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52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反思: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能力:

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思品: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

开凿隧道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师:

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一)预习展示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生字组词。

(投影)

  施挟庸涧峭嘲勘勉纬饥隧渗竣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

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挟()侠()峡()涧()间()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饥()讥()肌()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两人互相检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

(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下节课,我们在再深入学习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

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二、朗读生情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师:

你们的评价准确又简洁。

下面,老师想让你们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能行吗?

可以自己找依据,也可以小组合作。

  3、出示自学提示:

  

(1)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问题。

  

(2)联系上下文或课外资料来说明问题。

  (3)可按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4、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参与活动。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毅然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师:

你们抓住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来说明问题,真是有理有据,能把你们理解读出来吗?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

(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

  师:

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

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

(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

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师:

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

  (7)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8)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三、汇报溢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背—两人互相检查—全班展示)

  2、渗透表达方法。

浏览全文,思考: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与第二部分照应。

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相照应?

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环境的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学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讲。

  四、迁移抒情

  师:

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

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师: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关祖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詹天佑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杰出  爱国

教学反思: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

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

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

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

(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

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教学反思: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

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

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

”、“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

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

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

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

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

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教学反思: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

“(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