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60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六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Word下载.docx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三元里抗英

(1)概况: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军;

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2)意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2)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背景

(1)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连年自然灾害。

2.过程

(1)爆发:

1851年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建制

①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

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3)全盛

①北伐:

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

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4)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

新篇》

(1)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3)开设新式学堂

(1)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评价

(1)作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反动势力。

(2)教训: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责任。

洪秀全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

——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作者从思想上的王权思想、政治上的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的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论述了洪秀全的天国难以实现。

 

【教材补遗】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构图解史】 

两次鸦片战争及对中国的影响

【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轻巧识记】 “两次鸦片战争”

【教材补遗】

鸦片战争后中国二十年的迟滞

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但是中国的官员们并未从战争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因此,鸦片战争的平息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没有让清政府和中国人民惊醒和奋发图强,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

【微点拓展】 天京变乱的必然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中,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

【构图解史】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图画证史】 中外“联合绞杀”

【深化拓展】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别提醒】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背景

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新疆地方势力,企图以此作为肢解中国新疆的工具。

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重点一 近代列强侵华及其影响

【解读】 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

具体国情对比如下: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

朝政日益腐败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自然经济为主导;

财政入不敷出

商品经济发达;

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

史料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

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

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史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

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机构从无到有的转变。

(2)史料二介绍了国际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史料二,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试答:

                                    

【提示】 

(1)变化:

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

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

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

评价: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2)特点:

成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

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

体现了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史论归纳】 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

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

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

首先,“不平等条约体系”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

其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

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史料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

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结论】 鸦片战争兼具破坏性与建设性

(1)破坏性: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建设性:

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全面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1.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

2.社会政治:

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

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英法等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

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重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

【解读】 图片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很丰满,《资政新篇》的方案很先进,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两者都未真正实践。

【结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资政新篇》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

不同点

是否符合

历史潮流

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

空想性的

内涵不同

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

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

财产所

有制

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

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

对农民阶

级的影响

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

史料一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史料二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中国纪事》

(1)史料一从太平天国由初期到后期指导思想的转变角度,揭示了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

(2)史料二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对中国社会的作用角度评价了太平天国。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为何会如此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提示】 

(1)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2)马克思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史论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的进程。

③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内乱给了外国侵略者以更大的可乘之机。

[研真题·

引领航向]

1.(2018·

高考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

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

命题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解析:

选A。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清政府对于外来贸易立场分明,既反对走私鸦片,又坚持正当的贸易,与此相符的是A项。

B项中的“各国政府公认”言过其实,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并未涉及治外法权,D项排除。

2.(2018·

高考全国卷Ⅱ·

T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  )

近代中国的外交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选D。

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

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

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项错误;

从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项错误;

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交的理解提出建议,并非干涉外交决策,C项错误。

3.(2018·

高考海南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太平天国运动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

4.(2015·

高考山东卷)“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中国的近代化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选B。

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强调的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故D项错误。

[练模拟·

能力提升]

1.(命题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

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大战在即,但即便像林则徐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之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的风险,依然自欺欺人地高估“天朝上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

2.(命题点:

清政府的腐朽)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

这表明清政府(  )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选C。

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的观念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选C项。

3.(命题点: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英虎门条约》第六款规定: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来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拏,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

”这表明(  )

A.清政府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英国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C.清政府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英国攫取了在华的重大权益

根据材料“《中英虎门条约》”“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且英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故选D项。

4.(命题点:

近代“租界”的设立)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  )

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说明列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租界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D项正确;

材料中“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说明租界并未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A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半殖民地色彩,不是半封建,B项错误;

租界不是把西方的民主搬到了中国,而是西方列强利用“租界”侵华,C项错误。

5.(命题点: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的行为很不满;

士大夫们大多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

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推理出百姓和士大夫们对太平天国运动不满的原因是其“破坏庙宇”,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对社会各阶层的冲击,D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不得人心,B项错误;

洪秀全继承了儒家的“大同”思想,C项错误。

6.(命题点:

《资政新篇》的特点)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

“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资政新篇》(  )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不宜断者付小弟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