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383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呢喃(ní)     摇曳(yè)     枉然(wǎng)  丰润(yùn)

B.娉婷(pīng)   喑哑(yīn)    冠冕(guān)  折腰(shé)

C.嘶哑(sī)     风骚(shāo)   腐烂(fǔ)    莽莽(mǎnɡ)

D.枉然(wǎng)   鲜妍(yán)    飘逸(yì)    分外(fèn)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他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B.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通过对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的描写,赞美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C.陕北“信天游”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D.“灯笼”,又称“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加快脚步不断发生襟怀坦荡庄严肃穆

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解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C.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解说: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解说:

这个句子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B.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尽管我想简单的活着,但有时我不得不承认,生活是一场舞台剧,抑扬顿挫,出人意料。

D.解放军的攻击锐不可当,如开了闸的洪水,如凶猛的野兽,阻遏着敌人,让敌人溃不成军。

二、字词书写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 亘古(ɡènɡ) 愧怍(zuò) 鞠躬尽瘁(cuì)

B.气氛(fēn) 卓越(zhuó) 侮辱(wǔ)  锋芒毕露(lù)

C.粗拙(zhuō)校对(xiào) 字帖(tiè) 妇孺皆知(rú)

D.咳嗽(suò) 污秽(huì)  荒僻(pì)  深恶痛绝(wù)

三、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经:

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

史书,即正史;子:

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

文集,即诗词汇编。

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

 

内容

经部

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石经、汇编等12类。

史部

分为正史(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秦议、传记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7类。

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四部分类法”图示)

(材料二)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

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

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材料三)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馆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成为图书分类的重要补充。

6.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按照“四部分类法”,农业著作应归于“子部”。

B.“四部分类法”可以用于大型古籍丛书的分类。

C.隋朝以后图书分类法不只有“四部分类法。

D.一般来说,古籍图书馆不使用“中图分类法”。

7.根据材料,请简要谈谈“四部分类法”的意义。

8.根据“四部分类法”,请给下列经典著作分类。

《汉书》    《老子》     《全唐诗》    《论语》

经:

_____    史:

___    子:

_____       集:

____

阅读陈凌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完成下列小题。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

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

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

“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

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a)     。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b)     。

⑤(c)     。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

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

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9.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10.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垠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11.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那盛开的油菜花

①南方冬日里的太阳也总是暖烘烘的,不似北方,一进入冬天,就是天寒地冻,冰雪覆盖。

因了这冬日阳光的眷顾,田野里的庄稼长势特别好,蓝天白云下,油菜已经可以长到1米来高了,正是油菜快要开花的季节。

油菜田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连在一起,放眼望去,简直是油菜花的海洋,绿色的世界,油菜花怒放着,那淡黄色的花海会让你的眼球不由自主的随它转动,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让你也神采飞扬起来。

②走过田间的小道,油菜花开得灿烂多姿,在微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冬日的田野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

暖暖的阳光,金黄的色彩,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油菜花的香味沁入心脾,让你吟起这样的诗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不远处传来“叽啾叽啾”的鸣叫声,哦,那一定有一只漂亮的菜籽雀儿在菜地里歇息呢!

鸟语花香,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③在这金黄铺就的田野里,充满了父母的希望。

父母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这美丽的田野,洒下了父母多少汗水啊!

记得土地刚下户的时候,父母不过四十来岁,是盘田种地的好手,家里三亩来土地,完全靠父母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别人家还没有动手,我家的田块早就挖完了,精耕细作,一年的收成相当不错,新粮压着旧粮。

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的很多人开始出外打工,父母仍然固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春种秋收。

一年又一年,秋风吹白了父母的两鬓,岁月的印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仿佛还是不久,父母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

他们依然眷恋着脚下的土地,秋收一过,就在稻田里裁出一条沟,把沟里的泥块起出来放倒墒(shāng)子上,扒平敲细后打塘,趁着秋后的雨水种上菜籽。

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

这时节是父母最忙的时候,像照顾婴儿一样,在油菜长有一拃高的时候,间去多余的油菜。

一个塘里只留下三棵纤细的幼苗,一亩油菜田得花去一个星期的时光才能间完,父母年纪大了,在田里劳作的时间一长,难免腰酸背痛。

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

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风儿睁大了眼睛,使劲地想掀开帽檐,看看父母额上的汗珠。

汗滴下土,才能换来金黄的菜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间完多余的油菜,再给它们浇上化肥水,有虫时打打药水,一个轮回才算基本结束。

这时经霜冷的油菜长势越来越好,越长越高。

每逢吃过早饭,父亲喜欢背着手到油菜田里看看,看着被霜冻得弯下了头的油菜,父亲总是一脸的阳光灿烂,霜越大,油菜的长势越好,“瑞雪兆丰年”,我们这里冬天不下雪,下霜已经是最冷的时节了,可以说“霜白兆丰年”。

⑤立春前,各种花儿次第开放时,油菜花早就按捺不住,开满了枝头,整个田野成了绿色的海洋,金黄的油菜花的世界。

豆腐块似地油菜田里蜜蜂们嘤嘤嗡嗡地穿梭往来忙个不停,你在这枝油菜花上踩一脚,我在那枝油菜花上踩踩高跷,扇扇翅膀,两只脚上就粘上了黄嘟嘟的花粉,比人还高的油菜在春风中摇曳着,花枝招展地向人们展现自己的魅力。

⑥清明节左右,父母的辛劳和汗水终于有了回报,菜籽田里一片青黄色,菜籽田里的雀儿这时叫得最欢了,“狮子醉酒”,“狮子醉酒”的叫声不绝于耳,久违的鸟叫声传入人的耳畔,让人心旷神怡。

熟了的菜籽压弯了树枝,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倾斜着身子遮住了田埂,在等待着收获,仿佛看到了像油菜花一样金黄的菜油从榨油机里汩汩流出。

油菜吸收的是父母的汗水,奉献的是金黄的菜油,天下的哪个父母不是如此呢,为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的儿女,为了儿女极尽操劳,和油菜是何等的相似。

⑦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阵阵清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看到这绿色的田野,心情和这绿色一起荡漾!

我的耳边响起那悠扬的旋律:

青山一排排呀,油菜花遍地开,骑着那牛儿慢慢走,夕阳头上戴,天上的云儿白呀,水里的鱼儿乖,牧笛吹到山那边,谁在把手拍,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爱。

(选自《新华副刊》,有删改)

1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油菜花播种、生长、盛开、结籽的过程。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油菜花成长过程

秋收一过

种上菜籽菜苗冒出

一拃高时

A

立春前

B

清明左右

C

13.(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描写油菜花灿烂多姿的场景有什么好处?

14.自选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A.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

B.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

15.文题是“那盛开的油菜花”,行文中主要部分却写父母田间劳动的过程,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何在?

16.文中的油菜花给了你哪些人生感悟?

四、对比阅读

大树①

[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雪,花闻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倚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②。

[注]①本诗作于1759年,作者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②甘棠:

落叶乔木的一种,又叫“棠梨”,俗称野梨。

随园后记

[清]袁枚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①入陕;未期,仍赋《归来》。

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

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

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②,而俯顺荒余③,何耶?

余答之曰:

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子不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④乎?

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

何也?

其中无我故也。

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⑤,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

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

何也?

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

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

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五代时傉檀⑥宴宣德堂,叹曰:

“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⑦之曰:

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

而今改过,永矢勿谖!

癸酉七月记。

(选自《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有删改)

[注]①檄:

檄文,这里指朝廷的任命文书。

②勿获:

不能得到。

③俯顺荒余:

收拾这些荒芜残败的地方。

④高阳池馆、兰亭、梓泽:

皆为历史上著名的园林。

⑤梓人:

工匠;池囿:

水池园子。

⑥傉檀:

五代时期南凉国国君。

⑦矢:

通“誓”,发誓。

17.晓霞不知道《大树》一诗中赞颂的“甘棠”是一种怎样的树。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中“甘棠树”所具有美好的特点。

18.晓霞在读古文时有几个字的意义不理解,请你为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1)未期()                 A.约定  B.期限  C.希望  D.满一年

(2)所植花皆萎()            A.栽种  B.树立  C.建立  D.植物

(3)客或曰()                A.或许  B.有时  C.有人  D.稍微

(4)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 A.种类  B.类似  C.连接  D.通“嘱”,嘱托

19.晓霞在阅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20.读了上面的诗文,晓霞和你都对袁枚产生了兴趣。

请摘选诗文内容,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晓霞: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大半生都居住在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他亲自花了很多力气修建随园,原因在于他主张建造园林要做到“ ”。

你:

从《随园后记》一文可以得知,袁枚38岁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或许可以用《大树》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解释。

五、句子默写

21.补充去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2)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3)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过去了的,              。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            。

六、诗歌鉴赏

请阅读《送友人》,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2.首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3.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24.《艾青诗选》

(1)艾青原名______,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了长诗《______》,该诗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2)艾青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抒情短诗和长诗如《______》《______》,都情思浓郁地表现了祖国、民族和人民的苦难,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热情地赞美光明。

八、综合性学习

25.请你参加“诗歌中国,诗意成都”的语文实践活动。

(1)活动一:

拟写新闻标题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梦琳)10月12日晚,在美妙的诗乐声中,2019成都国际诗歌周·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法国、奥地利、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诗人齐聚成都,开展主题交流,进行诗歌对话。

今年的成都国际诗歌周,由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文广新局等主办,并确定了以成都与巴黎双子城作为主题。

这两座城市,东西相望,都拥有丰富的诗歌文化,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多元艺术文化,滋生了浪漫优雅的气质和生活美学,带给了诗人们无尽的想象和灵感。

开幕式上,以不同语言进行对话,既有著名中外诗歌经典作品,也有当代诗人的新锐作品,同时将诗歌与四川清音、民谣、武术以及小提琴等进行结合,演出一场诗与歌、诗与乐、诗与舞的艺术盛宴。

近年来,成都大力打造诗歌文化名片,让诗歌融入城市、融入生活。

在接下诗歌周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们将围绕“诗歌对城市的影响”、“城市的诗歌气质”等主题进行对谈,并前往杜甫草堂、金沙博物馆、东区音乐公园、龙泉驿洛带等地进行创作采风,开展“致敬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等。

同时,成都与巴黎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品的诗集也将在活动中进行首发。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活动同参与

成都的美是古典的。

如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那里,哪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

成都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

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去观赏,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

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成都,如果你喜欢古朴,请到杜甫草堂;你爱好清幽,就去都江堰、青城山;你喜欢疏朗,不妨到锦里、青羊宫;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武侯祠、望江楼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都这座城市最适合旅游,最适合休闲。

你只有慢慢游览,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美丽、繁华与安详,体会人民悠闲恬适的生活。

①请根据材料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请概括成都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成都某旅游团的导游,你将带领嘉宾们游览成都,从材料中选取一处景点,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展现这一景点的美丽风光。

(80字左右)

景点:

___________              

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把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成都之美,美在锦江。

一位来自国外的诗人,面对锦江河畔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成都,因为锦江而充满了灵动与诗意。

这座拥有巴文化和蜀文化基因的城市,经过历史积淀,最终孕育出锦江河畔这块诗意的土地。

漫步锦江河畔,抬头远望,你会领略李白“草树云山如锦绣”的怡然;漫步锦江河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锦江河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使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些物令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些理想、信念或品格让我们一直坚守……

请以“你永远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7.根据情境,按照要求写作。

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经验。

请以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要求:

(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