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01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检查登记表

《识字一》、《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黄山奇石》、《语文园地一》。

主备

教师

修改

教师

修改

时间

课时内容

格次

修改字数

备课优点

备课改进之处

单元总体

本校教研组

长审核签字

年月日

本校领导

审核签字

 

年月日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秋天为线索安排了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读后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本单元的42个生字,认识61个生字。

 2、 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4、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

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

 

5、 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三、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42个生字,认识61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

 4、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四、课时安排 

识字1           2课时 

秋天的图画       2课时

 黄山奇石         2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

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

(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

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

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

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

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金秋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1、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

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

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

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

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

(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

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

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

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丽、灯、波、浪。

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

(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

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

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作、字、劳、苹。

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2、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去过黄山吗?

知道黄山有哪四绝?

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

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

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

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盘    山峰     胳膊 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

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

山区  其它  仙人  盘子  巨人  当然  著作 图形  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

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

 

(闻名中外:

国内国外都有名。

尤其:

特别、更加。

 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

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

 

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

 3、比较句子:

 

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小结:

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

)板书:

 先 写   再 写   然后写 

第二段  名 字   样 子    地 点 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

“猴子观海”图。

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

 

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

试着补充板书。

 

板书:

 先  写   再   写  然后写 

第二段   名  字   样   子  地  点 第三段   地  点   样   子  名  字

 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好不好?

(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

) 

5、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背得快。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填写。

 

2、评议。

 

3、指导朗读、背诵。

 

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

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

(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 

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

(如:

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

)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

 

六、指导写字。

 

1、复习“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

 2、指导写“块、站”。

 块:

第四笔是横折。

 站:

第五笔是提。

 3、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仙桃石”好像……飞落

黄山奇石“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2、课件演示:

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

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

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

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如、已、娃、纷、好。

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导入

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

边背边加上动作。

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

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

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甲、洼、豆、识、经。

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

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

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

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

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

豌豆弹力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教学反思: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

(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

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写字

1、出示生字:

枫、于。

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

小组点评。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

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山行

荷尽/已无/擎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

菊残/犹有/傲需技。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

正是/橙黄/橘绿时。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L、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激发自立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读诗歌,背诗歌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训练。

4、培养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学知识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二、探索“减一减”识字法。

1、出示第一组字。

jiāozhīlóng

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

2、读一读,辨一群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名说一说。

(前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就是后一个字,字的读音差不多。

4、归纳。

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5、用同样的方法5!

导学生学习第H组中的生字。

三、学习“我会认’”。

1、指名学生读一读,正音。

2、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我会写”。

1、读读这组字,发现有什么规律?

(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

2、你还认识哪些有相同地方的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

1、教师领读。

2、自由读词语。

读准字音。

3、自由选词说句子。

如:

奇形怪状一一爸从北京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领读,读出停顿,重音。

4.读了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让秋天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5.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试背。

6.学生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会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秋天多么美呀!

同学们,你们想去秋游吗?

(想)可去哪儿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二、准备交流。

l.启发:

建议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

你想去哪儿,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想清楚后,各抒己见。

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小组的伙伴,让他们来分析分析哪个主意好?

分析之后保留几个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看哪个组的建议好。

四、评比。

1.教师指名评议,说说哪个建议最好。

2.教师小结,肯定一个最好的,给予表扬。

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也有很多收获。

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棒。

二、作品交流。

1.在课桌上摆好自己的作品。

2.自由下位互相看看。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

四、总结。

今天的展示台上的作品真是棒极了,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齐说:

“我们很棒,我们真的很棒!

单元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