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861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政治教案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案

第页

课题

世界近现代政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高考考点,以专题形式通过总结、概括、例题引导学生对欧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苏联的政治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变化有更深

层次的认识,掌握变化规律与线索,提高学科能力和分析归纳历史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苏联政治、经济的曲折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近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民主政体形式、重要的宪法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过程

一、近代西方民主思想

(一)思想家

1.斯宾诺莎

 

(1)背景:

(2)主要思想:

 (3)历史地位:

2.洛克

(1)背景:

(2)主要思想:

(3)历史地位:

3.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二)民主思想与专制思想的根本区别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需要解决的问题:

1、英国确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途径是什么?

(朝阳期末考题)

2、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确立民主代议制过程中的重要文献,掌握内容和历史意义

4、英国在确立民主代议制过程中先后选择的政体有哪些?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

1、思想渊源:

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

2、思想主张:

君权神授;君权无限

3、历史影响:

詹姆士一世将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1、背景:

(1)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有限君主制的历史传统

(2)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增长。

他们控制了议会,提出限制王权,并迫切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导致议会和国王的矛盾激化。

(4)清教的推动作用(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背景形成比较)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2、表现:

(革命前)

(1)税收问题上出现分歧是集中表现

(2)1628年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法律上限制王权。

(3)1629——1640年实行无议会统治

(4)1640年新议会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开始;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三)英国革命的过程及政体的演变

1.议会斗争时期(1640—1642年)

新议会召开,通过《大抗议书》

2、内战时期(1642—1649年)

(1)克伦威尔扭转战局

(2)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3.克伦威尔统治时期(1649—1660年)

从共和国到“护国政体”阶段

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时期(1660—1688年)

5、“光荣革命”——英国革命结束

《大抗议书》(1641年)

起因:

(1)1629年起,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

(2)1640年,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被迫重新召开议会

内容:

(1)历数弊政

(2)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比较《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的不同点

历史背景:

国王与议会斗争进一步激化

内容:

《大抗议书》明确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政治改革,特别是提出议会的相关权利,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要求。

结果:

国王不接受,挑起内战,国王与议会斗争达到顶峰。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

内容:

历史影响:

用法律形式确定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2.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4.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权利法案》的内容

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

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力?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

2、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1)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A.主要特征:

议会中多数党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B.三个阶段:

沃波尔时期:

第一任首相;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的先例。

小皮特时期:

开创了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诉诸全民的裁决。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让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两个特征俱全)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

2、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2)议会改革

三个阶段:

30年代:

(背景、措施)工业资产阶级

60年代: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

80年代:

农业工人,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给予妇女选举权

(3)两党制度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1)国王世袭;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

(2)议会由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3)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组织责任内阁。

内阁对议会负责;实行政党政治。

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4)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立法创议权和行政权。

思路提示:

理清国王、议会、内阁、首相分别产生方式、职责、相互关系

二、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4、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积极作用

(1)结束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为各国提供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模式即君主立宪制度,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确立过程中,启蒙思想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2、与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背景有什么不同?

理解国情与政体的关系。

3、两部重要文献《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背景、内容、历史贡献

4、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5、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1、独立战争

(1)背景:

a.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北美人民的抗税斗争,

“无代表不得征税”

d.大陆会议的召开

问题不是印花税不合时宜,也不在于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

——驻北美英军司令的评论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胜利:

英军约克镇投降

建国:

《独立宣言》发表

建军:

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

爆发:

来克星顿的枪声

1775年

1775年

1781年

1783年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1、独立战争

(2)过程:

1776年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2、《独立宣言》

(1)时间、机构、起草人:

(2)体现的民主思想:

(3)意义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宣布“天赋人权”,被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4)局限性:

平等和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穷苦白人、妇女、契约奴工、黑奴被排除在外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二)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制定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后,实行松散的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直接目的:

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

(3)受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各州有较大自主权。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总统、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2.主要内容:

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的原则

各州政府

联邦政府

地方事务由各州行使权力(教育、公共卫生、商业组织、婚姻、地方税等)

有关国家整体需要和利益的权利由中央政府行使(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联邦制的特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

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二)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进步性:

(1)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启蒙思想,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专制。

局限性:

(1)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力;

(2)保留了奴隶制、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1、背景:

(1)法国的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深受卢梭影响)

(3)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导火线

2、过程:

三阶段(表格)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3、《人权宣言》

颁布时间、派别、机构:

核心内容:

人权、民主和法治(通过材料分析提炼)

意义:

针对法国的等级制度,尤其强调了平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二)拿破仑

1、拿破仑上台的原因

(1)热月政变后,督政府软弱无力,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人政权,对内稳定秩序,对外打败反法联盟。

(2)拿破仑个人才能

2、措施(目的:

是维护大革命成果)

(1)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体制

(2)严格控制舆论

(3)教育改革,发展实用教育,实行军事纪律。

(4)主持制定《法兰西民法典》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二)拿破仑

3、《法兰西民法典》

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继承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

评价:

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它确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这部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二)拿破仑

4、拿破仑战争:

(1)著名战役:

(2)性质:

前期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后期具有侵略和称霸的性质

(3)评价:

积极:

对法国:

对内维护了大革命成果;对外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反法联盟,保护了法国领土和主权;

对被征服地区:

所到之处推行《民法典》,客观上瓦解了当地的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奴役了欧洲人民,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造成了国内经济困难;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四、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背景:

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激烈;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2)与美国共和制度的不同之处:

美国: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法国:

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

(3)影响:

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4)修正条文

影响:

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进一步巩固了民主共和制。

五、《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2、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

英国:

责任内阁制是核心,内阁及首相对议会负责。

是民主代议制。

德国:

内阁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实质是专制。

3、特点:

4、影响:

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但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习题:

(2009广东单科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第三部分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总结归纳:

1、四国革命或统一战争的时间

2、重要文献

3、政体(先后选择的政体和最终的政体)

第四部分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农奴制危机: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技术)——根本原因

政治上:

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思想上:

受启蒙思想影响,出现新思潮。

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加剧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落后——直接原因(战争引起革命)

(2)改革目的:

挽救危机,维护地主统治,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第四部分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2、主要措施:

(1)“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重点)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政治上:

农奴无条件地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经济上:

规定土地仍属于地主,农民获得份地须高价赎买;

组织上:

付清赎金前,农民受到村社的控制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2、主要措施:

(2)缓慢的政治改革――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a.司法改革:

内容:

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按等级审理的制度,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影响:

①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②司法改革进展缓慢,普通群众不具备法律意识,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b.地方自治改革

内容:

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议会),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

影响:

参照西方代议制建立的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3、改革性质

封建地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对俄国近代化的历史影响:

近代化的含义:

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4、对俄国近代化的历史影响:

进步性: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以及地方自治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1)经济近代化:

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政治近代化:

政治改革使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局限性:

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改革对农民严重不公,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水平仍然远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危机严重

政治上:

幕藩体制下,幕府采取强本弱末政策,限制地方发展;四民不等,等级森严。

经济上:

实行幕藩土地所有制,农民赋税负担重;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外交上: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大势。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2)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幕府危机进一步加剧。

(3)黑船来航的冲击,日本被迫开国,民族危机加重。

(4)武装倒幕运动: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力的改革派武装推翻幕府,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为改革提供了政权保证。

二、日本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的措施

政治领域:

(1)废除旧体制

a.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等级制和特权制,宣布“四民平等”

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奠定了坚实基础

(2)颁布1889年宪法

原因、内容、实质、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的措施

经济领域:

(1)土地改革: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2)“殖产兴业”、大力促进工业化

政府投资阶段:

从军事工业、重工业到民用工业(国营);

政府扶植阶段:

扶植私营企业

二、日本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的措施

文明开化:

变革文化和社会风俗

(1)教育改革:

a.改革教育内容(从儒学—自然科学)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大中小学校)

c.打破等级制度

(2)“求知识于世界”

(3)生活习俗的欧化

二、日本明治维新

3、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极方面:

①经济:

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政治:

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国际:

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3、明治维新的影响

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

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