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猴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81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大班教案《猴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教案《猴子》.docx

《大班教案《猴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教案《猴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教案《猴子》.docx

大班教案《猴子》

大班教案《猴子》

大班教案《猴子》1

  活动目标: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

"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X︱__X︱。

  3、尝试在︱XX︱__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

"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

"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

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

"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

"要求:

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

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

(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

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

"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猴子》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欢乐的情绪,乐意模仿和创编猴子跳舞的动作,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的兴趣。

  2、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

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看过猴子学样的动画片,会模仿猴子的动作并能给相关动作命名如:

猴子摘香蕉、猴子回头看、猴子饶痒痒等。

  2、材料准备:

《恰恰恰》音乐、事先画好的猴子学样舞谱、两顶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简单回忆故事"猴子学样"

  师:

你见过猴子吗?

猴子是怎样?

(幼儿自由回答:

调皮、可爱,并请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

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吗?

小猴子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

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

(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

刚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根据音乐、动作画的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着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编编"猴子的舞蹈"

  6、游戏

  一个帽子:

大家围成一个圈,用一个帽子来传递,一边传递一边说:

"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耸耸肩),唱到"哎呀呀"的时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个小朋友的头上,他就会成为猴王,可以到中间来跳舞。

  两个帽子:

同上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

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

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教案《猴子》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2、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词图片、包18个、猴子头饰18个。

  2、环境布置:

节奏游戏王国大门。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

今天林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二、欣赏歌曲前三段,初步了解歌曲内容师:

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熟悉歌曲。

可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把未说到的歌词补充完整。

)师:

宝贝们听的可真仔细。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三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可是头上都起了包,为什么他们要在床上跳呢?

谁来说说看。

  幼:

因为床像蹦蹦床。

  师:

蹦蹦床在哪里才会有啊?

  幼:

游乐场。

  师: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到蹦蹦床上玩呀?

(是的)师:

在蹦蹦床上跳确实是一件好玩的事,可是小猴子们不会跳,跳的头上都起包了。

  师:

如果我们有节奏的在蹦蹦床上跳,可能要比小猴子跳的安全。

今天你们都想玩蹦蹦床的游戏对吧?

(对)

  三.边玩游戏边听,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师:

林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在节奏游戏国里面有好多不同的蹦蹦床,今天我们就到那儿玩好不好?

不过节奏游戏国的国王说了,进入游戏王国前必须要先掌握节奏游戏国里的节奏,才能顺利进入节奏王国。

  1、徒手练习。

  师:

我们一起先用小手来练习一下吧。

(教师出示不同节奏卡)

  2、变换方式,用脚跳。

  师:

我们现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蹦蹦床上跳跳。

  师:

大三班的孩子们,你们会有节奏的跳了吗?

(会)

  3、播放前三段音乐,根据教师出示的节奏卡,三个幼儿为一组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

  师:

三个朋友为一组,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的,国王就要请他们进入游戏王国,没有跟上节奏跳的孩子头上就会长个包哦。

(|××××|)4、教师变换不同节奏型,反复游戏多次。

(本环节被淘汰的幼儿就在头上贴个包,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跟着音乐拍节奏)节奏一:

|×××××|节奏二:

|×××××|节奏三:

|×××××|节奏四:

|×××××|节奏五:

|××××|(一人跳一下,最后一下一起跳)5、分组跳,根据自己组上的节奏卡,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教师巡回指导。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种节奏型,幼儿可自由选择)

(1)请个别组的幼儿上台跳。

  

(2)教师评价。

  四、表现歌曲,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一遍。

  五、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师:

咦?

三只猴子头上都起包了,他们会去哪儿呢?

  幼:

医院。

  师:

我们来听听看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

(播放第四段音乐,出示图片)师:

三只猴子为什么都去医院了?

  幼:

头上摔了个包。

  师:

为什么他们头上摔了个包?

  幼1:

因为他们在床上跳。

  幼2:

因为他们从床上摔下来了。

  师:

是的,小猴子们在床上蹦呀蹦,都摔到了地上,头上起来包,住院了,你们想对小猴子们说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我相信小猴子们听了你们的话,以后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

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蹦蹦床可以叫爸爸妈妈带你们去那里玩呀?

(游乐场)而且要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这样就比小猴子们安全,这样才会玩的开心。

当然,我们是大班的孩子,在其他活动中也要注意安全,午休的时候能不能再床上跳呀?

(不能)是的,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原本是中班课程里的一节音乐活动,重点是放在学唱歌曲上的,那么我把它放到大班来上,就选择了把节奏作为重点。

在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游戏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是一个人跳四分音符,接着是三个人一起跳,再来是加入八分音符,然后是创编,最后是轮流跳,让幼儿永远有一种新鲜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看似一直在玩节奏游戏,但我逐步逐步让幼儿参与歌唱,最后教师退位,完全由幼儿来伴唱,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把歌曲唱会了。

  在经过领导和备课二组老师们的点评之后,我发现我的活动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

首先整个活动一直在让孩子们跳,在体力上可能孩子们有些吃不消,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把身体跳换成用手指在大腿上来跳,这样既节省了幼儿的体力,也使整节课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总是在一个较为高控的状态下来引导幼儿活动,其实可以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比如设计更多种类型的节奏卡;每次换节奏的时候问问幼儿想要换什么样的节奏等。

在单独跳和小组跳的时候,多引导下面的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从幼儿的回答中总结出可以跳的更好的方法,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在节奏卡的设计上,也有一些小问题,八分音符做成“●●”会更好,在节奏卡位置的摆放上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调整。

  整个活动上下来发现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做一些调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多一些钻研,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思考,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棒的!

大班教案《猴子》4

  领域艺术活动类型歌唱活动内容猴子学样活动________L296实施时间教育价值分析这首歌曲源于一个故事将故事的内容用唱歌的形式进行表达。

歌曲的内容幽默诙谐虽然歌词有点长但幼儿只要了解了故事就能把歌词记住。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歌曲中幽默的地方也是猴子模仿之处,幼儿在歌表演中获得愉悦、逗人喜爱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猴子喜爱模仿的天性,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体会歌曲中让人又好笑又生气的幽默与诙谐,并能用动作或表情进行创造性表演。

活动难点能用动作或表情进行创造性表演。

难点剖析幼儿的舞蹈语汇不够丰富,平时他们很少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为此,动作的创编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挂图38号;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出示挂图,讲述故事《猴子学样》,引出歌曲。

  1、用故事的口吻进行歌词讲述。

  2、提问:

老爷爷的帽子被小猴们抢走,心情怎么样?

老爷爷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3、这个有趣的故事被编成了有意思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

提问:

歌曲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根据挂图中相应的画面,跟念歌词,帮助幼儿根据挂图内容记忆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播放磁带,欣赏歌曲一遍。

  2、请一幼儿扮演张老汉做动作,其余幼儿跟着音乐旋律模仿动作,熟悉动作。

  3、根据挂图提示歌词,学唱歌曲。

  四、创编歌表演。

  1、引导幼儿用诙谐有趣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请个别幼儿试着进行表演。

  幼儿分解创编。

  运用挂图画面提示,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为下面的学唱做铺垫。

  在学唱后,将心理的感受用动作进行歌表演,满足幼儿心理需求。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在本次活动中,刚开始,我出示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内容,然后引导幼儿将故事内容,编成歌词并有节奏地学念。

最后让幼儿唱唱这个故事—学唱歌曲。

活动结束前,又让幼儿在歌曲声中进行表演。

通过一层一层的引导,幼儿很主动地、乐意地去唱这首歌。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虽然兴趣很高,但我总觉得音乐活动的氛围少了一点,就是幼儿感受音乐和学唱音乐的时间短了一点,以至于幼儿对整首歌曲掌握地不怎么好。

这大概由于开始部分幼儿讲得太多,音乐活动有点像语言活动的氛围了。

我想以后上这个活动时,是不是可以直接出示挂图后,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歌曲,这样幼儿通过图片和歌曲的结合,将歌曲的内容很快的理解并记下来,又能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愿望,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聆听感受歌曲和学唱歌曲。

大班教案《猴子》5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2、积极参与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关于三只猴子歌曲的图片6张,节奏型卡片教师用2张。

  2.《三只猴子》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打招呼问好。

  老师:

小朋友,你好!

(依次出现一些小动物图片,请幼儿问好)

  幼儿回答:

______,你好!

  请幼儿做动物动作,老师来问好!

  二倾听,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播放《三只猴子》的音乐,请幼儿倾听。

  1)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

歌曲里有谁?

有几只猴子?

它们在干什么?

  2)再倾听歌曲一次。

  3)幼儿回答提问,当回答正确时,老师唱着歌曲拿出相应的卡片。

  师:

猴子们为什么在床上跳,如果说我们跟着歌曲有节奏的跳,可能就不会摔跤了!

  2.请幼儿听着音乐,想象自己在蹦蹦床上,边听音乐边跳一段。

  3.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跳。

  师(边出示节奏卡边说):

我们现在这样跳,按节奏一拍跳一下,大家试试看。

  4.1)请幼儿3个人组成一组,手牵手听音乐来跳。

  2)改变节奏型,老师唱歌,孩子拍手。

  3)听旋律,孩子牵手跳。

  5.分组跳,一组幼儿在前面表演跳,剩余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唱。

  三.在充分倾听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1.集体唱

  教师:

现在老师来播放音乐,我们一起跟着旋律来唱一次。

  2.分角色唱。

老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再交换

  师:

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

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

谁来学一学?

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师:

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

一起试试看。

  3.观看视频跟唱。

  4.表演唱

  师:

面向老师一起来唱一次。

  四.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

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

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游戏:

完整唱歌曲,当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

师:

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

(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大班教案《猴子》6

  活动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以及运用对话中的句式,说出新的句子,进行续编。

发展幼儿思维的跨越性和流畅性。

  2、培养幼儿安静的进行倾听同伴讲述故事的良好习惯。

  活动内容:

  续编故事《小猴子卖圆圆》

  活动准备:

  手偶三只,商店背景图一张,需创编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利用一张有一个阴影圆的纸引发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进行猜测:

这张图上的圆形是什么?

做什么用的?

  二、请幼儿欣赏手偶剧表演《小猴子卖圆圆》

  1、复述第一遍故事时请幼儿帮助解决故事中出现的问题。

  2、完整复述第二遍故事。

  三、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测:

小兔子想买什么?

它是怎么说的?

  四、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测。

  五、集体舞《猜拳游戏舞》

  六、结束

大班教案《猴子》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剪刀、折好的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表演猴子爬山问: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好玩吗?

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折一个?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

  教师:

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折的。

请小朋友先看图示学折双三角。

图一:

正方形纸,对角折;图二:

将两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

图三:

手放进中间层向两边拉开就成了双三角;图四:

剪下上面一个角,在剪下的角上简单画猴脸,夹在双三角中间,两只手在中间层的两边抽动,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顶了。

  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

小朋友折时要先看画面上图示,看清楚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折的,第三步又是怎么折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注意拉成双三角的过程。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谁的山折得最平整。

大班教案《猴子》8

  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以及运用对话中的句式,说出新的句子,进行续编。

发展幼儿思维的跨越性和流畅性。

  2、培养幼儿安静的进行倾听同伴讲述故事的良好习惯。

  内容:

续编故事《小猴子卖圆圆》

  准备:

手偶三只,商店背景图一张,需创编背景图一张。

  过程:

  一、利用一张有一个阴影圆的纸引发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进行猜测:

这张图上的圆形是什么?

做什么用的?

  二、请幼儿欣赏手偶剧表演《小猴子卖圆圆》

  1、复述第一遍故事时请幼儿帮助解决故事中出现的问题。

  2、完整复述第二遍故事。

  三、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测:

小兔子想买什么?

它是怎么说的?

  四、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测。

  五、集体舞《猜拳游戏舞》

  六、结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猴子卖圆圆》

大班教案《猴子》9

  活动目标:

  1、运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猴子的基本画法。

  2、引导幼儿添画猴子喜欢吃的食物。

  3、启发幼儿画出猴子嬉戏等动态。

  4、引发幼儿学习猴子的兴趣。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人手一支勾线笔、一盒蜡笔,纸。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师:

谁来了?

老师表演猴子眺望、挠耳、跳跃等动作,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

猴子长的什么样的?

(幻灯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欢吃什么?

  2、提问,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结:

猴子爱吃桃子,脸也长得像个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圆形的,有一条灵活的长尾巴。

  3、讲解示范。

  师:

陈老师来画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儿歌中。

(教师边念儿歌边画猴子)

  一个大苹果,咬了一小口,点上小黑点,画上小弧线,一块方饼干,开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线,折线加宽啦,蜗牛爬来了。

  师:

画的是谁呀?

  师:

这只猴子在干什么?

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说话呢!

又怎么画呢?

示范第二遍。

  师:

2只不同形态的猴子画好了。

瞧!

那边一只猴子在爬树呢,我们又该怎么画呢?

  4、欣赏各种姿态、不同背景的猴子图。

  师:

看,这儿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在哪儿玩呢?

在干什么呢?

  5、幼儿作画。

放优美的伴奏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师:

请小朋友画出不同姿态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儿玩,把背景添画好,比比谁的设计最巧妙。

  6、讲评。

  师: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猴子,它们在干什么?

生活在哪里?

(教师在评价时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重点地进行讲评。

大班教案《猴子》10

  活动目标: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

"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

大班教案《猴子》1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

‘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

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

捞到了没有?

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

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

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百科:

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大班教案《猴子》12

  活动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趣味性强,幼儿易于演唱和表演的歌曲。

《三只猴子》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以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猴子玩耍的事情。

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以猴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它家认识它的三个猴宝宝为由,看到小猴子在床上乱跳的的顽皮景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曲活动的乐趣。

前三段,试图让幼儿用欢快的语气去演唱。

最后一段,小猴子都摔下床进了医院,引导孩子用较慢较轻的语气去演唱,也让孩子知道了不能在高出乱跳这个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2、歌曲第二句话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借助图谱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体验歌曲的诙谐感、幽默感。

  3、有初步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跑。

  活动准备:

  猴子图片3张,猴妈妈图片1张,大床图片1张,医院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歌词,熟悉歌曲。

  (拿出猴妈妈图片)师:

我们看,这是谁吖?

  师:

猴妈妈怎么了?

为什么这么生气?

  幼儿猜一猜

  师:

我们来听听看,猴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教师范唱歌曲)(弹一段,有伴奏)

  师:

谁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讲述有关内容。

  1、(拿出图片)这是谁?

他们在干嘛?

(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拿出猴妈妈图片)你们猜,她说了什么?

(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

我们试着把这段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

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