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762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o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中说: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

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

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

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主张实行分封制

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理解材料的涵义。

材料的意思在于说明通过强调宗法制的作用,进而起到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重中之重在于体恤、爱护百姓。

故应选D。

25.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

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

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

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

况最可能是

A.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

B.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耕牛

C.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

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A中不可能用花楼机纺棉,棉花在南宋时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B银两在明朝中后期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筒车是唐时发明的,人们有可能用筒车取水;D彩花瓷是明时出现的。

故应选C。

26.《明史·选举志》论选举之法,关于“学校”和“科目”,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

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学校培养出所有天下人才B.学校对人才选拔影响巨大

C.科举考试是走上仕途的途径D.明朝开创了近代选举制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教育。

A表述错误;B正确诠释了材料的含义;C不合题意;D表述错误。

故应选B。

27.有学者评价说:

“虽然王朝以弱者的面貌出现,但在屈辱偏安韵背后,却闪耀着人性和

智慧的光芒,由此点燃的文明星火早已照亮世界、彪炳千秋!

”以下各项中,属于该“王朝"取

得的文明成果的是

A.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

B.开创了既分权又高效的中央政权体系

C.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D.出现了不同与传统社会的新的经济因素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的表述中“屈辱偏安”、“人性和智慧的光芒”等词句中,可以判断出材料所反映的应宋王朝。

而选项中A反映的是汉王朝;B放映的是隋唐时期;D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发达。

故应选C。

28.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

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

“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

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

理解材料的含义,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

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们传统的对商业、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材料正是这一改变的体现,充分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故应选D。

29.近代有人记载“本邑地处海疆,操行业者甚火。

通商以前,据用沙舱……自汽船盛行后,

搭客运货,更为利便,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

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材料表明

A.海上交通近代化进展迅速B.外国侵略导致沿海船民失业

C.官府垄断了传统交通工具D.汽船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沙舱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所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情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海上运输业发展较快,传统的水上交通受到很大影响。

故应选A。

30.胡适在《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写道“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须承

认自己百事上不如人,不但物质机器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上不如人,

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对此以下解读最准确

的是

A.唤起了广大民众思想的觉醒B.带有鲜明的“全盘西化"思想倾向

C.根本目的是反击复古尊孔逆流D.是探索救国道路的理性反思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变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适认为,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均不如外国,反映的是“全盘西化"思想。

故应选B。

31.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

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

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

A.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D.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海权意识。

A、B表述错误;C不合题意;从材料中表述来看,张謇的主张是发展中国的渔业,进而保护中国的海洋主权。

故应选D。

3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在分配、管理等方面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故应选C。

33.“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

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现代网络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一定阶段的社会实践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现代网络词汇的发展恰恰反映了这一现象。

故应选B。

34.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私人垄断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B.日益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D.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

故应选C。

35.1950年,苏联《真理报》发表代表苏共中央声音的编辑部文章《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

织中的偏向》,指出“以小组代替作业队意味着分散了劳动组合的力量和资金,意味着损害大

型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包产到组“是违反从经济上、组织上巩固集体利益的",“会

使农业工作误入歧途"。

这段材料主要能够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农业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

B.坚决反对任何方式的改革

C.其政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现代苏联的经济发展。

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可以看出,这时的苏联反对对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任何改变,依然坚持原来的运行模式,体现了旧的模式在人们头脑中牢不可破。

故应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一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

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

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

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

(1分)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

(3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

(2分)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

(4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分)

(3)结合以上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

(7分)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2分)

【答案】

【KS5U解析】第

(1)问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解答。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危机使这一运行模式走到尽头,美国率先进行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问要结合苏联模式的特点、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同时特别注意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变化,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第(3)问结合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改革的特点、效果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综合分析解答。

最后一问要结合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观点分析回答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权论”是与“陆权论”并行出现的一种地缘战略学说。

该理论强调控制海洋的战略意义,并以发展海军为决胜之本。

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一1783》一书中认为,制海权尤其是控制狭窄的战略航道,对世界大国的崛起至关重要,为此须建立和依靠强大的海军。

——摘编自《排他性的“海权论"可以休矣》

材料二: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

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

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

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孙中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西方和中国出现的两种“海权论"的观点。

(12分)

(要求:

包括概括两个观点的内容,分析出现的原因和区别,并进行评价。

要求立意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KS5U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要求:

一要明确两个观点;二要分别阐释原因;三要归纳出区别;四要进行评价。

因此解答此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同时特别要注意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任务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

请考生从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答,则按答题位置最前面的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o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易风移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0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

不朋党,不比周,倜然莫不通阴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

(1)结合材料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民以殷富,国以富强”所采取的措施。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8分)

【答案】

【KS5U解析】第

(1)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来回答。

商鞅变法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使秦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达到“民以殷富”,而军事方面的措施又使国家“兵强马壮”,这些都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问要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如商鞅变法的影响分析解答。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

(1分)其核心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分)简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

(2分)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1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1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6分)

【答案】

【KS5U解析】第

(1)问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情况以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分析回答。

(2)问要结合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其各自的地位以及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的认识、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解答。

第(3)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分析解答。

第(4)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为救国救民所做的努力及提出的主张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朗同宿敌美国的斗争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

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

材料二:

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20%,发展中国家占80%。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4分)

(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

(5分)

【答案】

【KS5U解析】第

(1)问结合材料的含义进行解答。

从材料中含义中可知:

材料一表明的是和平问题,材料二表明的是发展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2)问要结合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具体分析解答。

第(3)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及第三世界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

(4分)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3分)

【答案】

【KS5U解析】第

(1)问结合所学的孔子的主张分析回答。

(2)问要结合孔子主张的内容及其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分析解答。

第(3)问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