾部的其他“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和尾部相结合后,最后再装上尾丝。

5.裂解(释放):

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lysis),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release)。

19、亚病毒有哪几类?

各自有何特点?

答:

包括类病毒、拟病毒以及朊病毒三类。

类病毒:

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中发现。

拟病毒:

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只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颗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又裸露的RNA或DNA所组成。

朊病毒:

又称“普利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在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相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其特点为:

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算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20、6类营养物质的定义,氨基酸自养微生物的定义。

答:

能源energysource:

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N源nitrogensource:

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碳源carbonsource:

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又称大量营养物macronutrients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

一类调节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C、N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无机盐mineralsalts:

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氨基酸自养微生物aminoacidautotrophs:

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氮源种类看,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界限,一部分微生物是不需要利用氨基酸做氮源,他们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21、生长因子从广义和狭义上分别包括哪几类物质?

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

答:

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包括碱基、朴啉、及衍生物,淄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支链脂肪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把它们分成3种类型:

(1)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它们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

它们需要从外界吸收生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

(3)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少数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些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可作为某些微生的生产菌种。

22、微生物分成几大营养类型?

每种营养型的定义及其在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方面存在的不同?

各举2-3个例子。

答:

根据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划分

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

光能无机营养型

photoautotroph

无机物

二氧化碳

蓝细菌

紫细菌

绿硫细菌

光能有机营养型

photoheterotroph

有机物

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

紫色无硫细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

chemoautotroph

无机物

无机物

二氧化碳

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

铁细菌

化能有机营养型

chemoheterotroph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

23、四种微生物细胞运送营养物质方式的定义并比较其异同?

试论述基团移位的分子机制。

答:

单纯扩散

simplediffusion

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主动运送activetransport

基团移位grouptranslocation

特异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浓稀

浓稀

稀浓

稀浓

平衡时内外浓度

=

=

内高

内高

运送分子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能量消耗

溶质分子运送前后

不变

不变

不变

小分子

硫酸根、磷酸根……

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

糖类、核苷酸

基团移位grouptranslocation:

一类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