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086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docx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复习课)

邱玉杰

高考题型与趋势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知识,运用本课的知识去分析“和谐文化”,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命题选用的“情景”的特点来看,大多数模拟题以考查记忆和理解分析能力创设,少数题是考查运用和分析能力;从设问来看,都是显示型,未出现隐形设问;从题型来看,主客观均有体现。

考点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2: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考点3: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他的发展。

因为:

(1)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

(4)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考点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考点5: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考点6: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

其中: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方向。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是别族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是本土以外的文化。

 

2.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意识多样化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意识多样化是鼓励人们勇敢地和自由地探求客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导,是要我们遵循科学真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我们既不能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排斥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也不能以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反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

 

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是指弘扬主旋律、提高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公共的科研、卫生、体育等。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属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

如高儿夫球、保龄球、网吧等消费项目。

热点搜索

1.“建设和谐文化”的提出

2009年10月8---11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而其中“和谐文化”的提出,无疑是这一理论创新的又一亮点。

《决定》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并对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分析点拨:

(1)全会对和谐思想的新认识: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和谐列为与富强、民主、文明相提并论的发展目标,凸显社会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并专门就社会建设作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2)《决定》勾画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美好蓝图:

①目前问题: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社会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②和谐蓝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高考运用:

(1)简要谈谈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①具体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会着眼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和谐,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②措施: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爱国、敬业、诚信等,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三)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大众传媒,主旋律文化)

(四)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和谐社区、和谐家庭)

 

考题例析

21.2009年5月20日,在第19个法定“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香坊区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社区服务”为主题的助残活动,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讲解保健知识等形式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这些助残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志愿者

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②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③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物质生活充实,道德意识增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精神文明的建活动”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试题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志愿者的助残活动,彰显了志愿者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助残活动属于志愿者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物质生活无关,故④不选。

所以正确答案要选D。

【技巧点拨】注意读透题目,排除与题干无关选项的干扰。

22.“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这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适应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试题解析】“八荣八耻”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又是对中华传统的继承,故应选C。

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物质文明不反映题干要求,故不选。

【技巧点拨】读懂题干、掌握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在做单项选择题时,考生要注意选项是否正确,尤其选项与题干是否存在设问要求的关系。

 

冲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红色经典》改编是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

一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被陆续改编为电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

据此回答1—2题。

1.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红色经典》所弘扬的革命主义精神已经过时

   B.改编《红色经典》体现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改编《红色经典》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改编《红色经典》会使经典文化更具生命力

2.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写。

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3.近几年,云南丽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很快,重要原因是突出民族文化“切入点”——巴东文字、纳西古乐,这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是(  )

A.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发展旅游业    B.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保留文化传统

C.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与本地实际      D.发展文化产业

4.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①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④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⑤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5.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这启示我们(   )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B、只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实现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6.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

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

低俗文化泛滥( )

①是市场机制自发性的体现          ②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 

③说明国家必须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  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高考是学生十余载学艺的重大考验。

无论成绩如何,我们不能不为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态度喝彩。

与此同时,家长、老师、大学生等高度的热情和行为表现,也使高考成为集中检验他们公德的“试纸”。

回答7—8题。

7.镜头一:

一学生接过母亲刚给买的雪糕,准备跑到小卖部垃圾箱处扔袋子,母亲心疼地说:

“刚考完,多累啊,就丢这儿,有人打扫的!

”对此你怎么看(  )

A.成年人不如青年人社会公德意识强

B.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8.镜头二:

民办学校广告漫天飞,大学生为报酬只发不捡。

来自太原市一所高校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对记者坦言,他们按发单量取酬,为多赚些钱,往往拼命往家长和过往行人手中塞传单。

这说明,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起因于(  )

A.法制的不健全          B.现代教育的高度发展

C.公民道德素质水平      D.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9.“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

上述情况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时间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时下,一些中学生中人情消费风蔓延:

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这种现象被称为时尚文化消费。

要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应努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下列属于发展大众文化应注意的问题时(  )

①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②反对一切传统的流行文化 

③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④一切科幻的文化表达形式都不该提倡,因为其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1.“红色旅游”是指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放前夕这28年历史阶段,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2005年2月22日颁布实施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争取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意义。

 

12.200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不断开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明显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难度显著增加。

因此,应当顺应现阶段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的趋势,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辨析:

在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下,确保“主旋律”是不可能的。

 

14.2009年5月1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

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

(2)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答案:

1—5 BCCAD6—10ABDDA  

11.

(1)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2)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下的丰功伟绩,形成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人们接受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

12.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凝聚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

(1)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文化生活多种多样。

(2)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从而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从而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4)文化“多样化”与“主旋律”在对立中有统一。

可见,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14.

(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注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可见,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