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5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docx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李晓霞)

文学常识】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第一段:

提出观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

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

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

貌:

表面上;心:

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

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F、形容词作动词

2、塞源而欲流长也长,流的长,流的远

3、则纵情以傲物

傲:

G、形容词做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重要的权利:

大,重要的位置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3、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

4、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小人

5、惧馋邪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1、必浚其泉源浚:

疏通

2、臣虽下愚下愚:

最愚昧无知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

4、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克:

能够;实:

确实

5、盖在殷忧盖:

因为;殷:

6、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监督;振,通“震”,威吓

7、终苟免而不怀仁

苟:

苟且

8、则思谦冲而自牧

冲:

虚;

牧:

9、虑壅蔽

壅蔽:

被堵塞、

蒙蔽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排斥

11、简能而任之

选拔

12、载舟覆舟

承载

13、则思慎始而敬终

14、信者效其忠

奉献

则思江海下百川必竭诚以待下臣虽下愚

【一词多义】固必固其根本稳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居于之下

下面的人

低下

诚诚能见可欲如果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能诚能见可欲能够

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

盖克终者盖寡大概

盖在殷忧发语词,不译

【古今异义词】1.、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

树根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

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

尽情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

路人今义:

走路

4、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

把它当作今义:

认为

5、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古义:

帝位,国家今义:

神异的器物

6、承天景命

景,古义:

大今义:

环境的风光【值得关注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被动句:

虑壅蔽

文武并

3、倒装句:

A宾语前置:

则思知足以自戒

(2)则思谦冲而自牧

(3)则思三驱以为度

B.状语后置:

(1)戒奢以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定语后置

(1)居域中之大【值得关注的成语】

1、居安思危:

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和困难2、载舟覆舟: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3、垂拱而治:

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4、择善而从: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5、善始善终:

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固定搭配】

岂,,乎?

难道,,吗?

况,,乎?

(更)何况,,呢?

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

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

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

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

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

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8.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流之远者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

凭借

D.而况于明哲乎于:

9•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

10.默写,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

(3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3)智者尽其谋,,,;文武并用,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3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必固其根本根本:

树根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

即使

C.期亦伐根以求木茂期:

D.克终者盖寡克:

能够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臣闻求木之长者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3人君当神器之重

4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13.对这两段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用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来之后,纵情傲物者多。

参考答案一、1.解析:

“郑国公”为封号。

答案:

A

2.解析:

A.振一震;B.简一拣;D.火一伙。

答案:

C

3.解析:

A.根本,古义:

树木的根,今义:

主要的,重要的;B.纵情,古义:

骄傲,今义:

尽情;C.山东,古义:

崤山以东,今义:

山东省。

答案:

D

4.解析:

A.“影”,影子;B.“景行hdn”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C.日光;

D.景致,景色。

答案:

B

5.解析:

A.克制;B.战胜,攻破;C.能够;D.“刻”,苛刻。

答案:

C

6.解析:

D动词,A、BC均为疑问代词。

答案:

D

7.解析:

ABC均为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D.则表示被动。

答案:

D

&解析:

A.助词,无义;C.因为;D.对于。

答案:

B

9.解析:

对“三驱”理解不当。

答案:

D

10.

(1)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载舟覆舟

(3)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

二、

(一)11.解析:

虽然。

答案:

B

12.解析:

①②助词,无义;③助词的④它,代“天下”。

答案:

D

13.解析:

第一段为直谏。

答案B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3)忧懈怠,;虑壅蔽,;想谗邪,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解析:

(1)并列连词,相当于“而”

(2)连词,转折关系,却(3)连词,修饰关系。

“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介词,用(5)并列连词,相当于“而”(6)目的连词,来(7)目的连词,来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

请简要说明。

解析:

分为三层。

(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

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

载舟亦可覆舟。

所以不能懈怠。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要说明。

解析: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

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

安。

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6•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解析: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7•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至少写三个)。

解析: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

(1)请指出来。

(2)这个比喻

有什么含义?

(1)

(2)

(2)强调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

解析:

(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权)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一致的。

6•魏征(580—643),字,唐太宗封之为,文集有《》。

是的一种专用文体。

解析:

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jfn)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u)

解析:

D(应为bo)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

综合练习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eng)

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o)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解析:

D(应为百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解析:

A(都是“因为”)

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

“沛公安在?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

解析:

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

5.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秋实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同

C.振之以威怒

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而望流之远

解析:

B(A分别是“听说”“懂得(引申义)”实”;C分别是“震慑”“举起”“举起”;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塞源而欲流长也

解析:

C(A那个,这个/句首发语,表示议论;折的连词;D表句中停顿/,,的人);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B.善

春华

叶徒相似,其实不

D.塞

流源不深

“见识”;B分别是“实在”“结果实”“果

D分别是“水流”“流动的”“水流”);

)?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则思知止以安人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

B(是指能有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竭诚以待下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根本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A(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

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但今天也有“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解析:

C(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