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62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运动康复文档格式.docx

常见的慢性损伤有:

脚疼;

膝关节疼;

腰背疼;

肩关节疼等

慢性损伤一般是由于轻微的不良刺激反复作用于软组织所造成的,其直接原因往往是肌肉的不平衡或训练中动作技术的不合理以及训练器械的使用不当。

而关节似乎是这些不良刺激的主要接受者,所以许多慢性损伤都发生在大的关节,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脊柱、肘关节等。

慢性损伤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

●训练动作设计不合理或技术动作过程存在不适当因素

●客户长时间没有从事运动活动,肌肉、骨骼和关节对运动的适应性下降。

●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或做一种练习且没有安排好合理的休息或间歇,导致某部位肌肉、肌腱或韧带的过度使用,因而造成劳损。

作为一名私人教练,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和原因有助于他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并且能够保证训练过程的绝对安全。

每一项训练内容都必须是100%安全的。

对于每一个训练目的和内容,教练都必须知道练什么、在什么地方练、什么是简练、为什么练、怎么练,即5个W:

what,where,when,why,how.

3.慢性损伤的处理

慢性损伤的处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对客户进行损伤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自觉地避免一切可能造成慢性损伤的行为,教练和客户都必须对慢性损伤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慢性损伤的发展。

通常需要提醒客户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对待急性损伤,要及时、合理地处理急性损伤,避免急性损伤向慢性损伤的发展。

在急性损伤得到应有的治疗的同时,要保证足够长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所有的慢性损伤都应当得到运动医学专家或伤科医生的确诊,并进行合理的治疗。

●要与私人教练进行沟通,使教练和客户本人双方都了解客户慢性损伤的情况,并且在训练中,参考医生的建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恢复手段,以促进慢性损伤的恢复。

●教练要重新审视自己所制定的运动处方,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改进。

特别要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

急性损伤需要在受伤现场及时处理,受伤后的72小时非常关键。

许多急性损伤经过正确、及时的处理,都可以很快地得到恢复。

对急性损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1]休息(Rest):

受伤后的休息可以促使受伤组织自行修复,避免被进一步的加重。

休息可以是完全休息(不再运动)或相对休息(受损部位不再运动)。

损伤程度越高,休息的时间就应越长。

[2]冰敷(Ice):

在受损部位敷以冰块儿或其他冰冷物质,可以抑制组织毛细血管进一步出血,从而可缓解肿胀。

冰敷一般要持续20分钟,每天4-8次,最好进行3天这样的处理。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

用弹性绷带将患处裹紧,加压,同样可以抑制局部水肿。

通常可将冰敷和加压包扎同时使用。

[4]抬高患肢(Elevation):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尽量高于自己的心脏的高度,避免血液过多地流向受伤部位,造成进一步的肿胀,同时可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向心方向的流动。

以上损伤处理的全过程常被称为是RICE.

冷疗法的历史

早在17世纪,医学上就采用冷疗的方法来为接受手术的病人麻醉。

1661年(ThomasBartolin)曾撰文描述了如何使用冰雪来作腿部的切除、溃疡的腐蚀和从会阴部手术以取出膀胱结石的方法。

1813年法国入侵苏俄时,拿破伦的首度外科医师(Larrey)用冷冻方法为前线受伤的士兵麻醉开刀。

1867年人们开始使用乙基氯化物(ethylchloride--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来制造冷却效果,把它喷在或敷在患处后,由于它的迅速蒸发、吸热而产生局部冷却的效果。

利用这种方法,医生们曾经糖尿病的病人切除坏死的肢体。

从上述的历史可以看出,冷疗法早期最要被用来麻醉。

冷的生理作用

第一种作用是会强化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

冷刺激会增加胶原纤维的强硬度,使它不易被拉断,这种强化作用可能是改变胶原纤维的结合构成而产生的。

第二种作用是使局部的血管收缩,因此可以减少急性发炎肿胀,对于急性伤害所引起的水肿和出血也能产生抑制作用。

第三种作用是能局部地放松肌肉。

把肌肉冷却到摄氏20度以下时,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会减慢;

冷却到摄氏18度以下时,维持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肌耐大都会大减。

这些作用主要是发生在肌纺锤(musclespindle),根据实验结果,肌纺锤的反射作用很容易被低温所抑制,其活动度在摄氏32度以下时便开始减少,在摄氏15度时完全停止,而肌纺锤是控制肌肉张力的主要感受器。

老鼠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作用在低于摄氏15度时开始减少,在摄氏5度时完全阻断。

利用这些特性,急性伤害可用冰块按摩或直接冰敷来放松肌肉,对于脑血管障碍(即中风)或脑性麻痹所引起的肌肉痉挛,也能用冷疗来放松肌肉,因为肌纺锤的反射作用会被低温抑制。

第四种作用是能麻醉、止痛。

冷到摄氏15度左右时,神经的传导性会丧失,而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那些传导肌纺锤的神经纤维最易被冷所阻断。

也有人认为冷的止痛作用是阻止痛的刺激传导到间脑和中脑,或类似通电来刺激皮下神经或脊髓,以这些麻的感觉来干扰或阻止痛觉刺激进入中极神经,也能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譬如牙痛发作时,若用手捏大腿,则牙痛似乎可以减轻。

冷的第五种作用是能消炎。

冷可以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并改变组织的反应过程,因此对急性运动伤害、烫伤及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发炎,以及慢性的关节囊炎、肌腱炎等都非常有效。

∙冷敷时间和注意事项:

冷敷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但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体质的不同,冷敷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冷敷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身的感觉。

冷敷时会有猛然的强冷刺激的感觉,接下来会感觉到有热乎乎的感觉,其后会产生针刺的微痛感,直至最后患部失去感觉。

冷敷会引起强冷---热感---针刺感---失去感觉这四个阶段。

但如果通过这四个阶段还有疼痛,就有发生冻伤的危险。

失去感觉后就应立刻停止冷敷。

对于感觉不敏感、长时间进行冷敷都没有冰冷感觉的人,为防止冻伤的发生也不适宜做20分钟以上的冷敷。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采用低温疗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冰袋同皮肤直接接触不能超过15-20分钟以上。

●采用低温疗法时不能持续进行1小时以上。

●冷敷之后,不能进行有痛感的练习。

冷疗的害处及禁忌

虽然局部冷疗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某些人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必须特别小心或视为禁忌。

1、心脑血管疾病者:

某些病人对冷特别敏感,血压会过分上升或引发心肌缺血,因此这类病人要特别小心。

2、周边血管障碍者:

动脉硬化、阻塞性血管炎及静脉回流不良的病人使用冷疗时,由于局部的血液循环更为减少,无法进行足够养分及废物的交换,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缺血,甚至完全坏死现象,因此不可接受冷疗。

3、局部失去知觉者:

没有知觉的部位等于没有警告或自我防卫的能力,可能冷却过度而不自知,很容造成冻伤,因此该部位绝对禁止冷疗,也不可接受热疗,以免发生烫伤。

4、有雷诺氏现象者:

某些血管炎或免疫系统有问题的病人(如:

糖尿病、全身性狼疮、及其他雷诺氏现象者),对冷特别敏感,一遇到冷,他们的指头、脚趾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立刻发生血管收缩,产生缺血现象,因此不可接受冷疗。

5、对冷忍受性低者:

婴儿、老年人、全身虚弱及神志不清的人,对冷的忍受度极低,不宜冷疗,否则易生冻疮。

6、对冷过敏者:

某些对冷过敏者,会发生下列的过敏反应,如:

皮肤出现寻麻疹、紫斑、面部发红、关节痛、甚至晕倒、崩溃。

这些对冷过敏的人当中,有四分之一在游泳后会发生晕倒的情形,也有不少人在游泳中出事而需要急救。

为了鉴别这些特异体质,可以让他们一手浸在摄氏8度的冷水中约6分钟,有上述反应者则不可接受冷疗。

外伤后的组织康复过程

▪炎症阶段:

组织受伤后康复的必然阶段。

血液流动和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水肿、疼痛、功能下降,一般持续2-3天。

处理办法:

RICE,特别要避免受伤组织主动运动。

▪修复阶段:

组织再生(瘢痕组织形成),伤后3-5天开始,并持续近2个月。

毛细血管、连接组织、胶原纤维成为新生组织的结构成分。

低负荷压力的运动---阻止肌肉萎缩,促进胶原合成,避免抗组训练。

疼痛消失后可进行轻量等长收缩练习。

▪重建阶段:

修复期形成的虚弱的组织在此阶段得到加强。

重建阶段可持续2-4个月。

连续的专门练习,优化新生组织的功能,使新生的胶原纤维按应力方向排列并增粗。

5.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一旦发生,恢复起来就比较困难,有些损伤是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因此,对运动损伤的最好处理就是预防。

预防运动损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育:

让客户知道损伤的一般症状,如疼痛、肿胀、力量减弱、功能受限、僵硬等。

●重视热身:

热身是训练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身体上、心理上做好运动的准备,从而可以避免受伤和提高训练效果。

●多种选择:

总是给客户提供几种训练方式和强度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他们的训练。

因为,客户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多种选择可以使他们消除被动或被迫从事某项运动的感觉,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训练动机。

●保持训练的平衡性:

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之间,要注重其效果的互补性和衔接性,使客户的能力和需要之间能够达到平衡。

●尊重客户:

要注意与客户的沟通和激发客户的训练动机,使他们的训练能够在积极的和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完成。

6.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康复

6.1四肢损伤

四肢损伤包括四肢肌肉损伤、肌腱与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关节软骨、滑囊等的损伤)。

健身俱乐部中常出现的四肢损伤多为软组织损伤,所以,本书不讨论四肢骨骼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等特例。

上肢常见损伤

损伤

原因

症状

处理方法

肩关节脱臼

肩关节超范围活动

肩关节不能动,周围受伤组织疼痛

手法复位,上肢及肩关节固定,休息

肘关节脱臼

肘关节在大于90°

时,小臂受到剧烈纵向外力;

小臂过度后伸。

前臂不能运动,肘关节不剧痛,关节变形。

同上

肩带肌群拉伤

肩关节运动时阻力过大或动作不协调。

受伤部位疼痛,肩关节运动受阻,受伤肌肉主动收缩疼。

严重时有压痛和局部水肿。

RICE,

早期康复训练(见本章“软组织损伤的康复训练”)

手指戳伤

手指伸展时受到外力纵向冲击。

受伤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早期功能恢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下肢损伤

胫骨末端综合症状

反复起跳,脚的动作不正确。

胫骨下2/3处疼痛,肿胀

小力量训练和伸展性练习。

踝关节扭伤

大部分的踝关节扭伤都是由于脚着地受力不均匀,踝关节倒置引起的。

肿胀,功能受限,疼痛

脚部水泡

脚步皮肤与鞋的摩察所至

起泡部位灼热,压痛

刺破,保持洁净,包扎

髌骨劳损

过多的纵跳、半蹲位移动脚步。

股四头肌四个头的力量不均衡。

膝关节腔内疼痛,关节活动在某一角度时疼痛,上、下楼梯疼。

有针对性的股四头肌抗阻练习;

腘绳肌力量练习;

半蹲静力性力量练习;

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力量平衡练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过度使用;

关节风湿侵入。

膝关节功能受限;

膝关节或胫骨末端休息疼。

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开放式抗阻训练(见图)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半蹲状态下的左右移动;

膝关节伸直或屈曲状态下的侧向外力冲击;

关节不稳或过度侧向运动

膝关节内或外侧疼痛;

膝关节内或外侧副韧带被动拉伸疼。

急性期:

康复期:

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加强内收、外展肌群训练

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承受过渡剪切力。

关节腔内疼痛;

抽屉试验阳性。

加强屈伸肌群力量平衡训练

6.2腰背损伤

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疾患,有调查显示,现在80%的人都有过或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下背痛带来的困扰。

而大部分背痛患者都在25岁以上。

下背是指背部下方的位置,一般是从胸部以下至腰部的部分。

下背痛是背痛的一种特殊情形,发病率较高。

引起背痛的最常见原因就是缺乏运动和久坐的生活方式。

背痛可以通过背部肌肉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得到改善。

以下从解剖和病理特征来介绍下背痛的发病机制和康复方法。

●脊柱的结构

脊柱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为腰部,由5个腰椎组成;

中部为胸部,由12个胸椎组成;

上部为颈部,由7个颈椎组成。

腰椎锥体较大,因为在人体站立时,他们要承担上体的重量。

中部的胸椎与肋骨共同组成胸廓,保护胸腔内部的器官。

上部的颈椎关节活动度较大,以支持头部完成各种运动。

每一个锥体之间都组成一个关节,这样整个脊柱便具有较灵活的运动功能,这包括屈(向前弯腰)、伸(后仰)、侧弯和扭转。

每两个锥体之间有椎间盘相隔,其作用在于缓冲纵向的冲击力,保护椎体。

 

●脊柱的肌肉支持

在脊柱周围有4组基本肌肉群,对脊柱起着加固、支持和运动的作用,他们分别是:

脊柱屈肌群(abdominals腹部肌群),脊柱伸肌群(竖脊肌),

▪背侧组:

背阔肌、骶棘肌、多裂肌

▪前侧组:

腹内、外斜肌和腹直肌

▪外侧组:

腰大肌和腰方肌

●椎间韧带

●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

一般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有三个:

意外受伤:

脊柱和颈部的受伤可能导致锥体之间以及锥体与骨盆之间的小的错位,这种错位会导致慢性的腰部的疼痛。

不良姿势:

不良的站姿、坐姿会使得脊柱的锥体之间、骨盆和锥体之间位置的改变,同时会引起肌肉和神经的不良反应,因而会有慢性的疼痛表现。

肌肉不平衡:

不良的姿势、不正确的训练会导致一部分肌肉力量增强,而相对低于其对称的肌肉力量的相对较弱,这种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会造成脊柱关节结构的微小改变,从而造成慢性腰部疼痛。

●腰背痛的预防与治疗康复

预防:

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可以维持脊柱和骨盆的正确体位和椎骨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锥体关节和锥体本身的健康。

站立和坐着的时候,要保持两肩的连线要水平。

站立时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

在做半蹲和深蹲力量练习时,要尽量用腿部的力量完成动作,在练习过程中要避免弯腰,使腰部肌肉不过多的参与动作。

加强力量:

要加强支持脊柱的四组肌群的力量以保证脊柱的健康。

加强躯干肌群的力量训练,包括背部肌群、腹部肌群,腰、腹部肌群力量的平衡很重要。

治疗:

腰部的损伤或劳损有时发生在大肌群,如竖脊肌、腰大肌。

有时则发生在较小的、深部肌群或韧带,如多裂肌、脊突间韧带、黄韧带等。

腰部损伤或劳损的患者常常选择按摩和其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与康复,但如果是深部肌群或韧带的损伤,普通的按摩和理疗很难奏效,因为深部的肌群和韧带是一般按摩所难以触及的。

这时一种整脊疗法就显出了优势。

整脊疗法通过特殊手法调整脊柱关节小的错位,并通过锥体之间的相对活动,使力量作用于小肌群和韧带,从而对这些部位的康复起到作用。

除此之外,腰背肌肉的主动活动是促进慢性腰背痛的有效康复手段。

这些主动运动包括:

专门设计的瑜伽运动、普拉提运动等。

总结:

[1]肌肉功能不仅在关节运动中,而且在关节保护中起关键作用。

在运动中,肌肉参与应力吸收、本体感觉和关节稳定等功能。

[2]腰背肌作为一种姿势型肌肉,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脊柱的直立姿势,同时保持肌肉的动态稳定,因此,腰背肌中Ⅰ型肌纤维占优势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3]低强度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椎间盘的营养。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下背痛与背肌耐力减弱具有共发性。

[4]腰背肌疲劳可导致脊柱活动异常。

[5]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很可能同时伴有本体感受器的损伤,所以,康复训练中要重视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

[6]康复训练中以不造成疼痛为负荷安排的基本原则。

[7]康复训练中要选择适当的康复训练器械。

7.某些慢性病的运动康复

7.1心脏病人的康复

早年,心脏病康复的主要方式就是药物加卧床休息,但卧床休息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卧床休息3周会导致病人体力工作能力下降20-25%、直立性低血压、循环血容量下降700-800ml,进而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血粘度升高,最终形成血栓。

同时,卧床休息1周会导致肌肉体积和肌肉收缩力下降10-15%、肺容量、肺活量均下降、肺通气功能下降、氮和蛋白质负平衡,最终导致心肌坏死愈合能力下降。

此外,长期卧床休息还会使病人焦虑和压抑情绪增加。

从上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运动活动,以此来使病人积极康复。

从坐椅子,到每周步行3-5分钟。

心脏病人的运动康复主要在家里进行,因为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而早期的康复则需在医院临床条件下进行,需要进行心电图的监测。

同时要在运动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危险性分层评价和预后判断,排除再发心绞痛、再梗塞和猝死的可能性。

目前,心脏病人的运动康复治疗已广泛地被采用。

研究证明,运动对心脏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

运动可使近端冠状动脉扩张、横切面积增大;

侧支循环血流量增加;

血管狭窄后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增多;

心血管扩张能力增强,内皮功能得到改善,使血流增加,血管储备能力增强。

芬兰某心脏研究所进行了心脏病人运动康复实验,在实验中让病人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如下表:

冠心病运动训练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训练组(n=56)对照组(n=57)

血脂改善无变化

体重↓无变化

减轻48%4%

冠脉阻塞程度不变32%54%

加重20%42%

冠脉新的损害低于对照组

也有人对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术后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效果的观察,结果如下表:

运动训练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n冠造再狭窄心肌灌注显像(PTCA术后)

1周12周13周

训练组1817%明显改善

对照组2040%无改变无改变无改变

PTCA俗称血管支架,是利用一种特殊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架,手术时通过股动脉插管将支架置入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处,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缓解供血不足物理性治疗方法。

许多接受了PTCA手术治疗的病人,由于其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术后一段时间后复发动脉狭窄的病例也较常见。

由于支架本身也可以沉积某些血液有形成分,所以支架材料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新型材料问世,但价格十分昂贵。

以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是运动康复界的新的研究领域,也是患者的福音。

运动为什么能够促进心血管病人的康复呢?

许多研究从生理、生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我们可以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归纳如下表:

运动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v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即缺乏运动

v调节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v降低血压(10-17mmHg/8-14mmHg↓)

v降体重

v改善高血糖及糖耐量异常

v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纤溶蛋白活性↑、血小板粘滞↓)

v缓解精神紧张:

减轻压抑和焦虑

尽管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心脏病人的康复,但心脏康复中的运动负荷控制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量化控制标准,事实上,制定这样一个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心脏病的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且非常复杂。

我们只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一些经验的东西进行模糊控制。

这些模糊的东西主要是指心血管病的某些危险因素。

下表是心血管病人体检和生活方式中的高危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v

高血压

v吸烟

v高脂血症

v糖尿病

v肥胖

v缺少活动

v精神紧张

v年龄:

男>55岁

女>65岁或绝经后

v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心脏病人往往具备以上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具备的因素越多,其危险度越高。

运动康复中的负荷控制就要越严格。

另外,每一个因素中还存在程度不同的表现,如血压高,高到什么程度;

肥胖到什么程度等等。

事实上,运动本身也是一个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运动负荷控制不好不仅不利于心脏病人康复,还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毙命的危险。

原则上心脏康复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无氧阈强度以下。

因为超过无氧阈强度会造成血乳酸升高、儿茶酚胺升高、血K+降低,这些因素的合并效应可能导致心脏猝死。

尽管如此,科学地安排运动锻炼仍然是心脏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

近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过去认为是较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仍然可以从事康复运动训练,也就是说,这些较严重的病症都是运动康复的适应症,包括:

●原发性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PTCA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各种心脏病术后(心瓣膜置换、心脏移植)

●左心功能不全(各种心脏病,临床稳定)

心脏康复的最有效的运动负荷控制方法就是心脏运动适能实验:

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下进行逐级增加运动负荷的实验,根据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程度确定运动负荷的适宜等级。

这种方法叫做运动危险性分层控制理论。

在此基础上,心脏病人的运动康复需要做到:

●个体化的运动:

核心部分

●宣传教育:

生活方式的指导

●心理康复:

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7.2糖尿病人的运动康复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特征。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因为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糖尿病客分为两类:

Ⅰ型糖尿病:

产生和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Ⅱ型糖尿病:

在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出现胰岛素产生、分泌过程缺陷;

特殊类型糖尿病:

已经知道明确病因的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