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163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庆市迅速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3―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升配套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软硬兼具的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重庆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创建了垂直整合和全微笑曲线的发展模式。

惠普、宏碁、华硕、东芝、富士通等五大品牌,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六大代工企业分别布局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500余家零部件企业聚集璧山、铜梁、永川、江津等区县,引进了惠普、华硕、佳杰、贝宝结算中心和惠普、宏碁研发中心等,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5+6+500”产业体系和“研发+制造+结算”的发展模式。

2.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201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达45.8%。

其中,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1511.28亿元,年均增长率46.9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

软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05.8亿元,年均增长率44.67%。

3.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增长。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比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万元/人?

年,比2005年增长114%。

4.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2011年企业R&D研发投入强度为1.2%,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

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0%,通信和数字医疗等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产业能耗水平有所下降。

企业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加强,2011年制造业万元产值耗煤0.0138吨,比2005年下降了近20%。

6.物流大通道建成。

“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开通,“渝深”和“渝沪”五定班列常态开行,重庆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智贸”试点港口,实现多国海关“一卡通”。

国际航空货运实现从无到有,国际出口货量增幅、货运航空公司数量、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国际货运航班频率在中西部位列第一。

表1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发展现状

2005年

2011年

重庆

全国

重庆

全国

一、总产值(亿元)

150.12

33000

1511.28

93000

在全国占比%

0.45

1.6

在西部占比%

23.65

34.91

二、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年)

14

12

30

三、利润率(%)

1.91

3.46

5.8

4.4

四、万元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0.0172

0.0138

五、R&D研发投入强度(%)

0.7

1.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尚待优化。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笔记本电脑行业一枝独秀,产值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产业抗风险、抗市场波动能力不强。

表2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各行业比重表

分类

2005年

2011年

分类占比(%)

分类占比(%)

重庆

全国

重庆

全国

通信设备制造业

19.45

17.77

7.83

15.67

雷达制造业

0

0.29

0

0.31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0

0.89

0

0.79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0

30.84

40.54

28.6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

29.95

10.9

20.38

6.57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23.13

27.25

8.26

34.09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

12.13

0.87

6.56

1.38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0

2.27

0.36

3.52

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

10.15

8.1

11.12

2.9

其他电子信息行业

5.2

0.81

4.95

6.18

2.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30家,其中百亿元以上的仅4家。

除笔记本电脑产业外,其他领域尚缺乏规模较大、产品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3.产业创新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R&D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研发体系不健全,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仅为18%。

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

4.行业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特别是在软件和集成电路、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测试、培训等公共性服务有待拓宽和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和创新人才的评价培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

(三)发展趋势。

1.人类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更新,全球主要国家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视为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到2015年将比2011年上升17%。

但目前由于西方国家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刺激和区域生产成本差距缩小等因素,出现了高端电子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中低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一些周边国家的趋势。

2.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前各行业融合创新、工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具备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增长点。

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内各行业多有交集,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与生产各环节的持续深化应用,将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

以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高性能芯片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我国规划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万亿元,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部分信息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进行转移,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应用。

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调整。

4.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日趋成熟。

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善,产业平台的搭建,人才体系的健全,物流通道的完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落户,我市迎来了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特别是,中央批准我市建立的内陆地区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以及近些年来“无中生有”形成的电脑产业垂直整合模式,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的跨国电子巨头落户我市,并带动一大批战略伙伴随之跟进,为我市快速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要求,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产品为牵引,以西永微电园、两江新区为核心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链,着力促进电子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的共性支撑平台,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信息产业的附加值、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建成内陆地区最大的信息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中长期发展与近期稳增长相结合。

既要着眼长远,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和创新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又要全力以赴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坚持引进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

在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或国内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壮大本土企业,打造本地知名品牌。

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产业新增长点。

――坚持研发、制造、结算并举与品牌、代工、配套垂直整合相结合。

依托制造基地建设,同步引进研发机构和结算中心,构建全流程微笑曲线,推动“品牌商、代工企业、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发展。

――坚持离岸与在岸、软件与硬件、产品与服务相结合。

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整合推进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3+6+3”产业体系,即:

六千亿计算机、两千亿软件及信息服务、千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数字医疗与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电子装备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经开区3个千亿级产业基地。

打造“2+10+2”千百亿企业,即:

两家千亿级企业,1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其中包含两家总部设在重庆的百亿品牌企业。

把重庆建成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国际离岸云计算数据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物联网、智能仪器仪表、集成电路、数字医疗产业基地,努力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庆的第一支柱产业。

实现四大发展目标:

――总量目标。

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力争完成总投资3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占重庆工业产值的1/3。

――效益目标。

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

年。

――创新目标。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3%,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超过40%;在云计算、通信与物联网、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数字医疗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产业主要装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质量目标。

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新产品产值率52%,培育2个百亿级本地品牌。

主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表3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提升振兴目标

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平均增幅%

1.规模目标

总产值(亿元)

3300

10000

44.7

2.效益目标

利润率(%)

5.8

8.8

[3]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年)

30

40

[10]

3.技术创新目标

企业研发投入比重(%)

1.2

1.3

[0.1]

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

18

40

[22]

4.品牌质量目标

新产品产值率(%)

46

52

[6]

百亿级本地品牌数量(个)

0

2

[2]

注:

统计数据基础为规模以上企业;[]内为三年累计数。

三、重点任务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全力保障产业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优先发展笔记本电脑等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应用电子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扶持电子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

结合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狠抓技术改造与创新,积极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必须保持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全力争取品牌商订单,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物流环境,推进重大项目投产、达产、扩产,落实“稳增长”、“扩内需”等激励政策,确保2012年实现3300亿元产值目标,同比增长65%。

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深化税费、物流、要素、融资、土地成本“五低”商务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到境外围绕重要资源、先进技术等进行并购投资,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本地产品扶持力度,拉动本地产品生产和销售。

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4.7%。

(二)重点构建九大产业板块。

围绕做大做强计算机产业、创新云计算发展模式、开拓物联网应用市场,建设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通过壮大家用电子、突破基础电子、扶持应用电子,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六千亿计算机产业集群。

整机领域:

依托广达、富士康等重点企业,扩大整机生产规模;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具备轻薄便携、低功耗、触控、高清与三维(3D)显示等特点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大屏幕、触摸型一体式等新型计算机,积极发展打印机、显示器等周边产品。

到2015年,形成1亿台笔记本电脑、5000万台打印机、5000万台显示器生产能力。

配套领域:

以整机需求为牵引,按照笔记本电脑产业模块级、部件级、元件级、原材料级四个层级,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模块级重点发展显示、系统、机构、主板等四大模块,部件级重点发展面板、硬盘、电池、蓝牙等,元件级重点发展电阻、电容、电感等,原材料级重点发展铜、镁、铝、碳纤维、钢、塑胶颗粒、粘合剂、橡胶等。

2.两千亿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围绕“国际离岸云计算试验区”和“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中心”两大龙头项目,继续深化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外包、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五大新兴产业,打造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和国际信息港,建成中国软件外包前沿城市。

3.千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产业集群。

通信领域:

重点把握智能终端发展趋势,从引进和建设通信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入手,大力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智能手机等产品,带动配套和销售服务的发展,吸引战略级元器件厂商集聚,以手机终端生产带动通信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物联网领域:

积极突破传感、传输和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物联网产品;充分发挥我市运营资源优势,创新市场商业模式,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以应用带动各类硬件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注重用市场吸引和带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将我市建设成为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品应用、产业集群等方面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地和产业示范基地。

4.五百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加快智能家电生产基地建设,提升数字视听的研发能力,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渝建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发展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应用数字接口技术、智能家电整机产品核心关键件、关键设备制造技术以及相关环保、节能技术等数字家电基础共性技术,开发生产数字家电产品。

建设完善智能家电与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鼓励家电制造企业大力引进重点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加快家电产品本地配套体系建设。

5.两百亿集成电路与元器件产业集群。

积极引导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以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突破,带动IC设计、封装测试和电子材料等产业链整体发展。

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设计平台,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团队,突破并掌握纳米工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加快现有8英寸和两条6英寸芯片制造项目达产,继续引进12英寸65纳米及以下大尺寸芯片项目;支持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与设计制造相适应的封装测试能力;扶持本地中小企业,提升芯片自主设计能力;发展相关的原材料生产。

6.两百亿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传统仪器仪表生产基地的优势,提升智能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能力,加速产业化进程;加强对外招商,发展MEMS微传感器及高端工业用智能仪表,完善仪器仪表产品结构,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把重庆打造成国家数字化仪器仪表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7.百亿光伏与LED产业集群。

以应用为导向,带动LED及光伏产业的发展,吸引海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重庆。

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瓶颈,拓展LED节能灯在汽车摩托车灯具、城市景观、道路隧道照明、办公照明、大功率高亮度显示屏等领域的应用,构建蓝宝石衬底、外延片、芯片、封装、智能控制应用为主的LED绿色光源产业集群;谋划多晶硅、单晶硅、硅棒及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兆瓦级聚光光伏发电成套设备等新能源项目,形成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集群。

8.百亿数字医疗、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集群。

数字医疗领域:

积极研发临床急需的新型诊断、治疗、监测设备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部分需求大、应用广的医疗电子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和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医疗产业聚集区。

汽车电子领域:

加强与国际汽车电子知名企业的衔接和沟通,鼓励其在重庆布局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以本地整车企业为带动,提高汽车电子产品本地化配套能力,加快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我市传统的汽摩产业优势,整合计算机、物联网、通讯、服务业等行业资源,搭建研发、营销、后台处理等公共平台,提高我市汽车产品电子化率,形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电子产业聚集区。

9.百亿电子装备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控制系统及工业自动化设备等装备产业,加快形成重庆电子装备产业集群。

结合当前工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趋势,重点引进以SMT为主的电子整机装备、半导体设备、新型显示器件装备、太阳能光伏装备、注塑机等专用设备生产厂商。

专栏1重点电子信息产业板块

产业板块名称

重点发展产品

2015年销售产值

(亿元)

计算机产业集群

整机: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工业控制计算机、低成本计算机等。

周边设备:

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闪存等。

配套产品:

模块级:

显示模块、系统模块、机构模块、主板模块等;部件级:

面板、硬盘、光驱、电池、蓝牙等;元件级:

电阻、电容、插座、螺丝等;原材料级:

铜、镁、铝、碳纤维、钢、塑胶颗粒、粘合剂、橡胶等。

6000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装置、智能测量仪器仪表、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网络传输服务、数据库服务、物联网系统服务、基础软件及软件核心技术、数字影音、动漫设计与制作。

2000

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产业集群

智能手机及相关处理器、新一代路由器、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无线局域网设备、基于三网融合的传输与交换设备、特殊通信领域装备、网络测试设备;各种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各种标签扫频仪、标签打印机等识别和信息采集设备。

1000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等智能家用电器;数字机顶盒、高清晰度数字显示、多功能DVD、数码相框、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MP3随身听等应用消费类数字视听产品。

500

集成电路与元器件产业集群

CPU电路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数字高清视频芯片、高速射频(RF)电路、电源管理电路、LED、LCD驱动电路等的通用电路;身份证卡、市民卡芯片、社保卡芯片等民用消费卡;汽车电子、民用航空以及国防工业领域的专用电路。

200

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智能流量计、智能执行器、智能阀门定位器、分析仪器、高端工业用智能仪表等。

200

光伏与LED产业集群

光伏:

单晶和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超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聚光电池、薄膜电池、逆变器、控制器、储能系统等。

LED:

衬底、MO源、超高纯气体、荧光粉、有机硅胶、蓝宝石基片、芯片、液晶显示背光源、室内照明产品、汽车照明产品、城市建筑景观照明产品、交通信号灯等。

100

数字医疗、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集群

数字医疗:

超声治疗设备、人工肝、血透机、LED无影手术灯、高频X线机、智能可控胶囊内镜、手术动力装置等。

汽车电子:

发动机控制、车身控制、导航、移动通信、CAN/LIN总线、车用传感器、大容量动力电池、电芯及电池模组、自动跟踪主/分罗经、光纤罗经等。

100

电子装备产业集群

上下料机、贴片机、印刷机、PCB打印机、波峰焊机、回流焊机、光学测试系统、SMT设备等电子装备;光刻机、离子注入、匀胶、显影、物理气象淀积、CMP、刻蚀机等半导体生产设备;光固化机、除泡机、玻璃研磨机、贴附机等新型显示器件装备;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硅生产炉、磨方倒角机、线切割机、清洗设备等太阳能光伏装备;PLC、DCS、PAL等控制系统;伺服、步进、数控、工业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设备;注塑机等其他设备。

100

(三)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引导、优化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与结构布局,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4个百亿级产业园区,鼓励有关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有机互补、错位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千亿两江新区。

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北部新区等为主要载体,发展笔记本电脑、软件和云计算、智能家电、通信设备、智能仪器仪表、LED、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应用电子等产业。

千亿西永微电子产业园。

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打印成像设备、集成电路与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设备等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

千亿经开区。

重点发展移动终端、物联网、智能家电、消费类电子等产品,做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西部重要的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四个百亿工业园。

高新区重点发展PC零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家电、通信设备、应用电子等;万州工业园重点发展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智能家电等;璧山工业园重点发展PC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子装备等;永川工业园重点发展PC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

(四)切实推进重大项目。

围绕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以“3+4”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推进75个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近3000亿元,销售产值近万亿元,进一步扩大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

专栏2重点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内容

建设期限

投资额

(亿元)

销售收入

(亿元)

1

品牌电脑生产基地

2012―2015

300

2000

2

笔记本零部件生产基地

2012―2015

700

1700

3

笔记本原材料生产基地

2012―2015

45

140

4

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2―2015

12

20

5

硬盘生产基地

2013―2015

250

500

6

显卡、声卡生产基地

2013―2015

230

500

7

笔记本、PC电脑主板生产基地

2013―2015

230

500

8

其他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项目

2012―2015

80

220

9

笔记本电脑生产设备制造基地

2012―2015

10

25

10

打印成像设备制造基地

2012―2015

60

120

11

中国西部声谷服务外包基地建设项目

2012―2015

11.5

12

12

日本NTT集团西部综合基地建设项目

2012―2015

10

100

13

两江新区灾备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2012―2015

10

15

14

中兴软件智能通信终端嵌入式软件项目

2012―2015

10

40

15

中冶赛迪钢铁生产流程信息系统改造项目

2012―2015

5

50

16

邮乐网项目

2012―2015

3.5

10

17

离岸数据中心产业园项目

2012―2015

3.2

500

18

佳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笔电销售及结算中心项目

2012―2015

3

100

19

中联―NEC软件园项目

2012―2015

2

10

20

中软国际综合产业基地

2012―2015

2

10

21

三星ocean中心项目

2012―201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