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53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docx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10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答案:

C

[解答]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连成一词使用的是《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______。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答案:

A

[解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这揭示了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个体功能。

3.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这说明教学中应贯彻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A

[解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学应运用直观性原则。

4.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是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______。

A.霍尔

B.洛克

C.高尔顿

D.华生

答案:

A

[解答]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

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______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答案:

A

[解答]“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差。

6.中学生陈某经常上课迟到,新学期他决心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然无法克服赖床,结果还是时常迟到。

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_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

B

[解答]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7.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______。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

D

[解答]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8.课外、校外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活动,其特点不包括______。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单一性

答案:

D

[解答]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具有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

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______。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答案:

C

[解答]开展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10.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电影视频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______。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

C

[解答]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

11.教师模拟组织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理历程。

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演示实验法

B.谈话交流法

C.情境教学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

C

[解答]情境教学法即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

模拟话剧即为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人物心理,符合情境教学法。

1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______。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A

[解答]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题干描述的是平行管理。

1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答案:

C

[解答]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14.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强于记忆,有的人强于思维,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言语能力强,有的人空间能力占优势,这说明人的能力具有______。

A.性别差异

B.发展水平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

答案:

D

[解答]能力类型差异也称为能力结构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

15.数学老师不仅看到学生具体运算能力已达到的水平,还看到其他正在发展的逻辑运算能力,这说明该老师了解学生的______。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智力

D.成绩

答案:

A

[解答]最近发展区就是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题干中的教师不仅看到学生具体运算能力已达到的水平,还看到其他正在发展的逻辑运算能力,说明该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6.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__。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答案:

D

[解答]效果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17.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一部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

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______。

A.陈老师应禁止学生观看这部卡通片

B.陈老师应对有模仿行为的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C.卡通片中应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答案:

D

[解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

因此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______=成长”。

A.创新

B.认知

C.科学

D.反思

答案:

D

[解答]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一个教师想要成长,就离不开教学反思。

只有经过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才能有所进步。

19.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再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

A.监视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D

[解答]题干描述的是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20.小刚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十个碗;小强偷吃冰箱里的零食,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

小红认为,小强做得比小刚更好,因为他只打破了一个碗,这说明小红目前处于道德发展阶段中的______。

A.自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后习俗水平阶段

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

[解答]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

此阶段,儿童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映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但决定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的是______。

A.个体的智力水平

B.个体的情绪状态

C.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

D.已有的知识

答案:

D

[解答]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解决。

22.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______。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

A

[解答]为了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某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这属于负强化。

23.晚上的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______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

B

[解答]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4.用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知识是______。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答案:

B

[解答]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5.为了证明“卵生”是不是鸟的关键特征,教师举了麻雀和乌龟两个例子。

麻雀的例子属于______例,乌龟的例子属于______例。

A.正反

B.正正

C.反正

D.反反

答案:

A

[解答]正例:

又称肯定例证,指从正面论证论点的例子;反例:

又称否定例证,指从反面论证论点的例子。

麻雀属于鸟类且是卵生,故以麻雀为正例,说明“卵生”是鸟的关键特征;乌龟是卵生但不是鸟,故以乌龟为反例来论证题干命题。

26.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是容易感情用事、鲁莽,《水浒传》中的李逵是这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

这种气质类型是______。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解答]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

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27.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学习属于______。

A.信号学习

B.系列学习

C.言语联想学习

D.辨别学习

答案:

D

[解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其中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______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自由和尊严

B.人身和财产

C.身心健康

D.生命和安全

答案:

C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由此可知,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9.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______。

A.教育法律

B.地方性教育法规

C.部门教育规章

D.教育行政法规

答案:

C

[解答]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是教育规章,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其中,部门教育规章是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

3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可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______。

A.司法机关

B.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C.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D.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

D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二、填空题

1.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作定义,第三步叫作______。

答案:

助产术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______,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案:

普及性

3.______就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

答案:

品德

4.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______三种。

答案:

课本

5.教学原则中,______原则是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表现。

答案:

因材施教

6.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认知方式进行划分,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类型主要有:

______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型和表层加工型。

答案:

场独立型

7.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包括______和注入式两种。

答案:

启发式

8.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过程。

答案:

心理自我

9.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类型。

答案:

元认知策略

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中,______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劳动特点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感情基础,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答案:

爱岗敬业

三、判断题A对B错

1.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来决定。

答案:

B

[解答]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

2.广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答案:

B

[解答]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创造性。

答案:

B

[解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突出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4.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小主持人”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属于地方性课程。

答案:

B

[解答]学校开设的“线条画”“小主持人”等供学生自愿选择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5.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答案:

B

[解答]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6.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答案:

A

[解答]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其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7.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答案:

A

[解答]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8.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答案:

B

[解答]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9.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于零到一岁的婴儿,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其需要。

答案:

A

[解答]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婴儿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婴儿的需求。

1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答案:

B

[解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四、简答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五个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相比遗传和社会生活的不可控制而言,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的、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进行系统的培养。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教师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个体心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品德的培养。

3.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性别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

1.某校初二学生小明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人。

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经常找周围同学说话,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

当老师批评他时,他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很高兴。

平时,小明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他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面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明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性格率直,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请结合案例回答:

如果你是班主任,请结合材料,根据材料中小明同学的表现,在对他的教育中,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

运用哪些德育方法?

答案:

根据小明的表现,应该贯彻的德育原则有:

第一,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材料中提到小明性格直率,体育成绩好,利用小明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对小明说服疏导,讲明道理,提高他的认识。

第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小明只是想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老师可告诉他让他发扬自己的体育优势,为班级争光,同时也让他知道老师和同学一直关注着他(包括他的缺点),希望他能够改正缺点。

运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第一,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材料中的老师对小明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小明反而变本加厉,而性格直率,体育成绩好,说明他是个能明事理的学生,老师利用口头谈话等形式讲道理摆事实是可以行得通的。

第二,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材料中的小明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可以利用运动场上在各方面都表现得特别优异的同学给小明树立榜样。

总之,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批评、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应该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循循善诱,合理疏导,讲明道理,摆明事实,学习先进来让学生明事理,知德行。

在上课时,部分平时不受教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同学的哈哈大笑。

请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

2.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

答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尊重和爱的需要。

因为这些学生受老师关注较少,在同学中一般地位不高,所以,他们要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3.如果你是教师,你觉得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答案:

如果我是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给予合适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活动中,根据学生特长,提供表现机会;在同学中,只要他们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就及时表扬,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要。

4.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①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

人们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