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602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

高频考点二 顺蔓摸瓜,化虚为实

——分析结构、概括文意

(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梁宗岱①先生

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

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

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

“看哪,这很好!

”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②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

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

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

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

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

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

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⑥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

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

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

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

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

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①梁宗岱(1903~1983):

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②孙唐:

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1.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性格特点:

①有激情(热情);②执著(求真、好胜);③直率(真挚);④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从文章中描写梁宗岱的内容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2011·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

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

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C),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

“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

”——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

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2.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

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解析 从全文结构、写法以及作用等方面考虑。

1.《考试说明》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有怎样的要求?

答案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

2.高考在这一考点命题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把握文章结构”,一般不会让考生整体分析文章的结构,而是选择某一具体段落来分析其作用,这一思路同散文的结构考查大致相同。

(2)“概括中心意思”,不仅包括对文本主旨的概括,还包括对文本所包含的各项内容要点的概括。

命题多要求对某一语段或某几个语段进行归纳概括。

一、把握文章结构

(200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气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

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

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

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

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

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几部分,其中导语部分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

同她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一样,她也在遗嘱中交代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

1938年,17岁的谢希德患了股关节结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坚持读书、学英文。

病愈后,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右侧的股关节已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

不久,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女子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考入了厦门大学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钦赴英国深造。

走之前,他前往福建看望谢希德,并正式向谢希德求婚。

尽管谢希德因病留下了残疾,可在曹天钦的眼里她依然美丽如初。

1951年,这对有情人双双学有所成:

谢希德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曹天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

……(省略部分叙述了谢先生的主要生平)

如今,谢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原文有删改)

2.文章开头先写谢希德女士的辞世及遗嘱,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用了倒叙手法。

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文章开篇先写谢希德女士要求逝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然后追忆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结尾又写到“谢先生走了”以呼应开头。

这是倒叙手法,其作用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在结构上与结尾呼应。

知识储备

 实用类文本在安排结构时一般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进行。

因此,在把握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整体感知,立足于文本的表现内容,立足于文本的主旨。

文本类型不同,结构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传记。

一般是按传主的成长经历去安排,但也可以写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来表现人物的魅力。

另外,事件和背景要灵活穿插,巧妙地结合。

(2)新闻。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标题,新颖醒目,既可以使用单行标题,也可以使用多行标题(引题,多用以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多用以对一则消息内容作高度概括;副题,多用以概括重要事实、结果等)。

导语,凝练简明,概述要点,揭示主旨。

主体,详述事件经过,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合叙、分叙等。

(3)访谈。

一般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引起对方兴趣,尽快进入主题;主体,根据进程,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4)科普文章。

多采用总分式或递进式结构。

①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说明事物的科普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②递进式:

说明事理的科普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在顺序安排上,常采用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

(5)调查报告。

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主体,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或选用纵式(按调查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或选用横式(从不同角度或侧面),或选用对比式(将不同的调查对象加以对比)结构展示调查内容。

不过,主体部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归纳主题,强调意义。

把握实用类文本结构要注意:

(1)结合文体特点。

如新闻的结构一般有固定的三部分。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

关键句子一般有起始句、过渡句、照应句、收束句等;关键词语主要指表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总结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递进的“而且”“更”,还有表强调的“尤其”等。

二、概括中心意思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蟋蟀之话

夏丏尊

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

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

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

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

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

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

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

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

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

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

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

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①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

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

(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

)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

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

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文章有删节)

 ①若虫:

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昆虫的幼体。

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阶段:

卵孵化成若虫。

第二阶段:

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

第三阶段:

成虫“恋爱”,交尾。

第四阶段:

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这三段与题干相对应,但在顺序上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对应蟋蟀由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知识储备

 归纳概括的基础性工作是概括段落中心和层次。

具体的概括方法是:

(1)直接摘用法。

直接摘用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这种概括,既准确又省力,但考试中很少用。

(2)摘录拼接法。

摘录关键词语,按要求将其拼接,从而归纳出要点。

(3)要点相加法。

依次提取各层次、各段落的要点,然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4)揣摩提炼法。

从整体形象入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提炼出内容要点。

如果是几个段落,其内容要点的归纳,最关键的是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若是并列关系,可逐段提取要点,然后相加;若是总分关系,要点则在总结段;若是偏正关系(如转折、因果、假设),则要抓“主”及“偏”之法概括。

最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①整体阅读,把握大意;②归纳要点,明辨关系(主要是句间关系);③提炼整合,明确中心。

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段落的中心句和全篇的中心句,来帮助提炼概括。

“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概括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

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

《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

《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

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的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

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选段)

“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为什么“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

请结合相关文字概括回答。

现场答案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存在的问题相当典型:

一是只知摘录,不会概括;二是答题要点不全。

请修改为满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②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③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

解析 要利用文中的评议句等来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注意“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

找到这些关键句后,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

1.方法点拨

归纳概括有两种:

一种是对事情的归纳,一种是对事理的概括。

像“概括××的贡献(成就)”题,是对事情的归纳;而像“概括××成就(成功)的原因”“概括××的个性品质”,不仅有对事情的归纳,是实;还有对事理的概括,是虚,这种“虚”不是从原文观点词句中提取出来,而是从一些具体事情中“分析提炼”。

分析提炼的过程,就是将具体的内容概念化,将含蓄的内容明白化,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这就是“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过程。

2.例题指导

文章: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原文略)

题目:

金开诚先生有哪些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归纳。

分析:

下面看看如何将筛选出的金先生的六件典型事件加以“分析提炼”。

①《金开诚文集》(4卷)出版时,他的眼睛不好,已不能自己校对,仍然对排版错字盯得很紧。

从他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校字如仇”。

金先生备课超出常人地认真,讲稿上写满细细密密的小字,而且对着镜子录音练习讲授,他几乎把自己讲课的每一段内容都背下来。

化事为理:

自己校对,对错字盯得紧,可见金先生做学问严谨;备课超常认真,背讲课内容,说明金先生兢兢业业,从而概括出金先生“风范”之“治学严谨”。

②像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已经不上大课。

但他在北京大学书法所授课期间,却坚持连续几天上大课。

记得每次上课后我送他回家,见他坐在后车座上,面色憔悴,极度疲劳。

化事为理:

德高望重坚持上课,连续上大课足可以说明金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教育事业”还不全是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再从具体到一般概括出“敬业勤业”。

③他善于从语词句篇章的细处入手做学问,从文辞的考辨到书写自己的思想,其学问是由小及大,由具体而广博。

化事为理:

文章从细处着手,注意文辞考辨,学问注重积累,这一切都可以用“务真求实”来概括。

④他把自己的晚年献给了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的重建大业,站在中国立场上为中国文化发展作贡献。

化事为理:

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还勤耕不息,只要有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就有他奉献的身影,这种“风范”可称为“执著奉献”。

⑤金先生在无锡一所大学任书法所所长,经常为无锡大众讲演。

他自豪地说自己开创了一个先例——不收费讲演。

化事为理:

在铜臭味浓重的今天,金先生仍能坚持免费讲演,用“淡薄利益”来概括这件事是最好不过的了。

⑥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