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24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4页
亲,该文档总共1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可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

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自己查字典解决。

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根据生活需要练笔。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是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

单元

课题

课时

第一

单元

1、草原

2

2*丝绸之路

1

3白杨

2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

口语交际·习作一

2

回顾·拓展一

1

第二

单元

5古诗词三首

2

6东阳•童年•骆驼队

2

7*祖父的园子

1

8童年的发现

2

9*儿童诗两首

1

口语交际·习作二

2

回顾·拓展二

1

单元

课题

课时

第三

单元

10杨氏之子

2

11晏子使楚

2

12*半截蜡烛

1

13*打电话

1

口语交际·习作三

2

回顾·拓展三

1

第四

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2

15*金色的鱼钩

1

16桥

2

17*梦的力量

1

口语交际·习作四

2

回顾·拓展四

1

第五

单元

18将相和

2

19草船借箭

2

20*景阳冈

1

21*猴王出世

1

口语交际·习作五

2

回顾·拓展五

1

第六

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11

第七

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3

23*刷子李

1

24*金钱的魔力

1

口语交际·习作七

2

回顾·拓展七

1

第八

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看的

2

26威尼斯的小艇

2

27*与象共舞

1

28*彩色的非洲

1

口语交际·习作八

2

回顾·拓展八

1

1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1、感受内蒙古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人民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

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

(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齐读。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时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

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

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逐句逐字地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2)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

你想说什么?

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智慧树》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

宽阔潇洒热情

进入草原:

迎接——想见——款待

——联欢——→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

握手敬酒表演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

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

公元前115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

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

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

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教学总结。

五、完成《智慧树》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巨型浮雕——互赠礼品——重大意义

3白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你认为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画:

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

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

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

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

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 (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

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

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可提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探究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研读第一段。

  

(1)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是什么样的?

白杨树生长在那里是什么样的?

  

(2)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

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画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

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

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4)教师小结。

  2、研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①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

这里的“卫士”指什么?

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

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

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

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3)画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3、研读第三段。

(1)教师引读后,提问:

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

会想些什么呢?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2)教师小结。

  (3)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又回到整体)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1)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2)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3)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四、完成《智慧树》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3白杨  

那么直那么坚强边疆建设者

不软弱也不动摇 (借物喻人)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重点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

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

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课题,齐读。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交流收集到的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

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2)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2)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纵观全文,谈学习后的体会。

七、完成《智慧树》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重重困难:

冻土层天气恶劣严重缺氧

克服困难:

聪明才智吃苦耐劳不惧危险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掌握信封的写法,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5.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营造氛围,激起活动热情;能够在表达中理清思路。

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调理地写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叙述: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景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

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

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手拉手”的活动。

  板书:

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

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方式:

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