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36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docx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素养名称

内涵

表现

素养1: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素养2: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素养3: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素养4: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1)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

(2)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

(3)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选择并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和材料实现目标。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一)人地协调观

素养

水平

人地协调观

水平1

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水平2

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水平3

能够通过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认识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水平4

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综合思维

素养

水平

综合思维

水平1

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水平2

能够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3

能够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三)区域认知

素养

水平

区域认知

水平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水平2

能够在给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水平3

能够在给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

水平4

能够将认识空间—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对从全球尺度到地方尺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象的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地理实践力

素养

水平

地理实践力

水平1

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初步观察与欣赏,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尝试进行地理模拟实验,表现出合作思考的意识与求真、求实的科学能力和态度。

水平2

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细微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水平3

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且比较熟练地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分类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表现出独立工作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水平4

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且熟练地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复杂的信息,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能够提出一定的创造性想法,表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学目标

必修一模块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

【教学提示】

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

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人地协调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区域认知)。

 

必修二模块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人口分布,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内容标准】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

【教学提示】

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注重社会调查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加强培养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习惯,强化人文地理信息的运用。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形式,解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据上述部分的分析可见,我校学生就达4000多人。

附近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些居民楼。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生。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都希望与众不同,能穿出自己的个性。

但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缺少自己的个性和琳琅满目的饰品,所以我们的小饰品店存在的竞争力主要是南桥或是市区的。

这给我们小组的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3)优惠多

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价格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颖多样。

如图(1-5)所示

 

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我们认为,在实行我们的创业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制订相应竞争的策略。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小店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价格优惠,服务热情周到,就一定能取得大多女孩的信任和喜爱。

开了连锁店,最大的好处是让别人记住你。

“漂亮女生”一律采用湖蓝底色的装修风格,简洁、时尚、醒目。

“品牌效应”是商家梦寐以求的制胜法宝。

选修Ⅰ课程

选修Ⅰ-1自然地理基础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提升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意识水平。

(二)创业优势分析【内容标准】

I-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I-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1-2大学生购买手工艺品可接受价位分布I-1.3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I-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价格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颖多样。

如图(1-5)所示I-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合计50100%I-1.6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I-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I-1.8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认为:

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

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

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

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

I-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提示】

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组织教学。

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

注重从具体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形成系统、全面、动态地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与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或差异性,并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与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选修Ⅰ-2区域发展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点及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发展观。

【内容标准】

I-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I-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I-2.3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其辐射功能。

I-2.4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I-2.5以某资源枯竭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发展的方向。

I-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I-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I-2.8以某些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I-2.9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说明国家之间协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提示】

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

提供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若干途径的素材,引导学生分类思考区域发展问题。

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区域数据来源,让学生了解这些数据对分析社会经济和人地协调问题的支撑作用。

依据区域调查资料,建立区域部分与整体、以及区域动态变化的思维方式。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运用公众可获取的基本信息,对所在的区域特征作出解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等角度,说明区域发展特定阶段的城市、产业特点,以及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提出对策(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选修Ⅰ-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内容标准】

I-3.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I-3.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I-3.3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I-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I-3.5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I-3.6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I-3.7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有害物跨境移动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I-3.8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教学提示】

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提倡采用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探究。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模拟情境,调查家乡的资源、环境问题,讨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等。

【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或实地调查身边的资源、环境状况,分析问题及成因,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对策(地理实践力)。

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了解国家资源利用现状及政策和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