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966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修 沈阳药科大学.docx

思修沈阳药科大学

绪论

1.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精髓)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类型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3.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5.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6.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12.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突然”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成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性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5.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的心不应有差异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族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9.民族精神的概念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

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核心:

爱国主义

10.时代精神的概念及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1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2.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3.大学生怎样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4.国家安全的含义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变化,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15.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新的国家安全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16.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支柱:

政治安全

核心:

国防安全

17.怎样理解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内容: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第三章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世界观、人生观及二者的关系

世界观:

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

4.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6.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7.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及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9.如何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10.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如何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促进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家园。

11.怎样理解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

第四章

1.道德的概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1)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4.道德的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社会道德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三个层面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

13.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4.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五章

1.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本质: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新、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

4.广义和狭义的法律执行

广义:

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

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5.宪法的含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的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6.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应。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7.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8.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10.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1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1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1)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6.我国刑法的立法原则和刑罚的种类

原则:

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刑罚: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罪。

第六章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2)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3)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

3.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4.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

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

5.执法为民的三项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3)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多运用说服教育、调节疏导等手段,做到仪容整洁、举止文明、态度公允、用语规范,客服执法的简单化、粗糙化、暴力化倾向,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6.公平正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2)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众并重

7.党对社会主义法治领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8.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9.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的区别

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

10.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人权保障4)正当程序

11.权力制约的四项要求

1)职权由法定2)有权必有责3)用权受监督4)违法受追究

12.人权的法律保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宪法保障2)立法保障3)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13.正当程序的基本特征

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14.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15.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1)权力来源于权利2)权力服务于权利3)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4)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1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有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人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第七章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及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2)爱护公物3)助人为乐4)保护坏境5)遵纪守法

4.我国公共生活法律规范的基本立法精神

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5.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6.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7.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8.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原则和申请

原则:

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2)权利义务一致原则3)和平进行原则

申请不予许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煽动民族分裂的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9.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10.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2.我国的就业方针: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13.劳动争议调解途径

首先,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其次,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节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原则也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再次,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最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求,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4)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5)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6)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5.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4)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5)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6)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地对待恋爱7)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8)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16.家庭美满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7.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