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26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docx

武汉市道路基坑支护方案

胡墩路(外环南路~临江大道)工程

(K1+567.45-K1+987.55段)

基坑支护

 

施工单位: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联丰大道、胡墩路和湖港路BT融资建设项目项目部

2016年8月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4主要施工方案

§5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6施工安全及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及预案

§9基坑监测

§10应急预案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胡墩路(外环南路—临江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污水管道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

联丰大道、胡墩路、湖港路BT融资建设项目投标文件、工程勘察报告和技术经济资料。

我公司进一步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和资料,适用本工程的各种施工规范。

公司现有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企业标准及现有资源;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经验。

1.2相关规范

住建部(2009)87号文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工程概况

2.1基坑概况及基坑设计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武汉青山区,起点为待建外环南路,向东延伸至现状临江大道,沿线地形为鱼塘、耕地、道路、及民房,局部地段鱼塘已经回填。

地面标高一般为18.20~22.27m左右,地势较平坦。

起伏不大。

沿线原始地貌单元为河流堆积平原,属于长江一级阶地。

基坑支护设计范围为胡墩路桩号K1+567.45~K1+987.55段污水管道。

道路路基处理:

K1+575~K1+650段清表场平至标高19.00;K1+650~K1+800段清除现状地面素填土和2m深淤泥,在污水管道基坑范围外抛石1.0m;K1+800-K1+875段清表场平标高19.00;K1+875-K1+980段清除现状地面表层淤泥、耕土,场平至19.00,粉喷桩地基处理,桩间距1.2米,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长不小于设计长度且进入持力层1m,位于污水管下粉喷桩设计停灰面。

2.2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施工前先进行道路路基处理,污水管先于雨水管施工,污水主管先于污水支管施工

(1)K1+575-K1+830段污水管道基坑,基坑深度为7.5-8.0m,基坑宽度约为3.5m,采用长度为12m的SMW工法桩加两道内支撑进行支护开挖,桩顶标高为清表场平标高或清淤回填标高,桩距1.2m,桩顶标高以下0.35m和4.0m处各设置一道内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为钢支撑。

(2)K1+830-K1+980段污水管道基坑,基坑深度为8.0-8.5m,基坑宽度约为3.5m,采用长度为12m的SMW工法桩加两道内支撑进行支护开挖,桩顶标高为清表场平标高,桩距1.2m,桩顶标高以下0.35m和4.0m处各设置一道内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为钢支撑。

内插型钢型号为热轧HN700*300*13*24型钢或力学性能指标更高的型钢桩,钢支撑采用D609mm*12mm螺旋焊钢管,冠梁规格为BH=1200mm*700mm,支撑规格为600mm*700mm,冠梁与支撑均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40mm。

内支撑与桩体之间设置一道围檩,围檩双拼HM500mm*300mm型钢。

内支撑、围檩和桩体之间焊接,焊接尺寸为8mm。

2.3基坑地质情况

本工程污水管道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红线范围内有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基坑为临时性基坑,根据《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基坑为一级基坑。

(1)管道基础处理

根据《胡墩路(外环南路~临江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胡墩路(外环南路~临江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勘)》可知,污水管道基础分布情况如下:

K1+575~K1+830段污水管道、检查井基础落在5粉质粘土夹粉质土粉砂层、6粉细砂层上,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分别为110kPa、140kPa,满足设计要求;K1+830~K1+980段污水管道、检查井基础落在粉喷桩复合地基上,下部设置30cm的级配砂石料垫层;分两层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2.4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本工程设计采用Φ850@600工法桩内插型钢支护形式。

结合本工程特点分析,本标段施工K1+540-K1+970段基坑深度约为8米左右,左侧有管廊,右侧有民房及自来水供水管道,地下水丰富且淤泥层较厚。

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图纸设计为工法桩施工,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止水性能好;

2、工期短;

3、扬尘措施可控

工法桩施工涉及场地土层主要以杂填土及素填土、淤泥、淤泥质黏土为主。

工法桩设计桩长为12米及15米,工法桩穿过淤泥层及淤泥质黏土层,桩端部进入3-1黏土层及3-2粉质黏土层。

依据剖面图岩土地质情况可见,土层分布变化较大,结合各土层物理性指标黏聚力分析,施工下钻相对容易,但应依据试钻具体情况,调整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施工部署

3.1施工部署

本段管道线性延伸,总长约405m,根据不同开挖深度支护形式,分段施工。

12mSMW工法桩加两道内支撑支护开挖约255m,15mSMW工法桩加两道内支撑支护开挖约150m,拟安排每两个井段为一个作业面,平行组织流水作业。

桩号K1+875-K1+987.55段,对该段污水管道进行了工法桩支护加固,施工前按路基处理先进行粉喷桩地基处理,桩间距1.2米,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长不小于设计长度且进入持力层1m,位于污水管下粉喷桩设计停灰面。

工法桩支护段拟采用15T履带吊垫钢板下管,吊车和人工配合管道对正,采用外拉法用两台15T手拉倒链平行对管子进行接口。

施工便道布置在中线南侧,沿管线延伸侧依次施工。

起止桩号:

K1+567.45-K1+987.55。

3.2工期计划安排

沟槽及管道施工计划总工期77天

场地平整计划工期36天

工法桩计划工期42天

冠梁及砼支撑工期45天

降水井、污水沟槽及管道主体工期37天

型钢拔出及支撑拆除工期27天

具体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

3.3施工平面规划

3.3.1平面布置

场地布置的总原则为:

总体布局,少占道路,工整规范,经济合理,永临结合。

临时工程以满足施工生产和现场管理办公为主,做至紧凑、美观、安全、防火,并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公共交验的影响。

具体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2施工总平面布置

工法桩施工阶段,主要的基本设施有:

水泥仓储、水泥浆液配制—暂存场地;输浆泵、空压机以及Φ850mm工法桩机等全套设备作业场地。

我们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动态地优化布置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工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此次基坑围护工程为统筹安排,施工后台(包括水泥罐、自动搅拌站、空压机等)操作场地宜相对布置在场地空位区域,以便制备水泥浆液供应周围工法机施工;办公和住宿在周边民房租用。

3.3.3施工总平面管理

⑴施工现场始终严格要求对照“施工总平面图”实行“定置”管理,并严格要求做到物流有序。

⑵各类机具、材料整理后统一堆放在指定的区域,不得占用基地以外的道路,并堆放整齐、有序。

⑶施工场区机台周围由机台负责清理,做到场区无弃土、无弃物。

各机台、班组积极做好“工完场清”工作,以创造并保持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

⑷机台使用的管材、器具各自堆放整齐,保持整洁。

3.3.4施工用电、用水;

施工用电:

施工现场用电与联德厂家协商,接入施工现场,以满足现场用电的需要,同时租用1台400KM的发电机,以备现场需要。

施工用水:

需要接用自来水,并安装D50管至施工场地内。

施工排水:

施工排水抽排进入现有沟渠中。

3.4施工准备

3.4.1搅拌桩施工前,须预先进行必要的场地平整清表、路基处理,修筑施工便道,清除施工区域范围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地面及施工便道荷载以能放置ZKD-3型三轴钻机及配备JB160工法桩机为准。

3.4.2选好施工出入口,修建洗车槽和场内施工道路,做好现场排水沟网,保持场内道路畅通。

3.4.3机具选型

本次工程,工法桩施工我司拟投入1-2台套设备(根据工程进度安排):

包括选择配套ZKD-3型三轴钻机及配备JB160工法桩机进场施工,具体每台套配备的设备包括:

1台200型挖掘机,1台50T履带吊,1台自动搅拌站及2只存浆桶,2台国产BW-250型输浆泵,1台空气压缩机。

采用全站仪进行整体定位和轴线复核;采用J2经纬仪放样,J6经纬仪校核桩架垂直度,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控制标高。

3.4.4水电准备

为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保证施工进度,现场接入联德厂家借电500VA容量电源;现场施工用水需接入一根Φ50mm进水管,并保证正常水压。

3.4.5技术准备

方案报批: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图纸会审: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自审,会同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加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了解工程重点和难点。

技术交底:

技术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确保设计意图在技术上得到具体落实。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控制)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工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点及临时点标志。

放样定线后作好测量技术复核单,交由监理单位复核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3.4.6探挖沟槽

如有影响施工作业的地上、地下障碍物须在施工前予以清除,并及时平整处理。

3.4.7燃料准备、机械试运转检查。

为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保证施工进度,现场需提前备足施工用燃料;同时调试三轴桩机,保证正常施工作业中不会出现大的机械故障。

主要计划见附表一“计划投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3.4.8劳动力准备

按照劳动力进度计划,我们将分期分批派出最优秀的劳务队伍进驻工地。

各阶段劳动力使用情况详见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4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施工顺序:

平整场地,施工围栏→设备进场→设备拼装→测量定位放线→路基处理→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降水井施工→土方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垫层标高,施工冠梁及第一道支撑→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80%,继续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施工钢腰梁及第二道支撑→等挖土至设计底标高,浇筑垫层并施工污水管道→管道施工完成后进行回填,等回填至第2道支撑以下50cm,浇筑30cmC30素混凝土;待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2道支撑→待回填至第1道支撑底下50cm,拆除第1道混凝土支撑→设备拆除→设备退场

4.2关键部位施工方案

4.2.1场地平整

工法桩施工前,预先进行必要的场地平整,修筑施工便道,清除施工区域范围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地面及施工便道荷载以能行走50吨履带式吊机及JB160桩架为准,由于工法桩机自重280T,高度达40M,为保证设备安全,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50T履带吊插拔H型钢时,需在施工段面内来回行走且H型钢起吊后高度比较高,为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履带行走道路必须平整达到设备不摇晃为止。

4.2.2测量放线

根据业主(或总包单位)提供的坐标基准(控制)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工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点及临时点标志。

放样定线后作好测量技术复核单,交由总包、监理单位复核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1)复核业主交桩控制点

(2)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施工控制点

(3)轴线放样并复测

4.3路基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床宽度内进行勘察原地貌,清除该段淤泥及杂填土约2M左右,并清除地下2米以上的障碍物,以保证工法桩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工地要求。

管道地基处理: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K1+575-K1+830段污水管道、检查井基础落在5粉质粘土夹粉砂层、6粉细砂层上,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分别为110KPa、140KPa,满足设计要求;K1+830-K1+980段污水管道、检查井基础落在粉喷桩复合地基上,下部设置30cm的级配砂石料垫层;级配砂石料垫层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于0.3m,压实度系数不小于设计规定(0.97)。

K1+875-K1+980段复合地基处理,桩径为850mm,平面布置呈长方形,中心距为600。

4.4工法桩施工方案

4.4.1工法桩工艺流程

 

 

 

图4.1.1SMW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4.4.2工法桩施工顺序

SMW工法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径0.85m,间距0.5m,咬合0.25m。

桩长和标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

具体如下图:

 

表1流程图解表

序号

名称

施工顺序

技术措施

1

导沟开挖

开挖导向沟槽,可作为泥水沟,并确定表层土是否存在障碍物。

导沟一般宽0.8~1.0m,深0.6~1.0m。

2

置放导轨

导轨主要用于施工导向与型钢定位。

3

设定施工标志

根据设计的型钢间距,设定施工标志。

4

SMW

施工

首先搅拌下沉,上提喷浆,然后重复搅拌下沉,上提喷浆。

在搅拌施工注入水泥浆过程中,有一部分浆液会返回地面,要尽快清除并沿挡土墙方向作一沟槽,方便插入型钢。

5

插入型钢

一般在水泥土凝固之前沉入泥土中,能较好的保持型钢的垂直度与平行度。

6

固定型钢

型钢沉入设计标高后,用水泥砂浆等将型钢固定。

7

施工完成SMW

撤除导轨。

并按设计顶圈梁的尺寸开槽置模(多为泥模)。

先施工搅拌桩,再造时插入热轧HN700*300*13*24型钢或力学性能指标更高的型钢。

顶标高高出搅拌桩桩顶0.5m,便于型钢后期的拔出。

型钢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型钢长度偏差不大于10mm,型钢平面位置偏差应小于50mm,形心转角小于3度。

相邻两幅搅拌桩的施工间隔不超过24h,且套打一孔,搅拌桩施工完后及时插入型钢,插入型钢前,全面涂刷减摩剂,这样可有减小摩阻力,以保证型钢拔出。

若现场出现停电,则启用备用600KW发电机进行发电作业。

现场28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规定,抗渗系数小于设计规定。

(设计规定:

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小值不小于0.6MPa、抗渗系数:

1*10-7/cm/s)。

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水泥掺量不小于20%,即每立方米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量不小于360Kg。

水泥土搅拌桩桩位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桩径偏差不大于10mm,桩底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100mm。

搅拌桩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全长范围内复搅。

4.4.3水泥浆配合比

特别说明:

水泥浆液配比须根据现场试验进行修正,参考配比范围为:

水泥∶水=1∶1.5

水灰比控制手段:

(假设工法桩桩长15M)

(1)公式:

每幅桩水泥用量=V每幅桩×水泥掺量×水泥土比重(1.8t/m3)=15*1.031*0.20*1.8=5.5674T

(2)SMW工法桩(φ850),桩长15m,

(3)水泥掺量20%,水灰比1.5,

(4)每幅桩水泥用量5.5674t,用水量8.3511m3,

(5)每幅桩用浆10桶,

(6)每桶浆水泥用量556.74Kg,用水量835.11Kg.工法桩搅拌后台全数控控制.

(7)合计每桶泥浆总量为1391.85Kg

注:

φ850三轴工法桩截面积1.031m2。

根据围护施工的特点,水泥土配比的技术要求如下:

1)设计合理的水泥浆液及水灰比,使其确保水泥土有效强度。

2)水泥掺入比的设计,必须确保水泥土强度,降低土体置换率,减轻施工时对环境的扰动影响。

3)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拟订此次工法桩的水泥浆液配合比为:

①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级;

②水灰比为1.5;

③工法桩水泥掺量不小于20%,即每立方米搅拌桩体中水泥浆掺量不小于360kg;

④桩身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

⑤工法桩施工时每班组都须按规定制作一组试块,自然条件养护28天,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⑥工法桩施工时,水泥浆喷浆压力为0.2-0.6MPa,(根据土质变化而变化,且不超过此范围);施工时,空压机压力值为0.2-0.7MPa,(根据土质变化而变化,且不超过此范围)

4.4.4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摆放水平自动搅拌站,两侧采用搅笼连接水泥罐,在开机前按要求进行水泥浆液的搅制。

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

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三轴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24小时(初凝时间)。

钻进注浆量为额定浆量的70~80%。

注浆压力:

1~2MPa,注浆流量:

150~200L/min/每台。

若相邻两幅桩施工间隔时间超过24H,则作冷缝搭接处理,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米。

若发生机械检修或机械故障,预计修理时间超过24小时,确认损坏部件后则立即启动机械应急措施:

不计人力财力,购买新部件更换,更换之后采用冷缝处理,确保工程进度。

4.4.5搅拌及注浆

(1)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平台附近搭建水泥库,在开机前应进行浆液的搅制,按照设计试桩确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和每立方搅拌水泥土水泥用量。

(2)搅拌机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

图2搅拌及注浆函数图

机沿导向架切土搅拌下沉,如下沉速度太慢,可用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

搅拌机钻杆的钻进、提升速度保持为0.65~1.0m/min,转速为6r/min。

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其出口压力保持1.5~2.5Mpa,使水泥浆自动连续喷入地基。

搅拌机边喷浆边旋转边严格按已确定的速度提升,喷浆提升速度不大于0.5m/min,直到设计要求桩顶标高。

施工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一般为1.3~1.5。

为使喷入土中的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直到设计要求深度,重复搅拌升降控制在0.5~0.8m/min。

必须控制好喷浆速率与提升速度的关系。

施工中出现意外中断注浆或提升过快现象时,立即暂停施工,重新下钻至停浆面或少浆桩段以下1m的位置,重新注浆10-20S后恢复提升,保证桩身完整,防止断桩。

(3)三轴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注浆用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水泥自动搅拌注浆泵”如ZYJ-60型。

),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不大于1米/分钟,提升速度不大于2米/分钟,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时,提升速度不大于1米/分钟,并做好原始记录。

搅拌时间与下沉、提升关系如上图:

(4)桩与桩搭接不大于24h;如超过24h,则在第二根桩施工时增加浆量20%,同时减少提升速度;如因相融时间过长,致使第二个桩无法搭接时,则在设计认可下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4.5型钢施工

内插型钢型号为热轧HN700*300*13*24型钢或力学性能指标更高的型钢桩,钢支撑采用D609mm*12mm螺旋焊钢管,冠梁规格为BH=1200mm*700mm,支撑规格为600mm*700mm,冠梁与支撑均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40mm。

内支撑与桩体之间设置一道围檩,围檩双拼HM500mm*300mm型钢。

内支撑、围檩和桩体之间焊接,焊接尺寸为8mm。

4.5.1型钢插入

(1)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吊机应立即就位,准备吊放型钢,型钢应预涂减摩剂,以便回收。

(2)起吊前在距型钢顶端0.2m处开一个中心孔,孔径约4cm,装好吊具和固定钩,然后用50t吊机起吊型钢,必须保持垂直插入。

在槽沟定位型钢上设型钢定位卡固定,定位卡必须牢固、水平,然后将型钢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并沿定位卡徐徐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用线锤或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垂直度应小于3‰,型钢插入过程中转角小于1°。

(3)当型钢插放到设计标高时,用8吊筋将H型钢固定。

溢出的水泥土必须进行处理,控制到一定标高,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待水泥土搅拌桩硬化到一定程度后,将吊筋与槽沟定位型钢撤除。

SMW搅拌桩施工主要项目的质量标准

项目

标准

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

1/300

桩位偏差

平行基坑方向

±30mm

垂直基坑方向

±30mm

水泥强度及抗渗性

达到设计要求

成桩深度

+100mm、-0mm

 

 

当基坑施工完毕后,需拔出H型钢,H型钢拔出后需用单管注浆法回填型钢缝隙。

施工时,直接在工程桩中随机选择6幅桩作为试桩;以便确定可达到设计强度的水泥掺量,钻进速度等技术参数,不在工程桩范围之外另行选址试桩。

搅拌桩龄期根据设计要求:

达到设计强度并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基坑开挖。

4.6排降水措施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明沟排水的方式进行治理。

在基坑顶设置截水防止基坑周边地表水对基坑边坡产生的冲刷潜蚀作用。

开挖时要做好基坑地下水治理工作,确保基础在无水环境下施工。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已经进入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对工程影响较大,为防止突涌,设置降水井。

 

 

降水井位置剖面示意图

 

4.6.1沟槽排水措施

沿沟槽两边设350*350mm的截水明沟,防止地表水流向基坑。

沿坑底的两侧挖排水沟进行基坑内导水,排水沟紧贴工法桩施做,断面取0.3*0.3m,坡度为0.5%,集水井隔40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为0.8m深度随挖土的加深适当设置,基坑内地下水流入集水井内后用水泵抽出坑外,经过沉砂池沉淀后排水现状排水明渠。

4.6.2降水措施

K1+567.45-K1+987.55段基坑内侧沿线双边交错布置降水井,降水井设计抽水量30t/h,承压水位降到基坑底以下1m,降水井深度20m,井顶标高为道路路基处理后地面标高,井直径550mm。

降水井间距20m,降水井滤水器直径250mm,降水井距离管道内壁不大于3m。

降水井由专业降水单位根据本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进行降水设计,并根据现场抽水试验完善降水参数。

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计算方法:

按稳定流承压非完整井考虑。

计算公式:

式中:

S——承压水降深;

K——含水层渗透系数;

M——含水层厚度(取值50m);

Qi——单井抽水量(1200和2400m3/d两种);

R——抽水影响半径(取值200m);

ri——任意点距抽水井的平面距离(m)。

由于基坑平面形状为长条形,不宜采用大井法估算涌水量,因此本方案以设计降深要求作为控制原则,利用“天汉软件”进行多种井位与流量情况下的试算,以确定最合理的降水方案。

管井的封填

降水工程结束后,回填遵循“以土还土,以砂还砂”的原则,以管盖板以下30m深度内灌入混凝土后振实,下部采用粘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