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61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docx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公益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公益教育就是通过日常的公益生活参与,提高学生的公益意识,培养学生的公益行为和能力,参与改善公共事务,树立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公益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融参与、合作、服务、反思和责任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于一体的教育,更是具有将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统一的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教育的特点。

公益教育家庭生活服务教育社区生活服务教育

一、公益教育的概念

(一)公益

顾名词义,公益就是大家受益,社会受益。

“公益”一词是一个外来词,在我们传统的汉语言体系中并没有“公益”这样的固定用法。

19世纪末,首先是日本人用来译西语中PublicWelfare(公共福利)一语的,后来它又为汉语所沿用,“五四”运动后才出现,国内最早“公益”一词见于鲁迅的《准风月谈・外国也有》:

“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

”其意思是“公共利益”。

“公益”是缩写,侧重于“公共”这一维度。

具体来讲,“公益”是指社会个体走出私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通过参与、合作等途径在改善社区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个体力量,创造公共利益的过程,进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教育

“教育”一词,我国古已有之,通常可以追溯到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原意是“教之、育之”,并不是一个词。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就是通过长者施加影响,做出榜样示范,让学生学习、仿效和觉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西方的“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本义为“引出”或“导出”,即教育者引导儿童的固有本性使之完善和谐发展。

虽然中西方在教育上的含义侧重不同,但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具体来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是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三)公益教育的概念

通过“公益”和“教育”的解读,不难理解什么是公益教育。

广义上,公益教育就是一切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的人的完善和发展过程。

狭义上,公益教育是通过公益

生活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公益教育是指狭义上的公益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研究所是这样定义的:

“公益教育就是通过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正规和非正规等教育途径,从小提高孩子的公益意识,培养孩子的公益行为与能力,让他们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改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公共事务中来,从而树立起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其核心是,通过公益生活的参与,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关心社会,并积极负责任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公民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素养。

二、公益教育的内涵

公益教育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服务实践整合,通过多元化、体验式的学习经历,采用学习和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素养公民意识。

公益教育既注重社会实践服务过程,又注重知识学习过程,既满足社区的实际服务需要,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既关注社会基本价值,又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既促进学生的积极社区参与,又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互动协作教育。

可以说,公益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参与――公益教育的必经途径

参与是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资格教育的核心概念。

公益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为学生参与社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在参与中享受到体验学习、快乐学习、服务学习的乐趣和快感,更好地完成和享受社会化过程。

在公益教育中学生的参与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学生由不理解意义的不完全参与到成人指导下的参与,再到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发起、执行参与社区事务服务计划,从而实现真正的参与,明白参与的内容、目的、理由和自己在社区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某些价值的认同和对社区的归属感,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技能、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公民。

没有参与经验的学生对社会事务认识浅薄,对社会承担感不足;反之,有参与经验的学生对社区事务,甚至政治发展都有一定的认识,愿意参与社区,愿意做出承担。

可以说,公益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终身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是为学生创造发展技能,培养多视角思考的体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履行作为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责任,而且也使其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社区参与是与地方的、国家的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

公益教育不仅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是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机协调参与机制实现的,但参与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发挥,而是一种有责任的参与。

公益教育正是通过青少年有效的参与社区事务服务与管理,增强其服务社会的感性认识,体验社会服务的乐趣,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行为。

公益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增强学生的民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合作――公益教育的保障基础

公益教育不仅是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多方合作互动教育,更是公益教育小组成员彼此尊重、发挥优势的合作学习。

在公益教育活动中,活动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行不同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发挥个人知识技能和集体目标的达成有机结合起来,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中,鼓励学生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可以说,公益教育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契机与平台,学生通过公益教育活动学会掌握与人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公益教育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保障了公益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公益教育活动质量。

从另一个方面看,公益教育活动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政府等的支持,更是一种社会范围内的合作教育活动,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形成一种全社会重视孩子的教育氛围,进而形成一个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合作学习、合作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服务――公益教育的核心价值

公益教育是一种适应社区真实需求,融学校知识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和社区实践教育于一身的服务教育,是一种将服务与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组织社区切实需要的服务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并在服务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效能感,让学生自己能够真切体会到自己参与和解决社区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有责任帮助社区的。

在这种服务体验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得到加强,能量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公益教育实际是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公民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切认识到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更为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服务教育和社区生活服务教育等,让学生能够从以服务为核心的公益教育中更真实、更直接地体验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公益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服务体验,通过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服务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四)反思――公益教育的关键环节

反思即反思自我价值、去伪存真、重构自我、推陈出新的创造过程,是公益教育的关键所在,并贯穿公益教育过程的始终。

反思不仅仅包括公益教育活动后的反思,公益教育活动前和过程中的反思也极为重要,学生可以将自己以前的经验和公益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对比反思;还从同伴那里学习、不断提出问题、获得反馈,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回顾自己参与公益教育的全过程,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等等。

有效的反思活动是将体验服务与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持续不断有规律地反复反思,不断扩展自己对获得的经验进行再思考,可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总之,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有效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促其公民责任感的形成。

(五)责任――公益教育的目标取向

公益教育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重视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其核心是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关心社会、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事务,以发展社会为己任。

公民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所强调的一种基本公民意识,是由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并与此相适应的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及道德的自觉认识活动。

加强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

公益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责任行为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具有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

三、公益教育的特点

公益教育是融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于一体,参与各方互惠的教育学习过程,具有其自身特点。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统一

公益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合作互惠的教育活动。

在公益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为了孩子的培养,都担负起了教育的任务,将学校教育拓展到家庭、社区和社会,这不仅有助于全社会教育意识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

在公益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体验学习,学会发现社会问题,关注和分析社会问题,并最终学会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其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参与各方相互协调、合作互惠。

学生在公益教育活动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对社区(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家庭在协助孩子参与公益教育的过程中,有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加强了亲子沟通,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障碍与困难,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校在参与公益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拓展了学校教育资源。

社区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机会的同时,获得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满足了社区需求,促进了社区发展。

公益教育活动将家庭、学校、社区整合为有机的教育体系,发挥了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知识教育与服务教育的统一

公益教育是将学校知识教育与社区服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

公益教育是结合社区需求,针对学校教学目标要求,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发现问题,运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分析问题,发挥学生集体智慧,沟通交流、协作互惠,激发灵感,不断创新和提高能力,最终达到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满足社区需求,增强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学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与不足,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以看到,在公益教育活动中,知识学习和社区服务的辩证关系:

知识学习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提升知识学习。

社区服务始终以知识学习为目标,注重社区服务对知识学习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社区服务体验。

公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既能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三)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的统一

公益教育是将公民资格的内在品性修养与外在制度安排的融合教育,是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根本路径,是联系自律教育和他律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有机地将自律教育和他律教育统一起来。

在参与公益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和互动中。

首先,要受到来自同伴之间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得到来自外界的他律教育;其次,每个学生个体在公益教育的过程中又有着自己的空间平台,通过自己的体验服务,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获得,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品质,即所谓的自律教育,但这种自律与他律教育的统一,是需要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共同熏陶和塑造的。

公益教育不仅可以把学生的内在自省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互动协调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价值教育与反思教育的统一

公益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社区需求问题,切身体验不同人群和个人的现实需要,增进对社会结构和发展进程的认识及一系列价值观的发展,可以培养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公益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之间的沟通协作,增进对尊重、团队协作等价值的认识,可以培养其参与意识、集体责任和对纪律规则的自觉服从,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有意义且富有责任感的价值态度结构。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有责任感的价值态度的形成,有赖于贯穿公益教育活动过程始终的反思教育。

公益教育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强调社区服务体验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反思和老师、家长及社区人员指导下的反思。

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服务经历进行总结思考,分析其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分享每个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进行集体反思。

除此之外,老师、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反思,帮助其找出存在的问题、解决疑惑,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新诠释和定位自己,明确自己追求的方向,进而完善人格、充盈人生意义。

公益教育是一种蕴含价值教育与反思教育、通过社区服务实践渗透价值教育、通过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价值认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活动,是价值教育与反思教育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留冈幸助.慈善问题.东京警醒书社,1898.12.

[2]许瑞芳.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9,(6):

83-87.

[4]LynetteR.GoldbergCMRA.ActiveLearningThroughService-Learning[J].CommunicationDisordersQuarterly,2006,

(1).

[5]LoriV,AlexanderparingtheEffectsofCommunityServiceandService-Learning[J].MichiganJournalofCommunityServiceLearning,2000,

(1):

25-34.

[6]KappanSBD.ResearchonK-12School-BasedService-Learning[J],2000.

[7]FurcoA.Service-learning:

Abalancedapproachtoexperientialeducation[J].CooperativeEducationAssociation,1996,

(1).

基金项目:

赵修平夫妇基金会中国公益教育项目“公益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60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