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301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docx

常京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常京娥:

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家庭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庭教育的特点

首先,我想问大家,家庭跟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研究家庭教育已经有23年的经历,感觉社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大家家庭教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大家都能够体会到,家庭跟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家庭在孩子的成长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老舍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从上私塾到上大学,在我的成长经历当中,经历过很多很多的老师,但我觉得,把真正怎么做人教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传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还有专家说,母亲手中掌握着国家的命运。

实际上这句话就是把家庭教育,把家长在孩子成长当中的作用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

那么,家庭教育到底有怎样的特点?

它和学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家庭教育应当也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也有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

首先,教育者的身份不同。

在学校教育当中,老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身份,而在家庭当中,我们也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天然性。

孩子一出生,我们就跟他建立了一种天然的、自然的关系。

作为教育者,在家庭教育当中跟孩子的这种特性就是天然性。

其次,我们有权威性。

一般孩子要听家长的,尤其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他要听家长的。

第三,情感性。

我们的教育不是靠职业关系来维系的,而是靠着一种亲情。

第四,渗透性。

我们的教育不是靠完全正规的说教,而是靠着我们在家庭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渗透来影响着孩子。

最后,我们在教育当中有一个基础性,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多么高深的知识,而是培养他做人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比如说应该怎么自理自立,怎么去生活,怎么去爱学习。

学校教育中的老师是受过专业师范的学习,受过专业的训练,而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来实施教育。

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类型。

有的专家把家庭教育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家庭类型叫民主类型的家庭。

就是说家长在家庭当中,跟孩子是一种很亲近的、很民主的关系。

有了这种氛围的家庭生活,这个孩子到学校以后往往表现得比较热情、开朗,愿意跟人接触,愿意交流思想,比较上进。

因为他在民主氛围当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到了学校以后,他能够很快融入集体。

第二种家庭叫专制型的家庭。

就是家长说了算,孩子在家里没有发言权。

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这种专制型家庭里就是要听从家长的,这样的孩子到学校的表现是什么呢?

往往表面上比较顺从,比较遵守纪律,但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的独立性比较差,习惯了被别人管,习惯了听从别人的,到学校的表现往往比较懦弱,比较依赖。

尤其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比较呆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创新能力比较差。

第三种家庭叫忽视型家庭。

就是家长工作很忙,在有些情况下,他对孩子是一种疏忽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往往很在意学校的表现。

我们觉得问题比较多,这种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对人不太友善。

甚至会出现一些违法的行为,他往往有被抛弃、被冷落的感觉。

这种家庭往往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较多。

第四种家庭叫放纵型家庭。

就是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在这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自信,尤其在学校会表现得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让别人侵犯他一点利益,在学校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差。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要了解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家庭教育当中的不同侧重点。

小学的时候,家庭教育、家长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学习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自理自立的能力。

就是说,家长对小学生的重点是培养一些行为习惯。

比如说从怎样收拾自己的书包,怎么去自觉地学习、独立地学习着手培养。

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更多地培养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安排自己的时间的习惯。

而初一年级的重点应当放在中小学怎样去衔接,初二年级的特点就应该放在怎么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初三年级应当放在怎么帮孩子选择好专业,以便于升学上。

所以,对家长来说,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特性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实施不同的影响和教育。

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那么,大家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基础内容,或者说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先决条件?

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您认为是哪个方面内容?

有的家长说是习惯,有的说身体健康是最先决的条件。

的确,我们说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关心孩子的健康。

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长往往忽视这个问题,往往考虑孩子的学习、分数、排名比较多,而忽视了健康。

什么叫健康?

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作为现代人,健康应当有一新的理念。

过去我们一说您的孩子健康吗?

有的家长马上反应的是我的孩子吃得饱、喝得足,身体挺壮,强调的是他的身体。

那么,现在我们要从三个维度来看待健康。

首先是身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第二是心理健康。

第三要有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指到一个新的集体,能不能融入这个集体当中。

有的人到一个新的集体,到一个新的环境,总是很难受,总是不能把自己很快地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

这也属于不健康的一个方面。

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给健康下的定义,就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还要有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

今天的家长要关心孩子这三个方面的健康。

那天我跟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深刻。

他说,我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很重了,可是妈妈还给加了钢琴班、书法班、笛子班等一大堆课外辅导班。

他抱怨说,大人现在都想把小孩累死了。

他说完以后,在场的大人全都无话可说了。

这是发自孩子心底一句真情实感的话。

我就想,他的妈妈爸爸那么爱他,可是为什么孩子感觉大人都想把小孩累死呢?

这就是说,我们有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承重已经成了问题。

所以,在座的各位家长,我想我们关注孩子的身体,不仅要关注他表面上有没有大的疾病,还要考虑他未来的发展,他瘦小的肩膀、瘦小的躯体能不能承重,能不能接受你给他的这些压力。

我想跟大家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意识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是今后完成学业、就职的本钱。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要安排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去锻炼。

有一个公式,大家乍一看好像是错误的,叫7加1大于8,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错误的,但我们的意思就是说,7个小时的学习,加1个小时的锻炼,它的效果要大于8小时都摁着孩子在那儿学习。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要让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

只有有身体做保证、做基础,他的学习才能有后劲!

这个道理我们就不多说了,报纸上也登了,近视、个矮、超重是2006年高考当中发现的最主要问题。

实际上这都反映出我们有些孩子身体不是很健康,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容易看见,有没有病容易发现。

而心理的东西,家长该怎么去关心呢?

我想先跟大家探讨一下,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有两个解释,如果狭义地讲,就是这个人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比如说偏执,他看问题就是特别偏;比如说抑郁症,他经常表现出一种特别压抑的情绪;比如说焦虑,一到考试的时候,别人都很正常,他就严重地焦虑,哆嗦、发抖、出汗,影响学习,影响考试发挥。

这都属于疾病的表现。

现在对更多的孩子,对广大的青少年来讲,我们讲的是广义的意思,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有什么表现?

有一些行为上的表现,比如说很乐观,家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学校发生了什么事,甚至老师批评了他,他的态度都很乐观、很开朗、很友善。

尤其是他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有问题冲撞的时候,他能控制自己,错了就改,我们说这属于人格上面心理健全的表现。

不健康的表现就是指有的人心胸过分的狭窄,过分胆小怕事,不能宽容,尤其是情绪不稳定。

别人批评他一句,他就没完没了地在那边焦虑、自卑。

前几天,好几个家长来咨询说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喜怒无常。

我们说人的情绪要喜怒有度,如果他经常表现出喜怒无度,就属于不健康的苗头。

比如说猜疑心特别重,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他本来应该去想这个题怎么解,可是我们的孩子有的时候只想我今天要没考好怎么办?

我回家怎么跟家长交待啊?

他总是先把这些问题,这些不好的心态表现出来,所以会影响考试的发挥。

其实,孩子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跟我们家庭的影响,或者说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

我这里有一份报道,叫《五花八门的窥视》。

就是我们这些家长随时随地在监督着孩子,甚至于这个孩子上了寄宿学校以后,家长还要给他安插眼线,而且让别人汇报,等等,导致孩子心理老是处于恐惧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导致了这个问题。

像南京就有一个报道,每年有100多个孩子离家出走,原因是孩子和家长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正确地对待,不能正确地控制自己,最后导致这种极端的行为出现。

再有像孩子的厌学问题。

就是我刚才说的,孩子觉得大人不理解他们,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最后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扭曲,觉得承受不住这种压力。

还有像我们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了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导致孩子感觉在家里就像蹲大狱。

由于这种外界环境,最后造成孩子的心理、人格有些扭曲。

所以,我们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提到我们教育的日程上,因为这个问题目前是比较严重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怎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呢?

我想大家今天来要记住四个字:

助人自助。

在解决孩子心理问题上,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心理学原则。

我们在给他创造环境的前提下,要让他在有些问题的解决上通过自己的内化来解决心理问题。

要记住我们在对孩子的心理引导方面,首先我们不是在教导他,不是训斥他,而是在引导他。

在孩子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审讯,而是了解事情,不是遏制,而是疏导,不是做作,而是真诚,不是解答,而是领悟。

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心理关爱的一个出发点。

助人自助是什么意思呢?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男孩,他上了初一,学校要对他进行智商测试,就是学校搞了一个心理测试,结果测出他数学的成绩非常不好,不合格,要按他们的话就是属于低智商,而语文的成绩非常高。

于是这个孩子就认定了我自己数学不行,我智力不行。

于是他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那么成绩就自然地下降。

后来我们这位家长,是我们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的一个成员,他就采用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他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学不会数学,而是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认为我智商低所以我学不好数学。

对这个错误的诊断,家长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家长在家里什么都没有说,他悄悄地来到学校,和老师达成一个协议。

于是,又过了几天,在这个孩子第二次考试之前,老师就找到这个同学,说你看非常非常抱歉,咱们年级有两个同学叫这个名字,那天给你的智力测试结果的成绩,不是你的成绩,是别人的。

这孩子一拍脑门,我说我没那么笨嘛!

要知道,哪个小孩也不愿意人家给他下一个智力低的结论,在那种情况下,他可能就认为自己是学不好的,所以他就放弃。

那么,家长在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后,又给了他这样一个动力,于是这个孩子从那天起,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数学作业,他期末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上来了。

其实,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没有什么过难的东西,孩子学习态度很关键。

我们说心理问题,必须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来解决。

你要是硬碰硬,这个问题肯定就解决不了。

在座的各位家长可能会说,你说了半天了,用这个心理教育的方法,什么助人自助,我不懂,我也没学过心理学,我就想知道作为家长,作为爷爷奶奶,怎样来帮助我的孩子呢?

在此,我想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回想一下,我是50年代末出生的,我感觉我们这代人真的是经历了特殊的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我们是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时期,工作在改革开放时期,现在生活在这么一个开放的时期。

就是说,我们该长身体的时候,正好赶上自然灾害。

我们该学习的时候,赶上了文化革命,都不念书。

该工作了吧,我们三十几岁、四十几岁,面临着企业的改革,很多人还面临着下岗、转岗、再就业。

个人家庭生活本来应该稳定了,可是现在开放带来很多思想上了新的问题,所以家庭生活又造成了不稳定。

这些不利的因素都摆正我们的面前,但是大家是不是想过,我们这个群体当中,有很多人很坚强,他们就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了企业家,成为了事业的成功者。

他们靠的是什么?

不是靠小学学了多少本数理化,靠的是什么?

这个力量到底来自于哪儿?

我跟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家、成功者座谈过,他们共同的感觉,真的是靠我们的家长给予的心理上的帮助。

我记得2005年全国评选的优秀企业家中的一位被问到,你成功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

他就说,我就记着从小在我不行的时候,我的母亲告诉我,你行,妈妈相信你!

其实这就是一种鼓励。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挣那么少的工资,要操持一个家,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劳、节俭,与人为善,宽容待人,严于律己,就是这种优秀的品质,也就是说这种心理品质在影响着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肯定是靠我们的家长给予我们力量。

所以我们说,尤其是我们做长辈的,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品质的影响,就是靠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鼓励,点点滴滴的榜样作用,这种耳濡目染的心理影响。

比如说我们做事情是不是坚强,做事情是不是能够坚持到底,这都是给孩子树立了无形的榜样。

我们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有一位“四无”妈妈——无工作、无学历、无钱,无丈夫。

可是她能把她的儿子送到了乌克兰钢琴音乐学院去深造。

大家一定想,这样一个妈妈,靠什么支撑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的?

她最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在咱们家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只有奋斗。

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的鼓励。

她没有钱,就在外面打工,一个人一天有的时候打4、5份工。

在打工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位教授,这位教授看到她家里这种困难的情况,非常同情,于是教授就说,你到我家里做小时工,我教你孩子弹钢琴,你也不用给我钱。

于是她在这家打工,孩子就跟着他一起去学琴,孩子也特别努力,弹得也非常好。

作为一个孩子,在学钢琴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很多的经历。

他弹到了一定的水平,要到香港去参加一次大赛,去参赛的时候,母亲没有钱,她跟别人到处借,凑了几千块钱送他去,可是这个孩子没考好。

这个孩子本身已经很内疚了,然后他给他妈妈打电话说,我真对不起,我没考好我失败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这位妈妈真的很了不起。

她就想,平常我可以不去接他,但是因为这次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我一定得去接他。

于是她就想,我要到机场去接他。

她的家离机场很远,为了省钱,她就夜里三点钟启程。

她想,我顺着高速公路走,一定走到机场把他接回来。

于是她就顺着高速公路一直往机场走。

走着走着,天快亮的时候,碰到一个清洁工,清洁工告诉他,你不可能靠双腿走到机场,然后就帮她截了一辆车,到了机场。

到机场以后,又通知这个飞机要晚点,本来说上午10点钟回来,结果晚点,说得下午才能飞回来。

妈妈就在这个机场等,一直等到下午,机场的东西很贵,所以她也一直也没有吃饭。

到儿子下了飞机以后,儿子说,妈妈,我真没想到您会来接我。

儿子当时就哭了。

儿子说,妈,对不起,我这回失败了。

这位妈妈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孩子,在咱们家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

但是当她说完的时候,自己也一阵头晕,因为她已经饿了一天了。

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过程中,她真的就培养了孩子一种坚强、不怕挫折的优秀心理品质。

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我们孩子在遇到挫折、遇到问题、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给他这种鼓励,告诉他,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挫折。

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的心理影响。

我们这次家庭教育的巡回报告团中,还有一位妈妈用母爱的坚强培养孩子成长。

这里讲的是辽宁鞍山一个叫齐桂云的妈妈,她的儿子叫袁振超,已经考上了清华大学机电系。

这个妈妈本来是一个军嫂,几年前,她的丈夫突然去世了,还有一个弱智的大儿子。

当时袁振超才9岁,这个妈妈来到了北京,靠什么为生呢?

就靠捡废品为生。

大家想想,一个靠捡废品为生的母亲,带着这样两个孩子,一个小,要供他上学,一个智障。

在生存当中,她就想,要培养这个孩子成为我们家的男子汉。

然后从小就训练他,比如说让他跑步上学,锻炼身体。

还有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我觉得这个妈妈做得非常好,你别看她没文化。

有一天她在学校的门口正在捡废品,突然看见她的孩子在校园里转。

她不明白为什么,就找到老师,把孩子也叫过去了,问你怎么不上课去呢?

是不是犯错误了?

怎么校园里就你一个人呢?

孩子告诉她说,妈,现在是吃加餐时间,同学们都在吃加餐,咱们家没钱,所以每次同学们吃加餐,我不看。

我们在座的也有宏志中学的家长,宏志中学也有很多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那么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我不看,我要自立,在自觉地训练自己。

这时候妈妈就想,我是不是再花些钱,也让他吃上这个加餐,可是家里确实很困难。

最后,跟孩子达成协议,她觉得在这方面让孩子吃点苦没什么。

我觉得,孩子在很多很多方面,就是从一点一滴地训练,在锻炼身体上,在吃上,在穿上,训练这个孩子有一种自理自立自强的品质。

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去年全国物理竞赛拿了二等奖,然后就有很多企业来找到她们家,要赞助他。

这个孩子就想,我一定要凭自己的力量考上大学,要上自己最理想的大学。

我觉得这个孩子就是凭这种坚强的品质,最后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到了清华大学,他要打工,要养活他的妈妈和哥哥。

我觉得他的心理品质就是从小母亲给他的。

这位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懂教育。

比如她讲的一件事情,这个孩子在学校,同学们瞧不起他,说袁振超你妈是捡废品的,等你长大了,肯定也是捡废品的。

同学们瞧不起他,他心理上受到了伤害。

袁振超回家以后,就哭着跟他妈妈讲自己的苦恼。

他妈妈说,你告诉他们,我爸爸是解放军,我长大了,要跟我爸爸一样。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妈妈给孩子的是种精神的力量。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坚强的品质,家长在点点滴滴上一定要给孩子鼓励。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什么叫维护呢?

我们北京有一个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热线电话,那天,有一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常老师,我现在发现我爱人有外遇了,现在想跟他离婚,但是我不知道,离婚对一个上初一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后来我就跟她说,因为我没有见过你的孩子,我不知道孩子的性格,我也不知道你家庭的背景,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离婚对一个青少年是有影响的。

我们有经验的老师,尤其是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会发现,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变得忧郁了,经常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想问题,变得不爱说话了,不合群了,孤僻了,这肯定与他家庭发生变故有关系。

往往就是在这个家庭变故当中,他要考虑我怎么生存,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

于是我就这样回答了这位家长,后来那位母亲在电话里说,谢谢您的指点,我回去考虑考虑,是不是可以再原谅他父亲一次。

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

什么叫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就是你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孩子的承受能力。

我女儿有一个大学同学,上大学那天,他父母就办了离婚,离婚是自由的。

这位家长知道,当孩子成年以后,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

我觉得这些父母真的就是在用一种无私的、伟大的爱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们说还有一些维护,比如说学校维护。

大家都知道,北京五中原来有一位特别有名的老校长叫吴长顺,我觉得吴校长在处理孩子这个问题上,就非常注意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北京五中是一所市级重点学校,有一天学校上级领导要来评估检查工作,这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学校门口找茬打架,先是破坏别人的车,然后又去破坏学校的东西,最后两个同学打起来了。

校长当时非常气愤,找到老师说把这个学生叫来,给他处分,当众让他在学校做检查。

你想,校长能不生气嘛?

这么一个重点学校,多少年来没有打架的现象,可是今天有人来检查,这不成心给学校上眼药嘛?

所以校长特别气愤。

班主任老师过来以后说,这个孩子哭了,他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我父亲下礼拜要结婚。

大家知道,现在家庭的变故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他说父亲下个礼拜要结婚,然后他就哭了,什么意思呢?

校长一下子就领悟了,就是这个孩子从心里不接纳他的新妈妈。

他在抗争,要引起社会对他的关注,他没有别的能力去让社会关注他,那只有去捣乱,他要让学校领导、老师都关注我,关注我的存在。

后来校长什么都没说,说把他父亲找来。

于是就把他父亲请到了学校,校长一切气愤全都冲着他父亲,说你结几次婚我不管,但是对于你身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你要负起责任来,你必须让他接受他的新妈妈,你才可以结婚,他的父亲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这个孩子会不会辍学,他有家不愿回,在学校当众做检查,挨老师的批评,同学再瞧不起他,他会不会离家出走。

很多孩子的极端行为就是由于我们成年人没有过多的关注,最后导致问题激化。

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在这个时候最需要我们的老师、家长共同来维护他们的心理,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

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调查。

有专家说,现在青少年当中30%、40%都有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来自于哪儿?

产生于哪儿?

我就做了一个对初一年级的学生的调查。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有病,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那你觉得你的问题是来自于家庭?

社会?

还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啊?

我就出了这么一个调查题。

最后调查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认为,52%的人认为他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

你再详细问他,这个问题来自于家庭,那来自于家庭的什么问题啊?

有了问题,你愿意跟谁说呢?

大家看这张统计表,最少的这个5%,是老师,就是他有了问题不愿意跟老师讲;愿意跟家长讲得人只有27%,其他都是去跟朋友,去跟网络上不相识的人去说。

那就是说,最应当给予孩子帮助的家长和老师,却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他不跟我们说他的问题,然后我又问了,那你认为谁能帮助你解决啊?

你说了半天了,还得有人给你解决啊。

孩子们认为,45%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能帮助解决的。

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有心理问题家长是能帮助解决的,其他人都解决不了。

然后我就让同学们写了写,你觉得家长对你在心理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有的孩子写,说我父亲做事很快,很守信用,今日事今日毕。

这是对他好的影响。

有一次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考好,到了家,爸爸妈妈安慰我说,好学生并不是不失败,而是能从失败中取得经验,这话令我受益匪浅。

这个孩子写,我的父亲很爱干净,很守信用,他答应别人的事,从不拖延。

有一次同学邀他去玩,但是爸爸答应给别人修车,这时候他就拒绝了去玩,守信用去帮助别人修车了。

总而言之,就是家长好的行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但是,这里我也给大家念几段同学们写的不好的。

他说,有一次我期中考试没考好,我把成绩跟爷爷奶奶说了,这时候我奶奶大声地冲我嚷嚷,你要不要脸,想不想活了?

我心里一惊,我跟她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骂我,这时我心里真恨她。

这是另一个同学写的,有一次我不知怎么了,把我妈妈惹火了,我妈妈说你离死不远了,我养你,还不如养一只狗,这话对我心灵的伤害很大,他们不懂教育方法,亏她还是知识分子。

这里还有很多同学写的类似这样的话,有的说我小的时候,因为爸爸爱喝酒,所以妈妈非常生气,爸爸妈妈见面就吵架,还要离婚,那时我非常非常地害怕,所以就养成了一种恐惧的心理。

有的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我爸爸放十分恐惧的录像片,当时我也在身边,看了那个片子以后,所以现在变得非常胆小。

我们在咨询的时候,有的家长说,这个男孩,他不像个男孩子样,特别胆小。

你就找找,小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有的地方做得有过失。

还有的孩子写,母亲表面对某人很好,可她不止一次地骂过那个人,就是当面说好话,背后在骂人。

可见,点点滴滴的小事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所以我们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得从这些小事情做起。

简单地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一条,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对社会有危害。

报纸上经常登一些案例,比如说我们的孩子有离家出走的。

前些日子报道,一帮青少年,都是15、16岁的孩子,抢了60多部手机。

那这些孩子有些是属于心理上有问题。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会危害社会,这是第一个危害。

第二个,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大家一定要意识,不是他心理有这个事没这个事无所谓,今后的发展会对身体健康有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