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195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周测 10.docx

高二地理周测10

2016-2017学年度第5次周测试卷

一、选择题(40*1.5=60)

图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依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来自()

A.河流冬季流量小,含沙量大

B.因修建铁路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严重

C.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大

D.桑曲、巴索曲、母姆曲等河流入错那湖,河口三角洲的泥沙沉积面积大

2.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区沙源在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无关的是()

A.亚洲高压影响下,西北地区的沙尘在风力作用搬运至此

B.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C.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由于摩擦力小,风速大

D.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

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高寒荒漠地D.草地

4.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B.河谷地带C.高山草原带D.交通沿线区

某生态学家在中国某村落进行生态调查,他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

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

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请问上述调查区的植物分布型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

6.上述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A.黑龙江上游B.黄河下游C.塔里木河中游D.塔里木河下游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

完成各题。

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9.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图,回答10~12题

10.与19世纪初相比,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B.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D.洞庭湖湖水变浅

11.洞庭湖四周的地势大致是()

A.南高北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四周高中间低

12.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B.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C.退耕还湖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

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

14.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

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C.失业率高D.城市化速度过快

16.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7.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水能、煤炭、石油B.煤炭、水能、石油

C.煤炭、石油、水能D.太阳能、风能、煤炭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美国匹兹堡丰富的煤炭资源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都”。

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完成18~20题。

18.和匹兹堡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19.山西比匹兹堡欠缺的发展条件是(  )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

20.为尽快促使山西的区域发展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读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小题。

2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

2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读2001一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于2001一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04一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②2004一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③总体上天然气生产量增速较快;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有关于2001一2005年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始终供大于求B.始终供不应求

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D.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

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

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

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26.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

读“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

完成下列各题。

27.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C.甲所在地区大陆性强D.乙所在地区大陆性强

28.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

我国发展核电最大可能是()

A.解决能源短缺B.减少碳排放量C.降低我国发电总量D.缓解热岛效应

图示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30.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3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完成题。

32.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汛期长

D.高寒气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断流

33.流域开发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

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应该是()

A.源头地区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建成我国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B.中游建设水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

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开展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开发

D.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经验,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

34.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加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读图,“M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及其对应的干流河床剖面图(如b的海拔为500米)”,完成题。

35.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C.c处D.d处

36.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37.在M河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与其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最相似的是()

读乌裕尔河流域示意图。

回答下题。

38.北安市位于乌裕尔河流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7%,其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方面的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在夏季并且多暴雨②季节性冻土分布广

③春季多大风天气④夏季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拟建的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稀有性。

其稀有性表现在()

①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湿地保护区

②是东北亚、澳洲、东南亚、近极地地区沿海越冬、内陆繁殖鸟类的繁殖地与迁徙地。

③自然保护区生态条件优越,分布很多珍稀物种

④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发较晚,很少遭到破坏,属于保存十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A.调蓄湖泊水库水量B.增加湿地生态用水

C.满足农业灌溉需水D.治理土地的盐碱化

二、综合题(40)

41.下图为该某区域地形图,拟在该区域建一座水库,设计坝高130m,经测算,届时图中某一等高线高度刚好被淹没。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仅从地形因素考虑,为了节省投资,请在(答题卡)图中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位置,并用湖泊的图例标出水库水面。

(2)据环保部门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

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若非达标排放现,污染反而加重。

请分析说明图示支流上甲、乙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水库建成后对库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

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

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973年

1992年

1993年

煤炭

15.2

8.1

6.4

石油

69.1

41.2

40.4

天然气

7.3

12.8

13.3

电力(核能和水电)

7.3

36

38

新能源

1.1

1.9

1.9

合计

100

100

100

自给率

22.5

49.3

51.8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A

1.读图,冬季河流流量低,含沙量低,且河流含沙量与风沙活动的出现无关,A错。

风沙活动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与铁路有一定距离,不是修建铁路导致的,B错。

冬季,河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是冬春季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C对。

多条河流从东北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与东南面的母姆曲没关系,D错。

故选C。

2.该地,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大风日数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加上沙漠东部为狭窄的河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该处海拔很高,西北地区的黄沙难以到达,该处风沙活动的沙源为附近区域的沙,A错。

故选A。

考点:

风沙活动的沙源及成因

3.D4.B

3.认真审题,注意关键词“利用类型”;图示区域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图中显示农业示范区、防护林区所占面积较小,即耕地、林地比重小;西藏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所以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故选项D正确。

4.材料中“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指出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取得了成效,所以该区域防护林工程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可以推断这些地方最可能是该地区的沙源地,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

5.A6.A

5.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主要为杂草、灌木等植物群落,说明气候比较干旱,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形成以水源为中心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

故选A。

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景观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为草原地区,结合选项只有黑龙江上游,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符合,故选A。

【考点定位】土地荒漠化分布及人为原因

7.C8.D9.B

7.(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

8.(树木大量死亡,使清河绿洲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

壤肥力降低。

9.(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10.C11.D12.B

10.根据图示反映,洞庭湖的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洞庭湖的湖水变浅。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1.根据洞庭湖周围的水系分布状况,湘江、资水、沅水等从四周注入洞庭湖,则洞庭湖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3.B14.D

13.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特点,答案B正确。

渭河南岸无大支流,是由于受到了地形的限制。

洛河的含沙量较大,C错误。

图示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14.泾河流域处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多暴雨,此地矿产丰富,如果不合理开矿,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此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考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5.D16.B

15.资源枯竭型城市围绕某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起和发展,在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因以某种资源为主,所以产业结构单一;因某种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走向衰退,使失业率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减慢,城市化速度减慢。

故选D。

16.因产业结构单一,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所以阻碍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所以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因资源的枯竭,大型传统工业的衰退,所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但是不要因噎废食,禁止开采煤炭、石油,要提高煤、石油的利用率,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故选B。

考点: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7.A

试题分析:

甲位处黄河的上游地区,水量较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乙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丙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A项正确。

考点:

黄河流域的能源资源分布。

18.A19.C20.A

18.山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沿岸,水资源充足,所以和匹兹堡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制约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条件是晋煤外运能力不足,匹兹堡有发达的铁路和五大湖的水运条件。

所以山西比匹兹堡欠缺的发展条件是交通运输条件。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有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1.该产业链以煤炭的开采为基础,即主导因素是原料。

22.电力输出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加剧了当地的污染。

23.B24.D

23.根据两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

2004一2005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一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

24.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一2003年,天然气的产量大于消费量(供大于求),,而2004一2005年天然气的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

25.A26.C

25.根据材料,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A对。

在黄土高原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错。

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地势高,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错。

自东南向西北流水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风力侵蚀越来越强,D错。

26.根据材料,砒砂岩“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土壤贫瘠,作物难以生长,不宜耕作、放牧,A错。

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发展种植业,B错。

景色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C对。

岩石裸露,松散,林木难以生长,D错。

考点: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外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27.C28.B

27.读图,两家庭条件相当,甲用电量最高在7月份,可能是气温最高时,而乙用电量最高是在8月份,说明8月份气温最高,A错。

如果按气温最低时用电最少分析,甲最低气温在12月份,如果按气温最低时用电量也较多,是次高峰,那么乙气温最低在2月份,B错。

根据用电量的变化幅度大小,判断甲的季节变化大,大陆性强,C对。

乙的用电量变化幅度小,说明气温变化幅度小,海洋性强,D错。

28.我国发展核电,主要是减少碳排放量,B对。

发展核电也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A错。

不可能降低发电总量,C错。

城市热岛效应是人口、工业活动密集形成的,与核电关系不大,不是为了缓解热岛效应,D错。

考点:

能源消耗量与环境的关系,新能源的开发的意义。

29.B30.C31.D

29.根据图中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对应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知降水量多的夏季,滑坡次数也多,所以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易引发滑坡。

30.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了,水位稳定了,这不会引起滑坡,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

3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库区水面面积明显增加,水量也增加,鱼的生存空间增大了,所以水面面积扩大是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水生植物增加和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渔业的繁殖,鱼的种类不一定增加。

考点:

该题考查水库库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整体性。

32.C33.D34.B

32.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只有夏汛,而且从不断流。

33.长江上游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水能资源为重点;中游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发电不是重点;下游地区在整治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要采取梯级开发,对整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34.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

 

考点:

本题考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结合课本所学即可分析作答。

35.C36.D37.A

38.A39.D40.B

41.

(1)连接图中550米等高线,反斜杠涂满550米等高线区域

优点:

峡谷地形,工程量小,投资省,其上游水库的蓄水量大;

(2)甲处。

原因:

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3)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大坝建成后,其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出现草甸化和盐渍化现象;水生生物代替了陆生生物;同时诱发岩石圈发生地震;库区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温差减小,大陆性减弱。

【解析】

试题分析:

(1)建一座水库大坝一般修建在峡口地区,峡口建坝坝长较短,建设周期较短,投资少;修水库要有较好的蓄水空间。

图中等高距为50米,要求设计坝高130m,说明要求经过2-3条等高线,经测算,届时图中某一等高线高度刚好被淹没,所以要到550米等高线。

(2)河流为流动水,净化能力较强,湖泊为静止水净化能力较弱,且湖泊对河水有顶托作用。

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所以甲处污染较重。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三个方面: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③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即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改变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

大坝建成后,对地下水和土壤影响:

其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出现草甸化和盐渍化现象;对生物影响:

水生生物代替了陆生生物;对地质影响:

诱发岩石圈发生地震;对气候影响:

库区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温差减小,大陆性减弱。

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