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528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

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知道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4、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会进行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会读估算算式,认识“≈”

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具

(一)新课导入:

1、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2、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

(2)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提出问题:

上节课小朋友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齐读问题

(2)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

和近似数有关,要注意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3)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

二队和三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

二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

一队比三队大约多多少只蜜蜂?

……

设计意图:

再一次回到整装待发的情境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入估算算式的学习,估算策略多样性的研究。

(二)探究新知:

1.问题一:

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

86+103≈

(2)小组内探究估算方法。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汇报:

①86≈100103≈100100+100=200所以86+103≈200

②86+10≈200所以89+103≈200

③86≈90103≈10090+100=190所以86+103≈190

(4)估算方法优化

生:

第一种方法是都看成整百数,估算出来是200.

生:

第二站方法是先计算,根据结果进行估算是200.

生:

第三种方法86看成了整十数,估算出来是190,

生:

我喜欢看成整百数的,计算出来简单。

生:

……

(5)向学生介绍估算的写法与读法:

86+103≈200“≈”约等号读作86+103约等于200

总结估算的作用:

当我们不需要准确数时,可以使用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

(三)巩固新知:

1.计算出下列算式的近似数:

296+103≈512-387≈786-412≈689+212≈

2.竖式计算

324+432=783-512=444+225=867-321=

个别学生上台做题,进行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70—()=670680+()=780

430—()=130260+()=760

2、估算。

—302≈503—121≈

288+513≈113+64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一、填一填。

(1)115+109≈(),‘≈’读作()

(4)红星小学有学生996人,男生大约有600人,女生大约有()人。

二、想一想,估一估。

202+197≈()想:

()+()=()+234≈()想:

()+()=()—597≈()想:

()+()=()

三、估算+589≈319—106≈106+589≈—288≈217+308≈309—107≈

四、生活中的数学。

食堂有142袋大米,吃了42袋,又运来118袋,现在有多少袋大授课人设计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

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难点十位上相加满十,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具课件,计数器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新知

小蜜蜂飞到果园和花园,就开始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

(想)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3、提出问题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

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板书)

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比多、比少问题:

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先来帮小蜜蜂解决问题:

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应该从图画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

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小蜜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同位互相说)

如图(花园)————(房子)————————(果园)

(2)根据图意,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

592+(3)探究算法:

生可能估算:

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74≈980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

(让生边说边板演)

592

+从个位加起2个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个十是1个百,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再加进位的1个百得9百,结果是976。

(4)算法优化:

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5)全班小结:

小组讨论做这样的笔算应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小结:

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6)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

518+227=745(只)。

+22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同学?

问:

为什么要在十位上进一而不是在百位上进一?

答:

个位8个一加7个一是15个一,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向十位进1。

2、解决问题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1)谈话:

我们学会了一次进位的加法,有没有信心,学习一次退位的减法(有)1、

(2)课件出示问题:

列出算式。

生:

518-227

(3)探究算法: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

可能估算:

518≈500,227≈200,500-200=300,518-227≈300(只)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

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一减7个一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到百位借1个百,10个十加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借走1个百还剩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2个百,结果是291。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讲)-22291

个位8减7得1,十位上1减2不够,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借走1个百,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4)小结: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巩固新知:

1、直接写得数

430+560=742-210=390+202、用竖式计算

526+358=623+-(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

我学会了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和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

生:

我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对准数位。

生:

我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1

(五)布置作业

授课人设计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

加减法法验算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初步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

经历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难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探究发现加减法的

教具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小蜜蜂的故事还在继续,小蜜蜂的工作也在继续,我们一起看今天的小蜜蜂又在做些什么?

2、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

1、生产情况记录,2、使用情况记录。

4、国王有令,让工蜂检查蜂蜜生产情况记录和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工蜂想知道怎样检查,我们和它一起想一想吧!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思考:

生产情况记录和使用情况记录这两种表格的含义,引出数量关系:

(1)生产情况记录:

一队的蜂蜜+二队的蜂蜜=合计573+318=891(克)

(2)使用情况记录:

总量-用去的蜂蜜=剩下的蜂蜜891-264=627(克)

2、同学们真聪明,把小蜜蜂的表格看明白了,那表格对不对呢,怎样检查?

3、我们先算一遍,我们再算一下,看一下对不对,其实这样的想法在我们数学上就是验算,(板书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4、下面我们先研究加法的验算,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1)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生:

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如:

+生:

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如:

-生:

有的会再算一遍,如:

+

(2)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让我们一起评判一下,哪个方法不好?

加法常用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与原来的得数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5、研究减法验算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能检查一下使用情况记录吗?

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

用差加减数的方法,如:

627

+2生:

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如:

-62264

生:

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

-227

(2)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

①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②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3)巩固练习

(三)巩固新知:

1、429--提问:

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提问:

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可能回答:

要仔细认真,验算。

2、先竖式计算,再验算

808-+12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五)布置作业课后自主练习

授课人设计

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有观察物体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

教材中让学生观察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的、结构简单的物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喜欢玩具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选取的素材取自山东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

教材的选取都离不开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是俗雅共赏的民间手工艺品,他的主要产地在山东。

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进行关于布老虎的民俗教育,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

情境图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一个素材,现实教学中应把布老虎或者其他的素材带到课堂中来,以小组形式展开观察活动。

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时,可以在多种多样的实践观察活动中,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袁振法董志刚

陈新课题:

观察物体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布老虎

(一)新课导入:

1、照片导入

(1)同学们照过相吗?

先看老师拍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

(2)照片怎么都不一样呢?

生:

因为拍摄的位置不一样

生:

看的角度不一样。

2、总结:

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1)想不想当摄影师?

(想)下面我们就来当摄影师,听好要求

①四个人一组,布老虎放中间②。

头不偏,手不动,认真观察③听老师口令:

相机打开(手势模拟),拍照

(2)交流:

你在布老虎的哪一边?

你能看到布老虎的什么?

生:

我在布老虎的前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五官,

生:

我在布老虎的后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后背

生:

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生:

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随着学生的描述,课件出示演示,教师板书:

前面(正面),侧面(左面和右面),后面)

(3)总结:

我们的照片一样吗?

为什么?

生:

因为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照片也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后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1)下面我们转动一周都来为布老虎留下不一样的照片

要求:

举例说明四个人一组怎样转动。

口令:

预备,打开相机,拍照

(2)交流,转动一圈,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

我在正面全部五官都能看到,反面就没有。

生:

我在反面看不到正面的器官

生:

……

(3)总结:

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

换位观察,按照一定的要求变换座位,再次对布老虎进行观察。

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布老虎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的布老虎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一样及原因。

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

3、小组观察

(1)师知道你们今天还带了了其他玩具,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观察自己的其他玩具,注意换位置,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2)小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提问个别学生的观察。

(3)交流

生:

我在小狗的前面观察看到了小狗的五官。

生:

我在小猫的后面,只看到小猫的尾巴。

生:

……

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对于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吧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学生很感兴趣。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进一步明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布置作业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练一练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

观察物体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2

目标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

(一)导入:

猜物品游戏

(1)老师也观察了一些物体,拍了照片,帮老师辨认一下

(选择难辨认的物体的一面)

生:

我猜是

生:

我猜是

生:

……

(2)课件出示答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难以辨认?

生:

老师只让我们看到了一面

(3)总结:

观察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

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看问题要全面。

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方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二)巩固

1、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练一练

答案:

1、小鸟,小猫。

2、第一张照片是女孩看到的,第二张照片是男孩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小鸟看到的。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

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照的照片不一样。

生:

我观察物体要多角度。

生:

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物体的美是不一样的。

生: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

1、课下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身边的风景,从不同的角度。

2、谁看到的?

连一连。

授课人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基础:

一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的延续及发展;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终结和完善,是整数加减计算教学的最高阶段,是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和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

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两次进位的加法、和连续两次退位的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算理

教具多媒体

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

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活动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2、把自己解决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1)估算:

2)口算:

3)笔算:

说出算理及算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说明理由。

3、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

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4、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5、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估算:

435≈440276≈280435-276≈160(棵)

2)用学具摆一摆

3)笔算:

435-276=159(棵)-2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为什么?

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2)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这个问题。

活动三:

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做法,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二.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自主练习第3题。

活动四:

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

新授课时:

1

目标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