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78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1.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

“(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

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2.中国是纸币的故乡,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600多年。

然而,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英格兰银行的纸币已经通行于世界,而中国却仍然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府曾滥发无信用纸币,造成纸币信用崩溃 

②海外贸易繁盛,白银相较纸币更具流通优势  

③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原料易得

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

其中,步骤最合理、论证最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

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不足挂齿

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

C.近代条约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不平等性

7. 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查:

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 ……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

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   

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

8.最能全面反映下图信息的是

A.中美英苏等国的矛盾已经消除

B.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C.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9.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B.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

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0.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

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

①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②选择了自上而下的现代化化道路

③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④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西方文明史读本》载:

“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

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

……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

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

”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A.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B.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D.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12.在下图反映罗斯福新政的漫画中,罗斯福被描绘成了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A.经济危机严重急需新政措施

B.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集中权力

C.新政的有效实施需要行政权的强化

D.罗斯福总统个人威信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13.(24分)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

材料一: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

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

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权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

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世纪欧洲人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民主”认识的不同。

(6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光荣革命”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分)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

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3分)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

材料四: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

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

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

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

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

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6分)

14.(28分)不同地域文明之间交融与碰撞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之一

材料一:

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12分)

材料二: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2)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三例中任选一例论证“冲击—反应”模式的合理性。

(8分)

材料三:

“认清了我们的祖宗和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然后肯用全力去消灾灭罪;认清了自己百事不如人,然后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的长处。

……八股、小脚……等等‘有文化’的崩溃,全不是程颢、顾亭林、戴东原……等等圣贤的功绩,乃是与欧美文化接触之后,那科学工业造成的新文化叫我们相形之下太难堪了,这些东方文明的罪孽方才逐渐崩溃的……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

——胡适《再论信心与反省》

(3)据材料三概括胡适先生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8分)

遂宁市高中2018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选择题:

1—5ACDBC6—10ADDBA11—12BC

 

14.(28分)

(1)(重要性结论给2分,任举一例正确的史实说明给2分。

①经济:

丝绸之路是重要的中外贸易通道。

西汉开通后,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织品运往西亚、欧洲;西亚和欧洲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分)

②文化: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通道。

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玄奘经过丝绸之路到印度取佛经;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主要由此传入西方;敦煌莫高窟是汇集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宝库。

(4分)

③外交:

丝绸之路是中西友好交往的通道。

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诸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4分)

 

反应:

(2分)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辛亥革命冲击:

(2分)《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惰性:

(2分)统治阶级内部大多坚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反应:

主张:

(2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应:

(2分)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朽;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4分)评价:

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但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的倾向,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

(4分,要求一分为二看待胡适思想,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