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27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

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二、课题主持人:

三、所在单位:

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组

四、课题内容: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

“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赋予学习以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等等。

新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乃至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过程及其要素进行的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

因而,新课程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目前,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

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

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

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有待探索。

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设计以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随着上述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新的知识论”、“隐性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学科素养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生命生成教学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教学过程三合一理论”“情境学习论”等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

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设计论流派纷呈,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由于种种原因都很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教学实践需要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国情作应用性研究。

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才能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因而,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的需要。

3、提高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

因此,创造性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十分忽视。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

因而,多数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

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率的需要。

4、总结提炼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

二、课题界定和基本理论假说

1、课题界定。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

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也包括课中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生成性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小学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指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并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方法。

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质量、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并形成学科的系列化的可供教师学习、借鉴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和指导性材料。

以便更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2、理论假说

(1)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系统,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将决定其功能和效益。

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基本要素为:

教学任务及目标、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顺序、教师教学方式和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和集体的气氛态度等,它们在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结构,并随着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者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2)由于新课程倡导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结构性的变革。

因而,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教学设计理念、思路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情境、教学评价、教师角色的设计上进行创新。

本课题假设,如果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现代课程教学论、教学设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有效学习理论等为指导;改革和创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思路、模式、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小学科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2)揭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在小学科学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研究内容

(1)新课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

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2)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

形成若干新课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

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

并在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收集和积累典型的教学活动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形成可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参考的系列化的案例,进而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手册。

四、研究进程及方法

1、2009年4—6月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2009年4—12月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3、2010年4—12月课题开题并实施。

4、2009—2011年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范围内的课题研究活动,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5、2011年下半年结题。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模型建构,系统分析,案例研究和教学现场研究等方法,并以课改实践为中心,努力使本课题研究更贴近教学实践和教

师,使研究成果具体化及具有可操作性。

五、课题组成员及课题组基地单位

本课题主持人为任延革。

成员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员,课题组基地单位校长、学科专职教师。

课题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主持人:

任延革(联丰小学副校长):

负责实验过程指导,撰写结题报告等。

负责人:

潘伟(市级骨干教师、科组长):

负责科学学科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展示课例,撰写论文等。

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子课题(供参考)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范

3、小学科学知识型课教学设计

4、小学科学探究课教学设计

5、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6、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环节设计(如,目标设计、导入设计、复习设计、新授设计、巩固练习设计、小结设计、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等)

7、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和语言设计

8、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整合的设计

9、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选择

10、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有效应用设计

1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

12、提高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七)组织和保障(经费、制度保障等)

1、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课题指导小组、研究小组和顾问组,健全组织和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2、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科研制度,如过程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等,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

3、经费保证:

领导重视,学校一把手直接担任课题组组长,指导研究工作,将为实验研究提供时间及经费保障。

4、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实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

(八)课题预期成果和形式

课题结题报告、各研究小组阶段总结及其它相关软件材料(活动纪实、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集)等。

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

2011年4月

【篇二:

课题开题报告范本】

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课题名称的研究有效途径

课题类别心理健康

课题负责人许键

沧县杜林乡代营小学

(盖章)所在单位

沧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2年5月

【篇三: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围绕‘电磁光’开展园本资源特点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的研究”

课题

开题报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幼儿园陈敏、薛艳娜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园本资源:

指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在园本活动开发过程中来源于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本课题提出的园本资源就是指本园特有的资源,例如:

十四所所部科技资源、高科学素养的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

电磁光:

电、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量。

本课题中“电磁光”指围绕我所雷达中电、磁、光的原理,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可供幼儿观察、操作等科学探究的现象和能量。

科学活动:

指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是指利用十四所的特色产品雷达及其电、磁、光的原理延伸出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探究式科学活动及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开展的其他科学活动(例如科技节、科普剧等)。

开展园本资源特点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在调查、挖掘、筛选十四所科技特色、家长、社区等资源并形成园本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幼儿特点、资源特点及各类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特点,充分整合与利用这些园本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如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科学区游戏及其他非正规式科学探索活动,探讨各类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资源选择、方案设计、实施活动中介入指导、观察记录、评价交流等相关具体策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科学活动的认识与研究:

英国的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调查科学世界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性质及进行科学调查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物理过程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生要经历一些学习体验,逐渐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对待自我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态度。

法国“做中学”(handson)强调面向每一名儿童,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视儿童的探究过程,让儿童作为研究者,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

2001年,我国与法国达成“北京协议”,准备在全国推广此项目。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科学教育有了新认识,重视早期科学教育,发展共同趋势是注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儿童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

国内关于科学活动的认识与研究:

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对科学教育开展系统研究。

王月媛老师(原崇文区幼教研究室教研员)认为科学教育应突出启蒙性、时代感,让儿童广泛接触科学,强调知识结构、兴趣、能力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教师要做引导者、鼓动者、支持者、解释者。

北京师范大学刘占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框架,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

续性的幼儿科学家的目标体系。

提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台湾大学教授周淑惠研究了幼儿学科学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然科学学习的目标。

国内外的研究有着共同的方向,均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质作为最基本的目标,都重视幼儿的探索发现过程。

而幼儿科学活动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进行的。

不管什么样的科学活动都需要材料的提高,这一点也是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最为迫切需要的。

国外园本资源已经充分运用到课程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政府曾先后把全部或部分课程编制下放给基层学校,学校教师在课程编制方面有了自主权,幼儿园园本课程己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些主要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应运而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的自我概念课程、加拿大的“儿童周”活动、德国的“婴儿读书计划”、“家长助手方案”以及“家庭互助方案”、

英国的“确保开端社区参与方案”、日本的“儿童玩具医院”、新加坡的“玩具图书馆”和“流动故事站”、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美国的“协商课程”以及英国的“开放课程”等,它们都强调各方面课程资源、尤其是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纲要》颁布后园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园本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来源于园外广阔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

有些幼儿园开展关于园本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研究,园本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目前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表现出水平低、结构单一、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缺乏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物质基础和社会支持等问题与困难。

园所附近拥有江苏省科学宫、国防园、软件园、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等如此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若有效进行利用与创设,一方面,能提高园所幼儿的科学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让我园教师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同时,也能为我园科学教育特色的创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期待能够通过打造园本特色的科学活动,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丰富家长、社区共育手段,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机会,形成具有园所资源特点的科学幼儿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开展具有园所特点的一系列科学活动(特色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其他科学活动),探讨组织与实施的策略,为幼儿园科学特色打下基础,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2)探讨基于园本资源的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方法,提高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

(3)合理利用家长和资源平台,激发其参与园所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育指导能力。

(4)围绕“电磁光”开展符合幼儿生活、基于幼儿经验、便于幼儿操作、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科学活动。

2.研究内容

(1)园本资源调查及筛选的研究

以实地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可利用并形成园本资源的方式;以建立资源联络的方式,请十四所、社区、家长等各方联络员商讨、挖掘、筛选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适合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资源。

(2)围绕“电磁光”开展特色科学教学活动的研究

围绕“电磁光”的原理,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生成各年段特色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3)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基于园本资源特点,围绕“电磁光”的原理,设计不同年段区域游戏的活动内容,探寻材料利用、环境设置、隐性指导、观察记录的策略。

(4)其他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探讨其他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及策略,如家长参与指导幼儿自主的科学类活动、走进社区(十四所所部、省科学宫、国防园、南京工程学院)、创翼少儿科技创新项目团队开展的科学活动、园内科技节系列活动等。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本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学习科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将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然后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3)观察记录法,在日常自然情境中或教师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幼儿喜欢的科学活动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发现和实施可行性的科学活动。

(4)叙事研究法,引导教师根据园本资源特色的科学活动进行“叙说”,可以是一节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讲评和体验,也可以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或生成的区域活动。

通过叙述以自己的方式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并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9—2015.2)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园本资源的调查。

①调查园本资源,搭建可利用平台,了解教师和幼儿的科学素养现状。

②组织幼儿园课题组成员进行科学教育相关研究内容的学习,更新观念打好理论基础。

③树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的角度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敏锐度和科学素养。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5.2—2015.9)

进行实践研究。

同时开展学习、专家指导、研讨、交流和阶段总结活动,并参与总课题组学习、研讨活动。

①充分挖掘园本资源(所内、社区、家长、所职工和专家、兄弟院所)的资源。

②以电磁光为主线索,设计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化的特色科学教学活动,并拓展至班级和科学发现室的科学区域活动。

③思考让资源和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结合的策略。

④利用园本资源,设计并组织其他科学活动。

如科学宫科普剧表演、家长进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科技节的开展。

⑤反思、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内部分享交流为课题总结积累经验。

(3)课题的验证和完善阶段(2015.9—2016.2)

收集各类成果,组织本园系列科技活动,形成我园特色的科学活动。

①在开展科学活动基础上,把握各年龄段特点、制定不同年龄段电磁光活动的教育目标、研究同种原理材料不同年龄段的提供技巧、探索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方式。

②确定幼儿园科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组织实施科技节系列活动。

③收集保留各类研究结果、过程资料,为报告做准备。

(4)课题的结题阶段(2016、2—2016、9)

①发现新问题,确定新目标。

②继续探究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发现新的问题确定下个课题目标。

③汇总整理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利用园本资源生成的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满足幼儿的科学发展需求。

凭借科学来推进幼儿的探究活动,不仅有效地挖掘幼儿的潜能,还加速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品格的形成及发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受益的品质。

(2)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挖掘园本资源、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组织和实施科学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园本资源的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使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这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我园的园本资源又是独一无二的,在渗透到日常科学活动中的同时,又将雷达人的精神传承下来。

2.创新之处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远东第一大所,代表了中国最先进最高端的国防科技力量。

我园首创将雷达的外形、结构和原理融入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衍生出电、磁、光等相关的科学课程和游戏,形成园本特色。

(2)利用家长群体的特殊性,鼓励其参与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来,形成合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指导能力。

(3)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我园将所内材料(印制板、电阻、tr组件、雷达模型等)进行创新改造,运用到幼儿的环境中,开拓幼儿科学视野,成为孩子身边的材料。

(4)社区资源(江苏省科学宫、国防园、工程学院等)的有效引进,展开多方位的合作方式,拓展了科学活动的内容。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有进行课题研究的优秀团队

该研究团队的组成人员层次丰富,既有身先士卒的园长,也有勤恳一线的教师;既有经验丰厚的教研组长,也有勤学好问的新生力量。

她们中,有十四所的标兵、有优秀党、团员、还有区青优、有区骨干,她们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多次在各级参观接待活动中开放公开课。

在课题准备阶段,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齐心并进,不断钻研,有效推进了方案的确立和实施。

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

在今后的实践中,在专家的引领下,每一位参研人员都会在集体智慧中逐渐成长,从而让教科研的种子顺利开花、结果。

2.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良好基础

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我园有较强的专家团队支持,鼓楼区幼教领导和专家们对我园的科研指导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有了专家团队的支持与鼓励,相信我园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课题研究。

此外十四所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我园的科学特色发展,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同时我园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有效应用在幼儿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