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228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docx

初中物理精选教学设计10篇教师招聘专用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新授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用具

橡皮筋(每人一根),直尺((每人一根),真空罩,乒乓球,音叉,铁架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声音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声音对我们有哪些用途呢?

从同学们举得例子可以看出声音是非常重要的,那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学生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前后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做:

把手放在喉结处,体会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有什么不同?

 

(3)通过以上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总结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提问:

(1)手拍桌子,桌子振动了吗?

(2)回答振动的同学,谁能用实验来证明?

师强调,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教师演示音叉实验

提问:

(1)你们见过蝈蝈吗?

谁知道蝈蝈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讲解蝈蝈的发声

(2)我们平时的录音,唱片又是怎么回事呢?

列举声音的用途

思考并提出问题

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声音如何传播?

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声音

拨动橡皮筋,拨动直尺,拍桌子等初步体会发声的原因

比较声带的变化,得出发声原因

 

讨论,归纳总结: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有的说动,有的说不动

想办法来证明

 

有的说翅膀,有的说腹部

 

突出声音的重要性,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初步接触对比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的习惯体会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会转化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探究:

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

提问

(1)宇航员在月球上,为什么近在咫尺的他们必须用无线电来交谈?

而我们却能直接交谈?

(2)同学们猜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

演示课本图2.1-5,真空罩实验

(3)只有空气能传声吗?

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支持你的想法。

 

总结: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我们称它们为介质。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渡:

我们平时的声音,如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那么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用学生熟悉的水波类比,以击鼓为例,讲解声波

总结: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过渡:

我们知道了声音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30页小资料,发现了什么规律?

(2)请同学们在观察,同样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你又得出什么?

(3)综合上面,不难发现,声速与那些因素有关?

总结板书: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阅读教材P30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了解人耳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三:

课堂小结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回答,因为没有空气

 

思考,猜想,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思考,如游泳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岸上的人说话能把鱼吓跑

 

思考并回答

 

学生看书29页第二段

 

思考,提出问题:

声音在什么中传播的最快?

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阅读讨论,得出固体和液体比气体传声快

得出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思考得出结论

练习声速的读法和意义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初步了解声波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总结能力

使所学内容更加系统,便于掌握

 

 

课内练习:

1:

填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

A.正在放音乐时,喇叭纸盆上纸屑在“跳舞”

B.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C.钢琴不弹不响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A.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课外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5

产生: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速:

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3.1温度计》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3.1温度计

课型

新授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用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

让学生体验水的冷热

 

问:

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二.合作探究

(一)温度计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

出示自制温度计

问:

能否用这只小瓶分辨出哪杯水温度高,哪杯水温度低?

师演示,将小瓶先后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

问:

怎样用小瓶测出温度值?

发放实验室用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总结: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体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比如,体温计),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实验室用的常用温度计)

过渡:

温度计上的符号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

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我们来研究摄氏温度。

学生体验:

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水柱高低变化的原因,得出它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回答:

刻上刻度就可以

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泡、毛细管、温度计内的液体,刻度和符号)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摄氏温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

问: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25℃怎么读?

-12.5℃怎么读?

(三)温度计的使用

出示三种常见温度计

 

问:

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总结出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0页最后2个自然段

问:

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这样的特殊结构导致了体温计有怎样特殊的用法?

五、科学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部分

三.课堂小结

1、温度计的原理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小资料中自然界的一些温度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思考:

1、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2、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测出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汇报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了解不同温度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

 

比较三种温度计的构造和量程、分度值的区别,分散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体会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内练习: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约是-88.3℃,读作()

A、-88.3度B、摄氏-88.3度C、-88.3摄氏度D、88.3摄氏度

2、家庭用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

A、0℃~100℃          B、35℃~42℃  

C、-10℃~100℃      D、-30℃~50℃

3、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B、38℃和39℃C、37℃和38℃D、37℃和37℃

4、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1温度计

1、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2、单位:

摄氏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

1、原理

2、结构

温度计:

3、正确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

课型

新授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什么是沸点。

3、能区分沸腾和蒸发

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

水沸腾实验的观察;利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了去了?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外壁会“出汗”,这些“汗”是从哪里来的?

演示课本“想想做做”的实验

讲述: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一、沸腾

汽化有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让学生描述沸腾现象

探究水的沸腾

问题:

1、水在沸腾前后液面的情况如何,说明沸腾现象是剧烈还是平缓?

沸腾时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2、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1、水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

2、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会继续进行,这是为什么?

归纳总结: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沸腾现象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

怎样设计能既节能又节省时间?

学生按图3.3-2安装实验仪器

分组进行实验,依据师提出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在图3.3-3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

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解释实验中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的过程,得出液化的概念比较自然

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能力

通过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在实验时有目的的观察,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蒸发

问: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盘子里的水,阳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时水是怎样发生汽化现象的呢?

介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问:

平时怎样晒衣服干的更快?

归纳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总结: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引导学生列表格比较蒸发和沸腾,(从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发生的位置、发生的剧烈程度、温度条件、自身温度变化等方面)

三、液化

问1:

冬天,人说话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外壁的“汗”,早晨草上的露珠是怎么形成的?

问2: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什么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

介绍: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是汽化的反过程,液化放热。

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的更严重。

四、知识拓展

让学生阅读STS内容

课堂小结

1、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和不断吸热;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4、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学生猜想

举例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学生回答,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做实验,课本60页的“想想做做”,体会手背的感觉,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解释课本图3.3-5中的现象

学生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学生回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学生回答,压缩体积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了解火箭燃料

学生阅读STS内容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体验观察并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便于提升到理性认识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出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内练习:

1、下列现象是汽化现象的是()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B.夏天洗过的衣服变干

C.冰棍化了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2、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此时壶中水的温度将()

A.升高B.不变C.忽高忽低D.降低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以后()

A.一定能沸腾B.一定不能沸腾C.水继续吸热一定沸腾D.无法确定

4、夏天扇扇子或吹电扇,人感到凉快,这时因为()

A.扇扇子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扇扇子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有降温作用

C.扇扇子带走了周围的热量D.扇扇子使人体血液流动加快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B.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C.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

6、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将蔬菜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7、液化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气体打火机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的。

课外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的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

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的难受,这时往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

那么,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解除烫感呢?

3.3汽化和液化

沸腾

汽化方式蒸发

液态←→气态降低温度

液化方法压缩体积

八年级物理《4.1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4.1光的传播

课型

新授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

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难点

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用具

手电筒、激光笔、.三个开有小孔的硬纸板、.一根细线。

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可乐瓶)、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

或红墨水)、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教师:

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

今天让大家回

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在学生游戏的过

程中突然关掉光源,游戏不能进行。

从而引出光源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

(一)光源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下

列问题:

⑴什么叫做光源?

⑵你知道的光源有哪些?

⑶你能给光源分类吗?

学生看书后简要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板书进行概括。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猜想: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光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有导向地介绍桌子上的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可乐瓶、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红墨水)的烧杯、厚玻璃砖一块、火柴、蜡烛、激光笔、喷雾器、三个开有小孔的硬

四位学生利用手电筒做,教师请学生边做边解说。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提出假设

 

创设学习情境,导出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纸板、一根细线】,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寻找你的证据。

探究实验1:

利用手中的器材完成下列三个实验探究过程①让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借助于小型喷雾器在空中喷出雾,让光在雾中传播)②让激光笔的激光束垂直射入水中(滴有少量的牛奶或红墨水)③让激光笔的激光束垂直射入厚的玻璃砖中,认真观察激光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通过刚才的探究和观察你认为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水中、玻璃中都是沿传播的。

再让激光束斜着射入水中,注意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动脑动手:

你认为如何能形象简单地在下面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探究实验2:

  1)小孔成像.(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废包装桶或盒,制作一个观察器(底部开有小孔,顶部蒙一片半透明薄纸的屏),此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点燃的蜡烛(注意实验条件拉上窗帘效果好),观察薄膜上呈现的像的特点,成像的原因是因为光在是沿传播的,在下面用光线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

 

2)激光准直

演示:

在三张硬纸板上同一位置穿一小孔,拉开一定距离垂直固定在讲台上,在小孔中穿过一根棉线并拉直,使学生看到小孔在同一直线上,让激光演示器发出的光束沿小孔穿过,随便移动一张硬纸板,光束就无法穿过三个小孔了。

教师:

实验中我们看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确定或检验物体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激光准直。

动脑动手:

.如何将教室的桌子排成一条线。

说明排队列看齐,打靶瞄准“三点成一线”的道理。

(四)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

大家思考: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

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

光的速度大于声音的速度。

.

学生分组进行

探究试验学生

交流:

学生自己

做给其他同学

看。

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

动手操作

评估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挥和引导下完成实验

 

让两位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

 

体验从现象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过程,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能力。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阅

教师:

到底光的速度多大呢?

下面大家自学课本71-72页内容后回答:

1、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4、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计算下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三、课堂小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你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阅读课本71-72页“科学世界”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读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课内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补充练习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km/s。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请举出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决问题的3个例子:

①;

②;

③。

3、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